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019-09-10 03:14韩蕾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态度价值观情感

韩蕾

摘要:《基础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本文主要从探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数学教学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开始,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情感態度和价值观教育给予充分重视。

关键词: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抽象性。像自然数、小数、分数、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直接抽象概括出来的,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客观性、实践性。教学中,由实际事例引入概念,既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来自客观世界,为学生打下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还要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和活动,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高年级学生则对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素材,设计学习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之时,正是求知生情的良机。

二、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某种内容感到需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就学习目的动机而言,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处于由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的短近目的动机向与社会相关的远大目的动机过渡阶段。在实践中,有经验的教师,既关注学生对课堂上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需求,又努力把数学学习与社会发展和未来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实材料、数学史料等,丰富学习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同时不断迸发民族自豪感与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豪情。

实践告诉我们,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生产和科研实践中选择素材引入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激发、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需要,对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极为有效的。

三、加强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内心体验。从课堂教学的意义上说,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数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会是苦恼、厌烦的情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认知、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得到信任和爱护、被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的需要。

例如,“对称”的教学,先呈现给学生“美丽的大自然”画面,教师说:咱们到大自然中寻找哪些是对称的。每个学生都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们认真寻找、踊跃发言:熊猫、青蛙、蝴蝶、叶子……教师提出:你们是怎样寻找到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方法:熊猫的眼睛、耳朵两边一样;蝴蝶左右翅膀上的花纹一样;对称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教师又提出:怎样来断定这些都是对称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自己寻找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学生想出了“对折”方法后,教师按学生的选择来演示“对折”。当课件动态显示青蛙的左边和右边重叠时,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自豪,更加兴奋地投人下一个学习活动。

从上述教学过程不难看出,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巧妙的谈话或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活动中得到认知需要的满足;学生从“自己选择图形验证对折的方法”“看老师是按哪几位同学的方法剪的”“剪自己想剪的图形”“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活动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信任和尊重。课堂上,学生自己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尽力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探索、踊跃交流的表现,以及学生静静欣赏对称美的神态等,显示了学生对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需要的满足。

四、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突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习惯影响着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就学习习惯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具体目标。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例如,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开始,教师就要结合教材上的图有意识地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让学生明确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指导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做,还需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既离不开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训练,也离不开与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作斗争。习惯是长期逐渐形成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才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去亲自感受、体验、领悟。只有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汇滴成溪,才能实现升华。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5.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8.

[4]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评价,2003,9.

[5]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新世界出版社,2006,9.

猜你喜欢
态度价值观情感
我的价值观
情感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台上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