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课程为导航灯,地方性文化逐浪前行

2019-09-10 01:37李正勇
大东方 2019年5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校本课程实施

李正勇

摘 要:当今教育不断发展,将学校办得有特色、有个性是每个学校的理想追求。校本课程是体现和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方面的一个重要表现。上海的很多学校正着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边境地区;口岸文化;校本课程;实施

“开放、融合、创新”,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基于边境地区东兴口岸文化的“开放、融合、创新”精神内涵,我校将“口岸文化”的实施通过列入教学计划予以“课程化”,将“口岸文化”的内涵通过启航系列课程的设计予以“校本化”,将“开放、融合、创新”的引导通过课程活动予以“具体化”,使学校特色建设更为清晰,育人特点更为突出,整体效应更为显著。为此,我校做到了扎实落实国家课程、灵活整合地方课程、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三级课程的实施成就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发展了学校。

“启航”系列校本课程,研究课程特色化课程是一种学校特色的基础与保障。任何学校特色的创设和创建都要以课程作为支撑,我校利用独特的文化背景、丰富的边境东兴口岸文化资源,找到了文化与育人的契合点,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特色的深入开展,更加凸现了学校的边境地区东兴口岸文化特色。学校“边境东兴口岸文化”校本特色课程体系,表现为以下“三层次”结构:

一、各学科相互渗透,学科交叉融合

我校的“边境地区东兴口岸文化”教育,大力倡导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边境地区东兴口岸文化精神内涵,结合边境地区东兴口岸文化特色发展,各学科寻找与边境地区东兴口岸文化要素有关的单元或内容,进行东兴口岸文化意识的渗透培育。在品德课上,我们通过讲口岸文化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其“开放”的精神内涵。从学科的特点出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南京条约》,通过南京条约的签订,让学生体会英国为何会在条约中签注五口通商,要求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从历史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口岸文化的重要属性,它的开放之于城市、于国家的重要性。所谓开放意识,单纯地说口岸文化的开放学生可能很难去体会,这样,通过口岸文化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口岸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口岸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这不仅让学生对口岸文化的开放有了深切的理解,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的内涵。

二、素质拓展性课程开发与整合

我校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开发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制订了“启航”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在低年级,让学生了解简单的东兴口岸北沦河生物知识,诵读关于东兴京族的儿歌、童谣、成语等,获得初步认识东兴口岸文化和家乡的情感体验。在中年级,进一步了解东兴口岸北沦河生物知识,欣赏边境口岸文化风光,诵读关于东兴京族和口岸文化的诗歌、寓言故事、传说等相关作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获得对口岸文化开放、融合、创新的精神内涵有进一步的理解与熏陶。在高年级,让学生深入学习北沦河生物知识,诵读描写口岸文化的名篇、名著,初步了解口岸文化历史、口岸文化环境、口岸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亲身参与多种口岸文化活动,感悟口岸文化对人类的重大作用。

三、开展研究性课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微课题研究

我们以口岸文化作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把研究主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东兴口岸北沦河的生物、金滩贝壳文化、京族的美食、人物、景点、民俗。每一个主题下面又分许多小主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中,学生受到了厚重的口岸文化的熏陶,培养了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在学生综合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我们把学习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分为美食、人物、景点、民俗等,使边境地区东兴口岸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从零散走向系统,从粗糙走向细化。三个层面的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口岸文化创新课程和相关社会资源,对基础型课程各学科与口岸文化相关内容教学以及其他课程的实施,借助上述多元资源平台的支撑,优化各层次的特色课程效益,并使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和合作探究,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2]。

架设“文化线”,涵盖多重领域,构建体系边境地区东兴口岸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又裹挟着多元文化,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形态各异、璀璨非凡,散落在每一寸土地中,改造着人们的文化视野,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认知。这就亟需我们充分认识文化的实质,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找准着力点,架设一条鲜明、凝炼的“文化线”,把这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甚至要将已分化为碎片或者已濒临消逝边缘的踪影,重新郑重拾起,用心去探索,悉心去找寻,专心去发现,还原其鲜活的精神层面和物化层面。因此我们以“立足边境,追求学生多元发展”为核心,以“挖掘口岸文化特别资源,開展课程特点活动,追求课程学科特色发展”为指导思想,挖掘具有边境地区地域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家乡特色、风俗习惯和大港情怀,突出我校与西南边境重地的双重特性,紧扣“口岸”字,以“在生命的口岸文化”为主题,从“家庭、学校、家乡、港口”四个纬度,突出“口岸”主题的四条“文化线”,体现了学生亲近自然的丰富性、成长环境的多重性、体验探寻的创意性,真正实现在“温暖的、快乐让课程成为校本文化的浓缩点。

“口岸文化”是我校的灵魂,启航课程则是学校文化中一张张美不胜收的图片;它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蓝图,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载体。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我校立足学校文化,让校本课程为学生撑起成长的帆,我校的每一朵小浪花都能快乐地逐浪前行!

参考文献

[1]周学兵.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叶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1,33(20):11-14.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校本课程实施
严阵以待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