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理性反思

2019-09-10 11:03张瑞林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信息技术

张瑞林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已很难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抓紧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莫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评价制度;技术创新

回顾教育技术发展史,每一项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都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跨越发展。目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然而,从整体上理性地审视一下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无论中小学生教育,还是教师教育,或其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我们大多侧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性教育与研究,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基础性教育与研究。其主要体现为教学系统设计的缺失、技术创新的缺失、信息文化的缺失。

一、信息技术教育哑待从直觉经验层次的盲目跃进,转移到理论建构和创新的根基生长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决不是简单的作为一种工具添置计算机设备,也不是作为一门课程添加到教学中,也不是仅仅作为一种课程整合或现代教学的技术支持,而是一系列全面的深层次的变革。其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就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革。教学系统设计是以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探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方法和策略。教学系统设计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生长点。随着现代教学与学习理论研究的进步,尤其是目前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从认知主义提升到建构主义,教学系统设计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更新(如超媒体技术),也对知识建构、学习和教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绝不能是传统教育的翻版。然而审视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热的背后发现,这种基于新的学习理论及技术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策略,实在少的可怜,即使浏览一些国内知名的优质教学资源网,也难以得见。信息技术教育亟待从直觉经验层次的盲目跃进,转移到理论建构和创新的根基生长。

二、信息技术教育亟待从满足教育需求的技术应用层次,升迁到满足并提升教育需求的技术创新层次

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技术创新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亦应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每一次教育的提升都离不开技术创新。信息技术教育的技术创新主要指面向教育需求探索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方式,以及在教育需求下的信息技术本身创新。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直接导致了教育质量和需求的全面提升。同时,教育也不是简单地搬用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而是对技术应用方式及技术本身有所发展和创新。然而,纵观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我们大多依赖或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技术方面的创新,都寥寥无几,引进的多,创新的少,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非但学校教育如此,即使少有的几家科研机构也仅仅体现在教学软件开发一类的应用性探索研究,甚至是习题库式的课件。而诸如超越传统人机交互局限的新技术、更好的实现随时随地跨越时空开放学习的新技术、适应学生知识经验背景及学习风格等方面差异的新技术,等等,几乎处于冷落的角落。当然,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大多还停留在普及的低层次状态。信息技术教育亟待从满足教育需求的技术应用层次,升迁到满足并提升教育需求的技术创新层次。

三、信息技术教育亟待从唯技术能力的巢臼,升越到社会文化的广阔视野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教育活动,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而且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信息文化的环境和浸润,信息文化的建构应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对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的深层的影响。信息文化对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又会对信息文化、社会文化、人类的生存方式、素质结构等产生新的认识,新的优化与重建。审视信息技术的实质及其对人类发展的关系,信息技术教育必须放在具体的社会文化中。站在文化的视角,信息技术教育应有质的提升——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训练升华到整体的信息素养的积淀。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普遍存在技术至上的观念和做法,脱离了文化视野,忽视了学生理想、信念、法制、道德的教育,影响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培育。信息技术教育巫待从唯技术能力的巢臼,升越到社会文化的广阔视野。

四、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

1.提高自身素质与信息化水平

本学期我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以《走进新课改》为内容,学习课改精神和优秀的教育理念,与其他教师互相交流教改信息、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开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学习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克服浮燥情绪,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提高集备、教研的实效性

不断以科学的态度,潜心研究、探索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法与学法。力求每一次交流都有新思路、新思想、新问题,依照“回顾——学习——设想——交流”的过程开展教研。

3.抓好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检测

评价不仅要關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生学习进行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发展特长,在使学生学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抓好开课的同时,狠抓教学质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情况进行检测,组织学生各单元小测试,学期期末集中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

我还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于学科的整合。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开展课题研究,重点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将学生引入到学生学的过程,如何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形成一些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的教与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备课,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一些优秀的软件学习。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