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研

2019-09-10 08:04孙伊伊张浩陈珊骆光瑄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心理健康家庭

孙伊伊 张浩 陈珊 骆光瑄

摘 要:在社会现状基础上,基于嘉兴市中小学生样本调查,通过发放以孩子和家长为调查对象的问卷,从而得出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针对嘉兴市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提出解决对策,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关键词:心理健康;儿童教育;家庭;对策

儿童自闭、暴躁、抑郁等引发的伤亡事件不断频发,儿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焦点。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家庭的生存压力不断上升,家长一心致力于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在大城市里的父母为了工作常常早出晚归,或是去外地出差,一周与孩子见面的时间不超过两三个小时,给予孩子最多的就是背影,总是缺席孩子的成长之路。

可以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少,与孩子的交流也比较少,而最关心孩子的就是成绩。现在,成绩成为家长眼中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不断给孩子报补习班,为了能够让孩子有更好的起点,普遍家长的做法都是剥夺孩子的玩耍时间,先苦后甜。但实际上这么多的课程会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想要拒绝可是又没有机会可以与父母开口。不管是小孩还是成人,当代社会压力大,成人要奋力工作维持家计,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孩子则带着家人的期望努力学习,练就各种生存能力。但是两个压力大的群体之间的交流却很少,家长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情绪变化,孩子由活泼变得内向,由好动变得安静,由懂事变得无理取闹。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很好的交流,忽略了孩子在心理上潜在的危机。

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心理产生严重差距,城市里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玩伴和探知世界的机会,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许多父母都将孩子放在城市里面养,城市里不似农村可以漫山遍野探险,不能将孩子随便放出去玩耍,而农村的孩子没有城市里优越的条件可以从小就多才多艺,也没有机会可以见多识广。不同地方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心理,这种时候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将会对孩子们产生重大影响。

一、嘉兴市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状况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儿童作为对自身的压力发泄缺少经验的一部分群体亟需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由于学生本身缺乏应对经验难以自己应对变得非常需要外界力量介入,为了引起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我们针对嘉兴市各中小学进行了调查。

调查问卷这种调查形式非常需要调查对象的配合,我们可以直接地和调查对象接触,收集一手资料,这给我们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同时也会有资料信息不绝对真实的问题出现。此外,我们的问题大部分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我们要理性看待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的资料信息。在调查进行时,我们也遇到了实地调查进行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调查在实地进行过程中,调查对象配合意愿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猜测这与我们的奖品不很诱人有关,但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调查对象们的心理防线。

调查问卷分为家长和学生两份。为家长设计的问卷主要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对孩子的报班情况和与孩子的相处方式等方面提出问题,这样设计可以从分析出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建设中的作为,从而得到改进儿童心理问题状况的解决办法;为孩子设计的问卷主要从孩子的心理性格特点和儿童的处境等方面提出问题。我们以线下发调查问卷和线上的方式完成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学生问卷345份,家长问卷333份,粗略反映了嘉兴市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现状,为我们解决办法的提出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嘉兴市儿童心理问题性格特点:1、儿童自理能力较强,由调查数据显示有45.22%的小学生几乎都是自己上下学,只有20%的学生几乎都由父母接送,这部分学生主要存在于低年级;2、大部分儿童喜欢且擅长与人交往,调查显示,69.57%的儿童在课余时间会和同学们一起度过,而有4.35%的儿童与人交往的愿望难以实现。3、存在7.83%的调查对象每次都会在父母拒绝自己要求时发脾气,20.87%经常会,44.35%偶尔会,26.96%认为自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嘉兴市儿童生活模式的特点:1、儿童的学业压力较大,调查显示,只有13.91%的儿童每天的作业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2、希望父母陪伴的意愿较为强烈,有83.48%的儿童希望爸爸妈妈能多陪陪自己,不希望爸妈陪自己的儿童则只有3.48%。

家长与孩子沟通方式特点:1、家长与孩子之间了解有限,数据显示,45.22%的孩子只会把部分事情主动告诉父母,有10.43%的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觉得父母很烦的孩子占到了18.26%,有15.65%的孩子觉得爸妈很严肃,以至于不敢接触;2、同时,孩子又对家长非常信赖,47.83%的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相处类似朋友,什么事都会说;3、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了解,有71.17%的家长能做到几乎每天和孩子相处,另外,家长问卷的对于孩子性格的认知也与孩子自身问卷中的性格认知较为相符。

家庭的特点:1.孩子和妈妈相处的时间最长,其次是爷爷奶奶;2.家庭中主要以一个或两个孩子为主。

二、儿童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原因十分复杂,隐形原因和显性原因相互之间也有影响,为方便针对性处理问题,主要通过显性原因进行分析:

儿童的心理性格特点:1.大多数儿童可以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部分儿童仍然有过激宣泄行为。由于各个家庭相处模式的差异,孩子对外界的不满的表达存在差異性。生闷气的儿童和过激宣泄的儿童比重仍然很大。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是改善儿童情绪发泄方式的主要推手。2.儿童自理能力较强。随着上几代父母溺爱导致的各种悲惨新闻,父母意识到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整个社会加强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教育。3.大多数儿童都是外向性格,喜欢且擅长与人交往。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更高效的沟通,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后主动培养孩子这样的能力。因此许多孩子能够迅速交到好朋友,且能在学校、社区中乐于助人、积极与人交往。

