关于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体制建设的研究

2019-09-10 05:22曹丽萍黄悦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红色文化

曹丽萍 黄悦

摘要: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为学生党员打开服务社会的广角,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学校层面和学生党员层面分别提出了要完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制度、探索活动新形式,新平台、提升志愿服务意识,开展长期性志愿服务等建议措施,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红色文化

一、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

(一)完善党员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1.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党员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统一建立党员志愿服务相关档案,明确党员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实行党员志愿者在线注册登记,建立党员志愿者信息库。

2.学校需制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培训计划,为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化培训,进行初步考核,考核合格者可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3.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监督人员需要记录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并交由服务单位进行签字、盖章。

4.考核部门需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考核人员则需与服务单位或个人沟通,了解党员在服务活动中的表现,并对志愿服务进行量化考核。

(二)订单式志愿服务机制

创建“订单式志愿服务平台”,按照活动需求,制定服务菜单,在平台上发布不同志愿活动的志愿意向及活动时间等具体时间,让志愿者可根据自身特长和时间自主选择“红色宣传册制作分发、红色义务讲解、红色文明引导”等系列红色志愿活动,加强对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和广大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实现供需对接,提供更加完美的服务,使志愿活动更具专业性与针对性。

二、提升志愿服务意识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培养

提高党员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首先要提升党员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先进意识。学校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志愿者论坛”等方式为志愿者提供志愿礼仪、志愿服务技能以及志愿服务心理辅导员等培训。学生党员骨干组成服务意识宣讲团,开展多次宣讲会,对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和讨论,宣扬培养服务意识和服务主动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深化大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同时也可以结合各学院自身志愿服務特色工作,有计划地开设志愿服务通识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能力。

(二)运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典型的示范作用

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培育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及时发现、表彰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通过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学生中的领头人。现在新媒体的发展,学校可以多多利用这一新媒介,大力宣传,用他们的事迹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党员,鼓励广大大学生党员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形成榜样激励作用。

三、探索平台,创新形式

(一)校外平台

学校可以为学生党员提供校外的平台,让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走出校园,与社会专业志愿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既能发挥志愿机构的专业性,又充分发挥了党员志愿者的优势与专长,彰显了党组织的先进性,使服务实效最大化。学校还可以与旅行社、红色景点、福利院、养老院等部门长期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使学生党员的志愿活动具有长期性。

(二)网络平台

自2014年起,我们真正走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网络同样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平台,成为大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活动的新载体。学校可以开展网络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微信公众号、网站、论坛等为媒介对红色文化进行推广,扩大信息推广覆盖面,提升红色文化宣传品牌知名度。

四、学生党员自身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志愿活动动机

志愿服务精神在于无私奉献,强调志愿服务行为的无偿性。“志愿者需要本着为他人社会奉献的动机来提供服务, 而不是出于其他目的”。而个别党员志愿服务者动机不纯,他们参加志愿活动,并非是发自内心的自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而是为了在先评优中获得优势,完成学校制定的志愿活动任务。作为大学生党员,需要树立正确的志愿活动动机: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必须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民为本,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而党员志愿服务就是对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有效践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运用党员志愿者的力量来解决人民群众的面临的实际困难。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党员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无偿地献给需要帮助的人,甘于奉献, 助人为乐。学生党员要始终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为了群众。

参考文献:

[1]吴春萍,杜伏纲.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调查研究[J].经贸实践,2015(10):299-300.

[2]张琳.党员志愿服务问题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5.

[3]聂东雪,梁永丽.大学生党员志愿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70-71.

[4]高晓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实现[D].延安大学,2014.

[5]杨杰.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4,5(02):50-52.

[6]俞念胜.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4):195-196.

[7]肖强,罗公利.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2(02):5-9.

[8]吴刚.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8):45-48.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红色文化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