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特征》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9-09-10 07:22单华瑞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2期
关键词:气味形状气球

单华瑞

教学分析

《水的特征》一课是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大象版教材设计了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双主线发展的逻辑结构,在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按照八个探究要素的顺序进行循环,每个循环的技能要求梯次上升。《水的特征》一课隶属于三种单元类型(准备单元、综合探究单元、反思单元)中的综合探究单元,主要训练学生制订计划和搜集证据的能力。

在学习内容方面,课程标准对本课有以下要求(如表1):

要求学生掌握“水”的一些特征,在学科关键能力上主要是练习并巩固基本的观察和描述技能。课程标准中的“颜色”“气味”都不难理解,因此我们重点突破的是学生对于“状态”这一特征的把握。为了准确把握“状态”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对相关概念以及3~4年级学习目标的表述(如表2):

依据以上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们将“状态”这一内容定位为中段学习归纳“液体”的特征,为识别冰、水、水蒸气三者状态奠定概念基础,即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的形状会发生变化,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便于中段在观察其他液体时可以和水的形状作对比,进而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最终建构“液体”概念。

本课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

一是提出和聚焦问题。通过问题“哪一瓶是水”引出“水与其他液体有什么不同”这一研究要点,使学生产生对水的特征进行观察的兴趣。

二是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梳理以往观察的经验,知道如何科学规范地利用不同感官观察水的特征,体会有计划观察的优势。同时学习利用多种感官对水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全面、细致、准确的观察,归纳总结形成“水的特征”的共识。

三是通过研讨得出结论。学生再次练习利用多种感官对不同液体的特征进行观察,学习如何利用符号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学习梳理、描述观察结果。依据观察到的事实,运用排除法顺利完成找水的任务。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强化对“水的特征”的理解,为以后观察认识更广泛的物质世界作准备。

基于对课程标准中“状态”相关内容的思考,我们对学习内容作了两点微调:一是优化课堂结构,将教材第三部分中的记录活动,前置于主体内容的观察之中,即在对水的观察中运用符号记录方面加强指导与引领,保证对“水的形状”的观察时间;二是在观察活动中增加辨认方法次序的指导,渗透科学观察的有序性。

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对学生的相关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进行了调查。一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许多关于水的生活经验,经过半学期的科学学习,他们在运用感官观察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经历和体验。但他们受大海、浪花等影响,对水的颜色描述普遍不准确,常常将水说成是蓝色或白色,或者描述成透明色、无色等;他们对“气味”和“味道”容易混淆,还不能与相应的感官建立正确联系;在“水的形状”方面,多数孩子能从自己玩水的经历中发现“水的形状不一样”,但不能与“固定”建立关联;在描述方面,多数孩子尚不具备完整描述通过多个器官观察到水的特征的能力,往往呈现“水是无色的”“水是透明的”等单一特征的描述。

在思维方面,学生的思维呈现显著的直觉性特点,离不开对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感知。如部分学生虽然将水的颜色描述成蓝色或白色,但如果将其与牛奶或墨水相比较,就会否定自己的判断。而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如在倒水的经历中,他们会发现“水的形状不一样,是因为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会逐渐明白水的形状与容器有关系,水放到容器里才有形状。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利用不同感官观察水的特征,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并能进行较完整的描述。

2.在观察、描述水的特征过程中产生探索水的兴趣,巩固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课的学习评价设计如表3所示。

教具学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透明样本瓶每组4个,其中1个倒入纯净水,并贴上“水”的标签,剩余3个依次贴上2—4的标签,分别倒入白醋、纯净水和盐水;一次性小勺每人3个;记录单1张;抹布1块。

2.演示实验材料

不透明气球若干(内装不同液体);不同形状的容器3个;3瓶同样多的水;剪刀1把;量杯2个。

教学过程

1.任务引入

师:(出示装有水的气球,PPT同步播放)猜一猜,气球里面可能是什么?(请一位学生用摸的方法来感知。)

生:水。

师:为什么猜是水呢?

生:有重量。

师:哦,你认为水是有重量的。

生:气,好像是气。

生:气球里面是水。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感觉外面摸起來有一点凉。

师:哦,摸起来凉凉的。刚才小朋友猜气球里面可能是水,气球里面究竟是不是水呢?如果是水,那么水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观察水、认识水。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一个任务——猜气球里是不是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初步描述水的特征;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意识到观察、比较的意义。需要指出的是,设置符合学生学习心理需求的任务来推动教学是大象版《科学》教材的一大特色。

2.初步观察

师: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观察物体的方法,如果老师给大家一瓶水,你们会怎么观察呢?(出示装水的瓶子,PPT同步演示)来,请你说。(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板贴“看、闻、尝”等不同的观察方法,以及观察到的相应特征,如“颜色”“味道”“气味”等。)

生:尝。

师:可以尝一尝它的味道。我们尝味道之前,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问老师。

师:对,我们在尝味道之前,一定要向老师确认,这个东西是不是安全的,可不可以尝。在尝的时候,我们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生:用嘴巴。

师:好吧,我们要用到我们五官当中的嘴巴里面的小舌头。在尝的时候,老师建议大家用小勺子,每次取一点点来品尝。除了用尝味道的方法观察水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用眼睛看。

师:用看的方法可以观察到水的什么特点?

