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三语文诗歌炼字题复习指导策略

2019-09-10 07:22卢鹏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炼字解题策略新课标

摘 要:2017年新课标着重讲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根据一线教学实际,高三学年的学生大部分时间上的都是复习指导课为高考作准备。復习指导课不是一昧的机械刷题,而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形成应有的逻辑思维,不仅能够稳定的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且在长达一整年的学习时间里,学生的各方面的收获也是颇多的。

关键词:新课标;诗歌;炼字;解题策略

2017版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炼字是一种较为集中全面的语言赏析类题目,可以作为训练的凭借,而且中国古代诗歌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一、炼字题教学现状

从教师方面来讲,指导学生做炼字题是一件辛苦活,因为要鉴赏出这些重要字词的深刻内涵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那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求老师收集大量背景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加以筛选作为通往重点字词深刻内涵的桥梁。

从学生方面来讲,炼字的过程是一个茫然的“空想”过程,总的来说是不顺利的。这与学生的知识状况紧密相关。我国古人从小到大学习的主要课程就是语文,受过系统的文学创作训练。时过境迁,现在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但是在文学功底方面大不如古人,所以出现“不顺利”也是情理之中。

二、什么样的题目是炼字题?

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正确识别出炼字题我们才能对其有全面的认识。

从概念上:首先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炼字题就是择取某一个或几个重点字词对其进行多维度鉴赏的题。

从考查形式上:炼字题出现在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里,通过对大量不同地区高考语文试卷的统计发现炼字的题型一般有六种:第一、诗歌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第二、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第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第四、这个词与另外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五、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第六、某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遇到诸如此类的题目,要敏感的认识到这是炼字题。

三、炼字题经常会考哪些字?

“2019年宁波市高中语文集中带徒活动”中以杜甫的《登高(其一)》作为文本,让学生自主从中选择字词,设计炼字题。经统计被选择频率较高的字词有三:1.“恨”,理由是动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使感情有动态的感觉;2.“滚滚”和“萧萧”,理由是使感情变得有质感,也使诗歌富有韵律感;3.“万里”和“百年”,理由是将感情通过时间空间表现出来,使读者感同身受,增强感染力,同时方便读者理解。

接受美学认为一篇好的作品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的。文本的价值在于读者对文本空白部分的想象和填补。命题人自然也会选取有价值的字词进行命题。经过统计常用来命题的词性和作用有以下几种:

1.动词: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已经特点更加鲜明。

2.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写出形象的特点。传达作者的感情。

3.副词:准确描摹景物特征或表达诗人情感。

4.其他:包括颜色、数量、拟声词和叠词。主要作用是增强场面感和韵律感。

四、炼字题方法点拨

方法的本质是思维的训练,要练技巧更要练逻辑思维。炼字赏析题其实就是考察我们会不会赏析,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赏析。题型是千变万化的,所以死记硬背答题的套路是不可取的,只有形成赏析的思维模式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再者题目答案不是凭空杜撰的。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对同一文本的阅读结果是不同的。但是鉴赏是有方法可循的,根据诗歌鉴赏的一般理论总结出诗歌鉴赏题的答题要点如下:

1.解释含义:解释某字在诗歌中的具体含义。

2.说明手法:说明某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3.描摹画面:展开联想,把某字放入整体中,再现诗歌描绘的场景,并结合具体字句进行分析。

4.指出作用:指出某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等。

我们的同学在答题的时候按照这四步走,基本上不会遗漏采分点。

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好标题、作者、注释和上下文。

为了检验其有效性我们以高考真题进行示例,在对应位置用括号内标记:

1.2015年广东高考卷《早过大通驿》问到: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参考答案:软,使......变得柔软。(解释含义)运用通感手法,(说明手法)描写降水在清风吹拂下的状态,(描摹画面)表达作者轻松舒适的感受。(指出作用)

2.2015年湖北高考卷《劳庭驿》问到: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荒,荒芜;瘦,瘦削、贫瘠。(解释含义)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促狭如刀,贫瘠之至。(描摹画面)“瘦”“荒”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意义,寄寓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的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3.2017年山东卷《早上五盘岭》问到:“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岩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描摹画面和解释含义)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指出作用)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描摹画面和解释含义)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指出作用)

可以看出按照以上方法可以很好的覆盖答题要点。学生只要形成了这种逻辑思维便能够独立进行鉴赏,并行之有效。

复习指导课要在课标的指导下形成建构,在某一个考点上形成系统性条理化的认知。建构基于经验形成,就把考点相关的知识内化了,内化了才有效,因为内化了会形成图示结构,印象才会深刻。这种认知也是全面的,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便于学生选择。

作者简介:卢鹏,1997年12月生,男,汉族,河南濮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炼字解题策略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略谈整体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践应用研究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真实、大众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一字一词总关情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