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未病”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探讨

2019-09-10 08:12吴丽敏李志攀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治未病服务模式

吴丽敏 李志攀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构建合理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日显重要。本文从社会普及度和认可度低、养老服务机构少、缺乏系统化管理以及专业人才不够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的健康养老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应的对策:加大中医“治未病”健康养老理念的传播力度;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构建系统化的健康养老模式以及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治未病、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2019年0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的人口数据: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对比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2018年相比2017年增长了859万,增长了0.6%。其中65周岁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相比2017年增长了827万,增长了0.5%。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多的问题。如何更好的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达到健康养老的目标,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1 中医“治未病”

我国传统的“治未病”理论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周易·系辞》中记载:“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1]中医“治未病”强调养生保健的作用,其理论的三大主题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2],这就要求医者要在精、准、便、廉上做文章。《黄帝内经》最早提出的“治未病”养生谋略,要求人们不仅要治病,还要在没有生病之前积极的预防疾病,这是中医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和准则。[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再加上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要想更好的实现健康养老,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和特色,加强预防保健,注重生存质量,在未老之前、未病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带来更多的健康利益。

2 我国健康养老现状

2.1 社会普及度和认知度比较低

社会普及度和认知度是中医“治未病”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人们受传统观念患病后才去就医的长期影响,同时多数人认为没有病去做身体检查就是浪费钱财,导致人们很难从传统的陈旧思想转变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念。

全国各地的中医院相对于综合医院,由于宣传力度不强,再加上没有将各科室的服务项目、防病治病作用、诊疗方式等进行多方面的知识普及和市场推广,致使中医“治未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不高,人们采用中医的数量有限,由于效益不好等原因,最终导致很多中医院被“西化”。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增加中医人员,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使部分居民已经对中医“治未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通过网络媒体等传播平台进行宣传,更好的提高中医“治未病”的社会普及度和认知度。

2.2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比较少,服务能力比较弱

在我国老龄化日益加重的形式下,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养老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养老行业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社会、市场主体参与性较低,其运营效益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一是人们普遍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养儿防老”,一旦将家里的老人送到养老院,就会被认为儿女不孝顺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老人都不会到养老院度过晚年生活;二是由于环保条件、消防等因素的制约,很难找到满足条件的房屋,再加上投资回报率低、市场参与度不高等原因,导致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不足。[4]

2.3 缺乏系统化管理

在国家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的形式下,养老行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但是,该行业发展初期,由于相关制度、政策、法律制约等都不完善,致使该行业出现很多没有预料到的问题,也使人们对此有了一定的成见。同时,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也是开展初期,由于没有可以借鉴参考的成功范例,相关服务的建立差不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未对相关机构的医务人员的考核标准、机构人员的准入标准、医患关系的管理、医务人员的管理以及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等等都不够详细、全面、系统。由于缺乏约束力,一些机构背离初衷,在经营过程中重利益而忽视了“治未病”健康服务的健康价值。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缺乏规划化的市场和平台,致使中医“治未病”健康养老服务不能更好的实现其价值。[5]

2.4“治未病”健康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能力较低

目前,我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养老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一方面,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较低,很大一部分是下岗职工、退休人员和改行转业人员,其整体年龄偏大、养老机构管理的经验和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另一方面,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很多人对养老行业具有一定的偏见,不愿意从事该行业,且很多院校并没有开设相关专业,致使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3 “治未病”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对策分析

3.1 加大中医“治未病”健康养老理念的传播力度

首先,政府加强重视,从全国范围内营造健康养老的氛围。政府制定相应的“治未病”健康养老相关的预防保健服务宣传工作规划,明确政府各级的相关职责,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其次,通过多途径、全方位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养老宣传,借助于互联网、公共健康教育基地、大众传媒等各种平台,充分发挥各个媒体的优势,传播“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宣传预防保健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实现健康养老目标。

3.2 政府加强政策引导

国家卫生政策具有导向功能,制定規范化的合理政策,使养老机构由传统的养护模式向“治未病”的预防保健模式转变。合理的政策规范健康养老行业的有序发展,减少投机行为,规范各种标准,实现系统化管理。同时,政府推动中医医院和康复疗养机构、老年护理院等机构开展合作,各种养老机构可以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周围的中医类的医院实现共享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双方的合作,明确责任和义务,最终形成非常流畅的双向转诊机制。

3.3 构建系统化的健康养老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养老模式是9073模式,即90%家庭自我照顾、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老人应该由儿女照顾,很多人会有一种思想认为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是不孝顺的表现。所以集中养老是无奈,居家养老最温馨。

通过借鉴现有的养老模式,结合实际,本文设计了健康养老“3+2”模式,该模式融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将养老过程划分成两个阶段,结合每个阶段的特点,提供适合该阶段的服务,最终实现健康养老的目标。

生活能自理阶段的3个支撑

进入老年生活后,在生活能自理的情况下,为老年人提供3个支撑:一是天天快乐,例如,通过建立不同的团体活动,旅游、钓鱼、种菜、养花等等,让拥有相同爱好的老年人在一起交流,从而实现天人合一,快乐生活的目标;二是合理饮食,通过为每一位老年人制定适合的饮食套餐,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顾护先天之本、后天之本;三是主动干预,在老年人出现各种慢性的身体不适时,通过运用中医调理气虚血瘀精虧等各种手段,使其症状减轻或者不再恶化。

(二)生病或失能阶段的2项服务

一是若生病则提供诊疗方案。提供诊疗方案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思想为基础,从更有利于病人的健康为出发点,根据病情推荐中西医专家。例如:老年人多发冠心病,首先是“主动干预”避免冠心病发生,其次在冠心病发生时,绝对不建议去做心脏支架,而是推荐中医诊疗方案,包括提供具体国医专家治疗,从而逆转冠心病。

二是若失能则推荐养老机构。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失能,为其推荐合适的养老机构,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能够实现安享晚年的目标。

3.4培养健康养老专业人才

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专业人才,高校应开设中医健康管理、中医老年保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更好培养学生合理饮食、健康管理、老年人起居以及情志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将增加中医技能课程,让每位学生具备针灸、按摩、理疗等基本技能,培养健康养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另外,针对农民工、下岗职工等人员,加大健康养老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性,扩大健康老年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月香.中医“治未病”理论源流探析[J].中医药信息,2009,26(5):12-13.

[2]吴 鸿,高水波. 浅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1):1196-1197.

[3]李慧. “治未病”护理学思想初探[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3):94.

[4]延中,龙玉其.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对策[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02:122-129.

[5]高心悦.“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研究[D].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姓名:  吴丽敏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1985  年 5月生,籍贯: 河南鹤壁 学历: 硕士研究生

单位: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姓名:  李志攀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87年 4月生,籍贯: 河南鹤壁 学历: 硕士研究生

单位: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 稀有金属应用

猜你喜欢
治未病服务模式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让阅读引领未来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肿瘤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