儿童处境的特点:1.儿童课外有充足的活动。随着基础经济建设的普及,儿童可以便利的去娱乐场地玩耍。家庭收入的提升也使得儿童可以选择喜欢的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部分儿童能也承担一些家庭责任。2.儿童的学业压力较大。由于经济压力不断增加,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就业十分担忧。为了提高孩子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和父母给孩子报的补习班都特别多。为此学校、父母和孩子三方都付出了较大的代价。3.非常希望爸爸妈妈多陪陪自己。在目前就职高压力和工作高压力的经济环境下,父母往往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繁忙。他们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较少,孩子对父母的挂怀一直积累得不到释放,希望爸爸妈妈能多陪在自己身边。

家长的特点: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开放民主的。大多数家长能够尊重孩子的意见。在兴趣班、日常交流、游玩互动过程中,大多数家长会密切体会孩子的感受,不控制孩子的行为。这是因为欧美蒙氏教育理念传播十分迅速,普及较广。2.大多数家长重视孩子的兴趣教育。教育中家長和孩子自由平等的理念开始普及,家长开始认可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相比于以前的包揽式教育,家长开始寻求多样化教育。3.绝大多数家长能做到适当鼓励孩子。正向激励教育在教育中十分重要,我国以前倾向于否定激励教育,大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现在则更倾向于正向激励教育,是因为几年前网络对激励教育的大力宣扬,让家长意识到了激励教育的先进性。

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特点:1.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了解是有限的。父母的年龄和工作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一方面是全社会心理学上的基础知识没有普及,另一方面是互相理解的意愿不足。2.儿童对父母的信赖度较高。很多儿童对父母可以做到无话不谈,主要是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会过于苛责,因此在儿童眼中的父母是温和友善的。3.大多数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情况。家长问卷中对孩子性格的认知与孩子问卷中的自我认知相符合。大部分家长能够每天与孩子接触,长时间连续的接触更能增进彼此了解,对孩子身上发生的事件连续跟踪可以让父母熟知孩子的性格。

家庭的特点:1.孩子和妈妈相处的时间最长,其次是爷爷奶奶。中国初成立家庭的依然是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的分工模式,女性成员对后辈的照顾更多一些。爸爸妈妈的工作都较为忙碌的家庭中,长辈承担了看护小孩的责任。2.家庭中主要以一个或两个孩子为主。放开二胎政策至今,家中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不足一半。一是因为经济形势紧张,物价高涨而工资过低,生二胎会给城里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二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多子多福的传统意识已经慢慢淡化。

三、对策分析

儿童是一个弱小而庞大的群体,他们的身上反映着社会的不尽责和不全面,他们的身上也存在着不少心理健康问题,这无疑是非常棘手的。然而,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可能仅根据某一方面就可以得到改善,因为儿童的心理是由社会关系、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条件等复杂因素构成,因此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尽管我们没有办法完全阻止这个悲剧的发生,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必将有待改善!

(一)社会方面

(1)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的眷注。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学习。尤其是来自偏远的乡村地区或由老人养育的孩子更要格外强调。完善相应政策,举行线下活可以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进行正面的引导。通过调查,农村的孩子更容易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尽可能地通过村委会将措施落实,全面把握儿童个人及家庭情况,不定期对存在心理健康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并进行疏导教育。

(2)积极进行宣传。充分引起社会各阶级人士对儿童的广泛关注,可以通过引起社会的重视以及调动社会的力量,从而提供可以解决的办法和途径,给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二)学校方面

(1) 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同样担负着直接的重要责任。因此学校应做到:增加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心理健康老师的师资水平,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家访力度和频率;多开展家庭活动和小组活动,但也要考虑个别孩子的家长不能到场,必须把工作做到位,不能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学校可以增加教育设施投入,通过改善学校生活环境让儿童感受到关怀,培养儿童生活独立能力。

(2)学校在进行招生时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摸底检查,这样方便未来工作进行,也方便班主任和父母沟通以及对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照顾,努力降低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最依赖的港湾,因此家庭教育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家庭因为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造成孩子敏感,家庭之间氛围不融洽造成孩子担小,因为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工作造成孩子自卑等,很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始作俑者都是家庭。

(1)孩子的监护人都必须树立应有的意识。可以从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并与他们多交流生活中的小事情,要对孩子童年时期的困惑及时解答,另外有条件的话,监护人也应该着重加强自己在儿童培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给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到对孩子不偏不向,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促进其健康成长。

(2)保持联系频率。父母要与自己的孩子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最好每天陪在孩子身边,若不能陪着孩子,至少要做到每周打电话给孩子,父母千万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更多的从生活情感上进行足够的交流,密切关注孩子成长,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温暖的照顾,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总结:

解决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的重大任务,家长肩负重大责任,需要家长从关注儿童做起,从儿童的情绪变化,到认可并鼓励儿童获得的成就,以致正确引导儿童的心理成长。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家长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大家各方的力量,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沈月丽.浅论学校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C].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中).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6:87.

[2]王维花.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36):167.

[3]王启军.新形势下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农家参谋,2019(18):226.

[4]闫强.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J].山西农经,2019(15):124-125.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心理健康家庭
家庭“煮”夫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恋练有词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