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在新媒体势态下的重叠发展

2019-09-10 07:22李荣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媒体创新

【摘要】新媒体不仅给传统的媒体内部带来不少挑战,而且对传统媒体的外部环境带来极大的冲击。戏剧影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其发展面临的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主要对戏剧影视和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复杂关系展开讨论,对戏剧影视与新媒体发展的问题、现状以及对策进行剖析。为戏剧影视在新媒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发言。

【关键词】戏剧影视;新媒体;重叠;创新

1. 创作概述

在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加关注媒体的境地,而戏剧影视作为大众喜爱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其发展和影响日益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戏剧影视结构的重建是否具有意义,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个命题似是而非,突如其来的“袭击”不见得都是不好的影响,不过自从新媒体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以来,我们在利用这个载体的同时也在被这个载体牵着走,那么什么样子的发展道路才会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这需要我们的媒体人和大众一起探索和思考。

戏剧影视的结构在社会发展态势下,确实在很多层面存在诸多形式,因为新媒体依托的是新兴的技术手段、适应新兴的交互模式、融合新的商业机会,然而在戏剧影视的发展与交流中不难发现,新媒体依托的这些都仅仅是它本身的表象而已。

归根结底,戏剧影视在新媒体这个载体中并没有颠覆以往的发展趋势,相反是回归到了戏剧影视的本质,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文化形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与辅助过程中不断革新其生命力。线上线下的传播形式对于戏剧影视的发展有了新的启示。此形态下受众的“即时反馈”对于戏剧影视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存在形态,正因为这样,新形势下的传播方式对于戏剧影视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这里的影响已经不太大,这说明传播手段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戏剧影视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迅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对于戏剧影视本质价值的丢失现象每每出现,本末倒置的畸形发展形态,不得不让我们在关注发展的同时进行反思。

2. 戏剧影视在新媒体势态下的发展状态

2.1 媒介下对戏剧影视的界定

新媒体发展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每个特点都是有助于新媒体的发展,并力争完成媒体本身的使命。不论在何时戏剧影视内容是其立身之本,依托新媒体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让戏剧影视的内容更好、更快地到达目标受众的视野当中,使得内容得到即时的反馈,有助于戏剧影视更好更快的发展;戏剧影视在发展的同时适应新的交互模式,可以更好的生产、传播其内容,使得内容发展更加丰富,传播更有效率;戏剧影视在发展过程中融合新的商业机会,使其可以更好的将营销与媒体相结合。

戏剧影视作为一种大众艺术文化形式,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艺术职能,受众的数量和质量是戏剧影视发展的结构基础,也是戏剧影视发展的保障;在顺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戏剧影视亘古不变的就是其内容的分层,当然在新媒体形态的发展中,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对于戏剧影视内容的推广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大众媒体时代需要戏剧影视的内容去“主动出击”。如今受众面临琳琅满目的文化,主动进入到观众的视野,是戏剧影视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同时借助大众媒体进行传播,这对于戏剧影视来说也是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任何形式的艺术文化和各种独特的文化思想要主动走出去,要被不同的人去了解和更多的人去接受,必须借助新媒体这个载体来相互完成,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多样的信息渠道促进和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在这样快速有效的传播过程中,受众也同样运用这样的形式与内容进行有效的反馈,这样不仅加强了传播的目的性还丰富了受众对内容的理解,这种有效的交互性发展无疑是对戏剧影视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2 戏剧影视在新媒体影响下的发展状态

戏剧影视在新媒体影响下的专业标准日趋模糊。在当下大数据信息时代下,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出发点都有唯一的一个目的,就是不遗余力的将信息最快的占领头条,希望将所谓最和谐的一面展现在受众的视野。虽然戏剧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但仍然无法摆脱面临老龄化加剧,受众人数减少的命运,受众分布极其不均等,要想让戏曲戏剧艺术走入人们的生活,走进更多文艺爱好者的视野,特别是要吸引成长在新媒体占据大量文化市场背景下的年轻人的注意,那就必须要加大加强在文化宣传策略上针对性的探索研究,扩大戏剧文化在宣传推广对象上的覆盖面。

戏剧影视的发展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分界线日趋模糊,即时反馈对于戏剧影视发展固然好,但是“专业”这一词频频出现在大众口中,反而对于专业的标准提出质疑。当然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光是戏剧影视有这样的现象,很多领域的专业和非专业在当代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都悄悄发生了渗透或者融合。

