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院校的职责与使命

2019-09-10 07:22高晓虹赵希婧
教育传媒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

高晓虹 赵希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进入了转型与创新的重要时期,以网络直播、视频拍客、短视频分享等为代表的新形式、新平台层出不穷,不仅改变了媒介的样态,也影响了用户的选择。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网民仅有3.84亿,2013年增长至6.18亿,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面对庞大的网络用户,主流传播要如何转型、新闻院校该走向何方,成为学界、业界探讨的热门议题。

在2019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指出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新闻院校是宣传思想战线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主流传播培养后备队伍、输送优秀人才的任务。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坚持守正创新,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新闻院校的重要职责。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既要倡导创新精神、融入新媒体浪潮,更要认识到,无论媒介如何转型升级,新闻工作的立场不能变、使命不能变。迈入新时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主流传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应该成为当代新闻院校的努力方向。

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培养立场坚定、本领高强的专业型人才。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新要求,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观察思考,推出精品力作。2018年12月,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在全国展开,好记者们深入高校,讲述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32年守岛、护岛的故事,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呕心沥血的故事、榆林百姓治沙造林的故事、地方政府精准扶贫的故事,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构筑了立体多彩的时代景象。听过这些讲述,新闻学子们赞叹:好记者胸中有时代、心中有人民,个个都“有两把刷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的确,“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不仅成为行业的标杆,也启发了我们的教育。在新闻院校,以好记者为榜样,以好作品为典范,培养坚实的脚力、明亮的眼力、睿智的脑力、深耕的笔力,才能打造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善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后备队伍,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输送人才、贡献力量。

第二,培养富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2019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时,深入全国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祥地,强调了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开展社会治理需要弘扬志愿精神,新闻传播人才教育也要秉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宗旨,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公益心,强化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发挥传媒领域的综合优势,帮扶弱势群体、减小文化落差,为推动全社会的文化共享奉献爱心、贡献力量。2018年,为视障人士释读优秀电影的“光明影院”在中国传媒大学应运而生。它将社会责任教育、公益情怀教育与视听专业教育融汇贯通,由师生志愿者们为视障朋友制作无障碍电影作品,将其送给全国盲校。这些作品被盲校师生们誉为“一座桥梁”“一根纽带”,让盲人与电影结缘、与文化结缘。“光明影院”构筑了一条直抵心灵的“文化盲道”,成为立足新闻院校、服务社会公益的创新之举,为弥合文化鸿沟、促进文化共享作出了贡献。

第三,培养植根中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型人才。置身全球化、信息化社会,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成为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从2009年开始,中宣部、教育部在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培养工程。经过10年的探索与积累,新闻院校向主流媒体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活跃在国际舞台,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通过生动详实的国际报道,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视野更加宽广,除了深耕本土化的人才培养,也以开放的姿态欢迎海外人才走进中国、认识中国、传播中国。比如,邀请他们来到现代化的中国都市,体验智能化的社会生活;带領他们深入欠发达的基层地区,了解精准扶贫的努力和实践,让他们通过边走、边看、边体验的中国之行,采撷讲好中国故事的素材,激发向世界报道中国的灵感。

新的一年,新闻院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党和国家的战略重点有机结合,培养讲好中国故事、服务社会发展、遍布国际舞台的后备人才,与主流媒体携手共进,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谱写华美篇章、凝聚奋进力量。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一共几个人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