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爱

2019-09-10 19:51刘清涛
教育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班级工作教育

刘清涛

教育界有一句老话: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随着自己教育实践的不断丰富,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我看来,教师的“爱”应该包括爱教育事业、爱学生、爱自己这三个方面。

爱教育事业

态度决定成败。一个人对待自己的工作可能有以下几种态度:

第一种是把工作当作不得不做的谋生的手段。这种人对工作的态度必然是被动的,消极的,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工具,能少干就少干一点,说得过去就行,能拿到工资就行。工作的目的只是追求物质的回报,满足自己生存的本能。抱着这样的心态,是不可能在工作上有什么创造力的。

第二种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职业。既然是一种职业,那就需要一定的职业技能。为了获得从事该职业的职业技能,就必须参加必要的学习和培训。其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从事工作的执业资格,从而保持一份稳定舒适的工作。这是大多数教师成长的普遍规律,是为师者的必须要求。

第三种态度则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这样的人内心非常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已经完全超越了养家糊口的境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工作的,驱动他工作的强大动力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渴望,这样的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必然是主动的、自觉的。

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保持第三种态度,那就是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他实现自己价值的渠道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教育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塑造心灵的工作,是需要教师用“心”去做的崇高事业。没有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的境界与情怀,没有发自内心地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没有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把工作当成了事业,才能以研究的心态投入工作,以合作的心态对待同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阳光的心态拥抱生活,才能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才能怀着“不当教书匠,志做教育家”的理想在教书育人的征程上一路前行,无怨无悔!

爱学生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为师者要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大爱”,是一种对学生发展负责,为学生未来奠基,为学生成长导航的无疆大爱。

爱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隐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更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引领者、助推者、合作者。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俯下身子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决定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远离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嗜好。同时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创造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这是教师对学生“爱”的高层次体现。高中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心理比较敏感,他们开始有了较强的成人意识,有强烈的被尊重的渴望。教师要和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尊重学生,特别是尊重学生的隐私。学生的日记、私人信件、手机短信等,不征得学生的同意,教师不要去看。给学生留下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心理空间,是教师对学生“爱”的具体体现。

爱学生的高境界是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要爱得无私,爱得公平,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不管他们的家庭是富有还是贫穷,不管他们的性格是活泼还是内向,不管他们的成绩是优秀还是一般,教师都应该对他们平等关爱。

一般来说,爱品学兼优的学生是自然而然的现象。这时要注意的是防止由“关爱”发展到“溺爱”,对优生的过分要求一味迁就,对优生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对优生的心理缺陷缺乏指导,都会影响其健康成长,处理不当,还会引发其他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比较难的是爱那些问题学生。班里常会有几个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他们经常惹是生非,是班级管理的难点。教师如果对他们缺乏爱心、耐心,他们就会成为班级工作的对立面。教师要主动与这些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有的学生搞点恶作剧和小破坏,是想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时教师要注意不能把“不良习惯”与“道德败坏”等同起来,不能直接把他们定性为“坏孩子”,而要把他们的表现欲引导到正确的地方,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他们有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等,就要安排相应的班级活动,使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催生进取心。这时候,再引导他们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就容易多了。

教师容易忽略班级里平凡普通的中游学生。这些孩子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既不像优生那样受人关注,也不像问题学生那样惹人注目。他们表现的机会相对较少,他们自己也不愿意在班里抛头露面,对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往往缺乏积极性。中游生是班里的多数,这些学生发展好了,班级才能真正得到发展。中游生身上有许多不少优生都不具备的闪光点,如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处事周到等,教师要挖掘中游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给他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中游生有了良好的发展,整个班级的学风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爱自己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爱自己的教师。一个人如果不自爱,就不可能去爱别人。这里所说的爱自己,是指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现实中的许多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是平凡的工作,干不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对自己的社会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往往有妄自菲薄的倾向。教师不会像政治家那样声名显赫,也不像文体明星那样风光闪耀,更不会像企业老板那样腰缠万贯。但教师的工作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教师的工作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改变着学生生命的轨迹,影响着国家民族的未来。这样的工作难道不伟大吗?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作为人生“三乐”之一,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认识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就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

爱自己就要发展自己,就要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爱自己就要珍惜自己的大好年华。爱自己就不能在无所事事中虚度青春;爱自己就不能在牢骚抱怨中消耗精力;爱自己就不能在网聊游戏中浪费时光。爱自己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使自己的思想经常受到先进理念的引领,使自己的头脑时时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爱自己就要做一个积极行动的人,以研究的心态投入工作,在工作中找到创造的灵感,在工作中享受成功的乐趣,用智慧点亮学生,让自己绽放精彩。每年的省优质课一等奖、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的一等奖、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等荣誉的获得者,无不是爱自己的人。因为爱自己,才会让我们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教师因爱,使自己成了一座山,为的是把山的沉稳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敦厚;使自己成了一片海,为的是把水的灵秀给学生,使学生变得聪慧。俗语云: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教师的爱,因“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变得神圣。因着这份爱的高尚、无私、神圣,教育才成了天下最温暖、最神圣的事业。愿我们携手与爱同行,浇灌心灵,雕琢栋梁,成就民族复兴。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杨俊飞

猜你喜欢
班级工作教育
班级“无课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选工作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