3. 戏剧影视在新媒体态势下的发展策略

3.1 新媒体对于戏剧影视发展的助推作用

媒介融合现象是戏剧影视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现今时代,信息不对等、机制不健全、内容传播没有明显梯度等等都是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应回避问题,继续谋取暴利,而应正视问题,在明确戏剧影视文化多元传播的基本方针情况下,针对新媒体所产生的功用,合理运用及有效推荐其高效传播与交流。

新媒体的发展无疑催生新形势的戏剧影视文化展现形式,戏剧影视文化的发展不论在历史中还是在当下,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当然戏剧影视是经过不断的革新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百花齐放的状态。在新媒体这个新兴的载体影响下,戏剧影视的职能也变得多样化,附设的领域也呈多元化的形态。发展的过程不论是哪个时代或者哪种形态的影响,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创新。创新是戏剧影视当前发展的不二法门,利用當下有的资源去创新,新媒体的发展对于大众审美的影响力不断的对戏剧影视的发展提出新问题和新挑战。戏剧影视艺术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想要长久发展必须与新媒体进行重叠发展,在保留戏剧影视文化魅力的同时需要在一定程度去分析受众的口味,以此对症下药。比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在近来将年轻人喜欢的快闪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利用媒体手段,在网络上可以穿京剧衣服等等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发展策略,被大众所接受。这种形式不仅丰富了戏剧影视文化的传播形式,提高受众参与感,促进受众与文化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受众的艺术审美素养。

3.2 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的发展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随着社会大变革和科技大发展的相互交融,必将诞生越来越多的媒体形态,并且会频繁的出现媒介融合现象,这将为戏剧影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这样的势态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能够有效的提高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对戏剧影视文化的关注度的,并且能激发受众的参与度,从而不断的扩大戏剧影视艺术文化的受众基础。同时,有效的利用新媒体传播的性质,也能够增加戏剧影视文化的表现形式,将戏剧影视文化的展示形态进行调整,带给大众更为多元化的体验效果,改善以往大众对于戏剧影视文化的传统认知。

戏剧影视文化想要得到发展,还需要“从娃娃抓起”,在我们所了解的相关运行机构或者组织,应该在发展的当下认识到教育与戏剧影视发展的不可分割性。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度也日趋提高,教育部在2019年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一定程度是对戏剧影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是戏剧影视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利用新媒体的性质以新兴的合作方式,积极建立与高校、当地政府部门、民间文化组织和公益组织的合作与沟通。另外,为了最大限度的让千家万户了解到戏剧影视艺术,利用多种传播渠道,线上通过推广以及线下通过公益助演,加紧建立定期与公益组织之间的交流活动。

3.3 戏剧影视在新媒体态势下的发展价值与意义

戏剧影视在新媒体态势下的发展有过紧密结合的时期,也经历过互相疏离的时间段,戏剧影视领域会批评新媒体的到来对其内涵的影响,新媒体领域认为戏剧影视不懂时代的特点,不懂现代化的传播语言。如今我们不妨放下偏见,互相倾听、共同促进。要打破戏剧影视和新媒体行业壁垒,搭建彼此之间的沟通平台和合作共赢的机制,集中人才资源,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既促进戏剧与影视的传播,也为戏剧与影视提供丰富的题材,刺激更多好作品的诞生。

随着时代发展,戏剧影视不仅仅是单一的艺术文化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增进文化交流、互通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借助新媒体的这个新时代手段,不仅发挥了戏剧影视文化传播方式,而且这种便捷化和智能化的传播渠道,也在不断的丰富戏剧影视文化的内容和文化职能。

戏剧影视艺术文化作为我国丰富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乃至艺术文化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影响力。在新媒体发展的当下,戏剧影视艺术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复杂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的利用新媒体传播载体,促进我国戏剧影视艺术文化的不断传承发展。这不仅仅提高了大众全方位的理解程度,对于戏剧影视艺术文化的丰富与繁荣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4. 总结

戏剧影视艺术文化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缺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准确交流与有效沟通,面临着戏剧影视架构单一、与媒介契合度弱、发展走向不太乐观的尴尬局面。分析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戏剧影视文化整个发展链条架构的优化有相当重要的启发。利用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包容性与共享性的特点,可以即时的对戏剧影视文化发展起到经验整合和自我审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越.戏剧影视创作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探究[J].明日风尚,2018,(5):271.

[2]陈雪婷.试论数字化影视制作中的技术和艺术融合[J].电视指南,2018,(5):249.

[3]王辉.摄影在多媒体影视创作中的运用[J].祖國,2017,(17):89,82.

[4]宗以晴.电视电影动画片美术艺术特征浅析[J].神州,2013,(7):235.

作者简介:李荣荣(1993.10.24-)籍贯:山西临汾,性别女, 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北京城市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新媒体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