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教学摭谈

2019-09-10 01:57励娜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比较文体监控

励娜

摘要:现代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内容广、花时多、见效慢。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从文体、初高中衔接、课内外结合、阅读心理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求教于大方之家。

关键词:阅读;文体;课内外;比较;监控

一、把握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要求

尽管新教材试用以来,语文教学似乎淡化了文体的概念,但是无论现代文阅读还是作文,高考其实还是要求明确文体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之一是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试题之二或为议论性散文,或为小说、离言等记叙文。话题作文中的“文体自选”,也并不是可以忽视文体,只是允许灵活地选用记叙文或议论文等其他文体。如果长期忽视了文体的概念,到高考复习阶段才进行临时补习,可能难以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这方面的语文基础知识。这不仅是影响高考成绩的问题,也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结合高考内容,细水长流地对学生进行文体知识的强化练习。依据课前预习或自读提示、课后思考和练习,从中理出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要求。如议论文,主要是抓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顺着三要素,又可以理出许多分支。如论证又涉及方式、方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在教《改造我们的学习》时,我提出的阅读要求是: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筛选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掌握在议论文中对问题进行辨证分析的方法。在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也可以根据议论文的要求设计问题:马克思的贡献,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中心论点: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有伟大的贡献。)对于历史科学,马克思有什么样的贡献?(分论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马克思又有什么样的贡献?(分论据: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办报刊、杂志等。)每部分内容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就避免了在文章分析中大而无当的现象,突出了重点,强化了各类文体的具体阅读要求,使学生学有所得。好的学生还可以把这种“框架”带到写作中去,做到读和写相结合。

二、抓好课外阅读这个“游击区”

学生的课外阅读阵地,你不去占领,浅薄、平庸的“快餐文学”就会乘虚而人,甚至一些恶俗、低劣的垃圾文化也会充斥学生的课外阅读阵地。要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课外阅读必须进行指导。我们动员学生几人合订《语文报》或《中学生阅读》等优秀刊物;经常上图书馆,阅读名家名著,并自制《大语文札记》;督促学生模仿高考、会考试题,对课外时文拟写阅读训练题与答案,能拟上

二、三次,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生自由的阅读往往不善于从宏观上、整体上去把握,习惯于零敲碎打,所以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

课外阅读的方法:①浏览;②查考;③细赏;④比较对照;⑤反面教材:知道什么是错句病句等。除此之外,对一些适于诵读的诗文则让学生加强朗读。

朗读的好处:①便于记忆;②体会节奏美;③得到愉悦的感觉;④调节精神使其不易疲乏厌倦等。宋代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篇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三、尽力寻找阅读的比较点

比较方法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历来被人们广泛运用。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阅读质量都已具备进行比较阅读的条件。教学中可以有初高中课文之比,同一作家作品之比,同文体作品之比;同单元课文之比,课内课外佳文之比,范文与仿作之比,等等。如把《为了忘却的纪念》与《纪念刘和珍君》作比,分析两篇文章在主题、取材、写法上的相同点,语言风格、构思、作者思想认识方面的相异点。上《内蒙访古》时,拿老舍的《内蒙记游》、碧野的《大山景物记》作比较,突出《内蒙访古》叙议结合的特点。还可以拿葛朗台、梁生宝、华老栓三人的惜钱动作,比较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使学生在联系中区别,在区别中加深印象。

比较是思维和理解的基础。我们的目标是对于选自课外的阅读材料,学生能自觉地同已经学过的片段作求异思维,从中悟出正确的答案。如高考阅读试题《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几段文字,要答对此题,关键就看考生能否同《守才奴》作比较。

四、培养学生自我监控阅读过程的能力

按照阅读的目的,可以把它分为消遣性阅读、获取信息的阅读、研究性阅读;按照阅读的速度,可以把它分为速读、一般性阅读、慢读;按照阅读的方法,可以把它分为跳读、略读、浏览性阅读、筛选性阅读等等。由此看来,阅读过程是可以严格遵循大脑“指挥”的,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监控。受监控的阅读比盲目的、无监控的阅读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自我监控阅读过程的能力,对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带着问题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这一点在阅读的权威著作吕武平的《全脑速读记忆》中有详细的论述。本书第九章中说:“为了增进你的阅读能力,必须学会怎样才能从你的阅读中去获得你所需要的东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首先学会带着问题有选择地去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就象是为了吃到香蕉而剥去皮那樣,为了得到有用的思想和材料而在阅读中放过暂时对你没有用处的内容。”

我在执教吕淑湘的《语言的演变》一文时,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什么是语言的演变或语言的演变指的是什么;②语言的演变有哪几方面的内容(指语音、词汇、语法);③语音、词汇、语法分别是怎样演变的,作者又是如何说明的;④文章如何安排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理清了这些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思路就掌握了。带问题阅读训练分三个阶段:①老师提问,学生在文中找答案;②师生共同设置问题,作为阅读目的;③学生在真实的阅读过程中(包括课外阅读)自觉地带问题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只有达到第三个阶段,学生才可能进入“不待老师讲,自能读文”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吕武平.全脑速读记忆[M].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比较文体监控
另类文体巧谋篇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侦察兵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