生:它是透明的。

师:还有其他观察方法吗?

生:闻一闻。

师:我们还可以闻一闻水的气味。刚才同学们想到了一些方法,探究小组的小朋友也在和大家进行同样的观察活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都想到了哪些观察方法?请同学看这里。(PPT出示探究小组观察方法)这里面有没有刚才我们没有想到的?来,你说说。

生:摸一摸水。

师:很好!通过研究别人的方法,我们又补充了新的观察方法。我们知道,观察和记录是一对“好朋友”,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来看活动记录,(PPT展示活动记录)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生:用眼睛看水有没有颜色。

师:如果有颜色呢?有颜色你想怎么记录?如果没有颜色呢?

生:有颜色的打钩。

师:她采用的是符号,其他小朋友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在观察的时候,老师还要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老师今天提供给大家的水是安全、卫生的,大家可以使用闻气味和尝味道的方法进行观察。(PPT出示活动提示)但是一定要先观察,再记录,先完成我们上面的这4行观察内容,有时间的话,再写其他发现。现在请材料员从实验盒中把贴有“水”标签的瓶子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请注意,观察完后要将材料放回抽屉里,开始吧。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后引导他们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观察任务——用五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同时进行观察技能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师:请材料员快速把实验材料收拾到抽屉里。接下来,我们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的观察结果。老师这里拿到了一个小组的观察记录单,这是哪个小组的?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吗?

生:水是透明的。

师:说完整一些,用眼睛看的时候呢?

生:水没有颜色。

师:还有吗?

生:水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师:老师发现刚才这个组的小朋友发言时,第四列的小朋友听得非常认真,是我们的榜样哦。老师还拿到了另一个小组的观察结果,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组的观察结果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生:这一组观察到水是白色的。

师:水是白色的吗?水有没有颜色?

生:没有。

师:(出示一杯牛奶)老师这里有一瓶牛奶,它的颜色和水的颜色一样吗?

生:不一样。水是没有颜色的。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了水的哪些特征?

生:水没有颜色,是透明的。

师:水有没有气味,有没有味道呢?

生:没有。

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水的特征,谁能完整地总结一下,水是什么样子的?

生:水是透明的,用眼睛看是透明的,用鼻子闻气味是无味的,用嘴巴尝也是无味的。

师:用鼻子闻没有气味,用嘴巴尝呢?

生:没有味道。

师:真好!这个小朋友不但告诉了大家观察的结果,还说明了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的,真不错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倾听、比较各小组的观察结果,交流对水的特征的认知,并在此过程中完善学生对“颜色”“透明”“气味”“味道”等特征的理解,建立方法与特征的联系,知道物质具有多种特征,并逐渐形成共识: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

3.应用巩固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找到了水的这么多特征,真棒!老师这里有四个标有序号的瓶子,里面分别装了红糖水、盐水、醋,还有水,(PPT同步出示照片)可老师一不小心把标签弄掉了,你们能帮助老师找出来哪一瓶是水吗?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它?

生:用看的方法。

师:你用看的方法判断哪一瓶不是水?

生:1号瓶。

师:这个小朋友说1号不是水,你们觉得呢?1号是不是水?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它是红色的,它里面加了红糖。

师:那水呢,水有没有颜色?

生:水没有,它是透明的。

師:所以我们用看的方法可以确认1号不是水。还剩下2、3、4号瓶子,它们看起来好像是一样的,怎么办呢?

生:闻一闻气味。

师:还有吗?

生:尝一尝。

师:我们想到了很多方法,谁能具体说一下,你准备怎么找?

生:我先闻一闻,如果它是比较薰鼻子的就是醋。

师:闻完呢?

生:闻完之后我现在要找盐水,因为盐水和水看起来一样,只能用尝这个方法了。

师:你说得真好。刚才这个小朋友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她又是怎么安排这些方法的顺序呢?谁来重复一遍?

生:先闻后尝。

师:最开始我们还用了哪种方法呢?

生:看。

师:很好,现在请材料员从实验盒中把2、3、4号瓶子都拿出来,找一找哪一瓶是水。这些都是卫生的,大家可以用闻和尝的方法。如果你找到了,可以示意老师。

(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在交流汇报中提高有序观察的意识,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师:我看到这组已经示意老师了,真棒。现在请材料员把所有实验材料,包括你用过的勺子都放回实验盒中。大家找到哪瓶是水了吗?好,这一组先说,其他组小朋友认真听,看他们找到的和你找到的是不是同一瓶。

生:我们先用闻的方法,感觉是3号,再用尝的方法。

师:你告诉大家你们找到了哪一瓶是水?

生:是3号。

师:3号是水,其他小朋友找到的是3号吗?

生:是。

师:我要问一问2号不是水,是什么?

生:醋。

师:2号是醋,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出来的?

