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019-09-10 06:03王伟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数学概念数学素养概念教学

王伟平

摘要: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都惧怕数学,教师教学也倍感压力。概念学习是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概念 概念教学 数学素养

小学生处于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多的是形象思维,而数学的学习尤其是概念的知识点又需要学生具备形象和概括的能力,学生不但要认识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还要掌握并将其应用。数学概念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把握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关键,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在开展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小学生还处在发展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而数学的概念性教学主要为增强学生感性思维,帮助其创建概念的表象信息,最终掌握概念本质,指导后续的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增强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道具和具体的实物来帮助学生创建感性认识数学概念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概念化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更拓展发散性思维,更好地认识数学概念。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概念表象。众所周知,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是通过形象思维了解,那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以事物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感知数学概念。创建概念表现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直观事物中抽离,逐渐形成抽象思维,所以在每次完成学习活动后,不能直接过渡到归纳与硬性总结的教学环节,教师要确保学生再经过回忆的方式形成对认知深化的过程和能力,再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抽象概括与归纳。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本质属性,只有确定学生对概念形成表象,学生才能融合数学知识,揭示知识的本质。这个过程要经历学生归纳总结和理解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概念性了解下教师逐渐加入关键词,促进学生深化理解,掌握概念属性。

二、巧用故事感知基础建立概念,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优选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故事内容,并紧密结合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教学,再通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事例,用问题促进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比如,在教学“体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内容,将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形式的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观看视频故事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乌鸦最终选择了什么形式喝到了水?”“乌鸦为什么会将石头放进瓶子当中,水面真的升高了吗?”学生在问题中再次投入在视频的故事当中,并通过回忆与联想,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感知石头放下瓶子后占有空间的问题,逐渐形成关于“体积”的表象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日常生活常用物品中有选择性地带入课堂上,如装满水的杯子、石头等,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示,先将杯子中的水倒入另一个容器当中,往杯子里放入一个墨水瓶,再向学生导出问题:刚才倒出的水还能不能继续装回杯子?学生判断后,教师一一给出验证。随后教师再取出墨水瓶,放入一块更小的橡皮,再次提出相同的问题。在验证后学生就能得知无论是较大的墨水瓶,或是较小的橡皮,都会占用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就是体积的概念。在学生逐渐理解数学概念知识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发问:怎么判断它们占用的空间大或是小?由此加深学生对关于“体积”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意识。

三、借助游戏活动创建感知载体,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曾经一位著名的美国数学家说过,没有一个人能够教好数学,好的教师并非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更好地学数学,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提高理解能力,才能学好数学。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工作更多发挥推动和促进性作用,教是为了不教。那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其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就要从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着手,借助丰富多彩的游戏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在学中做,在做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学习的过程,最终实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学习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的概念教学内容引入如转盘游戏、抽奖游戏、抽牌游戏的环节,学生通过感悟和内化来描述每次抽奖过程的感受,去感知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并结合“一定”“偶尔”“不可能”等用词,加深对可能性的感悟,进一步深入感受到数学知识中这一概念的理解意义,从而更好地把握数学概念。

四、创设数学情境去探知数学教材,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诸多学者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均来自自我的主动发现,所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必然要经过认识内在规律,把握数学教材和理解数学事实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带领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数学概念的特征与规律,逐渐建立对概念的正确认识。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导入以下的教学情境:猴妈妈做了三个大小相同的香蕉面饼,先将第一个饼平均分为2份,给棕小猴1份;谁知红小猴想多要,于是猴妈妈拿出第二份面饼平均切成三份,给了红小猴两份;黄小猴也想多要,猴妈妈拿出第三份面饼平均切成4份,给了黄小猴三份。那么这三只小猴子谁得到的面饼更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每一份面饼都看作单位1,即比较1/2、2/3、3/4的大小。待學生理解相关概念与性质后,教师再进行提问,如果猴子妈妈比较聪明,要确保小猴子得到的面饼分量相同,又要满足小猴子的要求,那么需要怎样去划分?于是学生在教师给予的线索下进行思考,分析什么量发生了变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与规律,找出满足两个条件的答案。

五、联系实际生活内化数学概念的认知,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受到人生经验和眼界的限制,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多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加以认识,所以教师要善于将新知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探索求知过程,逐渐丰富知识内容,并逐渐内化为学习能力,自觉创建数学概念的学习系统。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师就可以将概念的知识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回忆喝过的饮料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内容,对比汇源果汁、阿萨姆奶茶、娃哈哈、爽歪歪等饮料中糖分一项的百分比含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掌握对百分数概念的认识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教师需要深化对概念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并将数学概念教学作为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化概念理解,掌握概念学习方法,形成概念学习意识,才能真正把握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规律,为后续更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萍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

[2]陈翠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2019(6).

[3]潘媛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下好三次功夫[J].小学数学教育,2019(5).

猜你喜欢
数学概念数学素养概念教学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