生:闻出来的。

师:那水呢?

生:水是没味道的。

师:没有气味的4号是水吗?

生:不是。因为它太咸。

师:水呢?

生:水没有那么咸。

师:水有一点咸?有没有味道?

生:一点都不咸。

师:水有没有味道?

生:水没有味道。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的立意是概念应用,引导学生在交流、辨认结果及寻找依据中,强化对水的特征认知,同时在观察方法和描述技能上进行提升。

4.深入观察

师:小朋友们太棒啦,刚才利用水的特征顺利地找到了哪一瓶是水。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大家注意看哦!(实物和PPT同步出示3个瓶子)老师这里有3个瓶子,大家看一看、比一比,这3个瓶子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一个是瘦瘦的,第二个是最小的,第三个是最胖的。

师:粗细、长短、胖瘦都不一样,我们可以说它的什么不一样?

生:形状不一样。

师:老师这里还有3瓶水,现在老师要把这3瓶同样多的水,分别倒进这3个形状不一样的瓶子里面。请大家注意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第一个瓶子最瘦,倒了一瓶水,它的水到达了100毫升。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知道毫升,还有呢?

生:第二个倒到了100毫升,第三个倒了那个“圆胖”瓶的一半,也是100毫升。

师:你发现它们的高度不一样,但都是100毫升,是吧?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个瓶子由于瓶身最窄,所以水位最高。第二个瓶子稍微宽一点,水位就到了中间。第三个瓶子最宽,水位最低。

师:刚才两个小朋友发现了水的高度不一样,那水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会变。

师:水的形状不一样,水的形状会发生变化,是吧?像水这样形状会发生变化的,我们称它为没有固定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完成“把同样多的水倒进不同容器里”的活动,引导他们思考并交流“水有没有形状”,在讨论中意识到单一使用“有”或“没有”进行描述的弊端,引导他们从生活化的经验逐步过渡到科学描述“没有固定的形状”,为小学中段理解“液体”的特征奠定概念基础。

5.总结提高

师:通过刚才倒水的小游戏,我们又发现了水的一个特征,同学们还记得课前我们玩的气球吗?

生:记得。

师:气球里面究竟是不是水呢?我们打开看一看好不好,注意看哦,是水吗?

生:不是,是牛奶。

师:牛奶和水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看起来比水白一点。

师: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对不对,水有没有颜色呀?

生:没有。

师:(剪开另外一个气球)这里还有很多小气球,我们再来看一个,它里面是水吗?

生:是。

师:这么肯定啊,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透明的。

师:看起来像水一样透明的就一定是水吗?还有可能是什么?

(一个小朋友上来闻。)

生:醋。

师:是醋,你为什么说它不是水?

生:因为它闻起来薰鼻子。

师:那水呢?

生:水是没有气味的。

师:看起来像水的也不一定是水,对不对?我们还是要认真观察。如果气球里面装的真是水,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生:是透明的。

师:刚才那个也是透明的,它是水吗?

生:不是。

师:看来只描述一个特征还不行。它除了透明之外,还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应该是没有气味的。

师:没有气味。

生:没有咸咸的味道。

师:没有味道。

师:如果气球里面是水,它應该是什么样子?你能完整地再说一遍吗?

生:如果是水,应该是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没有颜色,还没有固定的形状。

师:你说得真完整!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水的很多特征,也掌握了利用五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希望你们能够用这节课学到的观察方法,下节课继续研究水。关于水的特征还有很多,老师非常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提升、完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描述物质特征可以从物质的颜色、是否透明、状态、气味、味道等方面进行描述,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他们意识到通过“看”只能获得部分信息,激发他们深入观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教学评析

单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2018年11月初代表河南省参加的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举办的“2018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展示”活动中进行的现场展示课,获得广泛好评并荣获一等奖。这节课在目标、评价、教学活动等方面有以下几点突破:

第一,学习目标的设置不是仅仅关注教材知识,而是考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成长需求。本课以建构科学教育大概念的思想为指导,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科学学习之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一节课中合理地设置了多个学习进阶点。

第二,评价的设计不仅关注课堂的即时性评价,而且以系统观来设计评价,更加注重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在不同阶段设置评价任务来获取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信息,并进行相应调控。

第三,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注重创设真实的科学学习情境,利用任务驱动,设置合理的问题链(如观察前的方法指导“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记录”“气球里装的是什么”“透明的一定是水吗”)来推动教学,关注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第四,课堂教学的个别环节的设计富有特色。比如,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喜欢的“水气球”,自然进入到观察水的活动并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能耐心细致地引领学生逐步学会使用感官观察、比较观察、多角度观察等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描述水的形状特征时,教师能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并用科学的词汇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渐完善对水的特征的整体把握。

由于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达比较生活化,教师在开始阶段没有引导、强化。但瑕不掩瑜,这是一节注重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课,充分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猜你喜欢
气味形状气球
高原往事
找气球
气味图书馆
火眼金睛
好浓的煤气味
分一半
气球
这个“气味”不简单
心的形状
一样多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