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

2019-09-10 07:22徐宏霞陈丽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园心理健康心理

徐宏霞 陈丽

【摘  要】3—6岁的幼儿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予他良好的心理教育,他会健康成长;如忽视,则反之。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与模仿能力,他们的思想是不成熟的,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师、家长帮幼儿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由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处于“幼儿园——家”两点一线的状态,因此,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园密切配合。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我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发展辅导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爱心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亲切、平和、尊重幼儿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我认为这一点相当重要。

由于幼儿心理、生理发展还不够完善,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板着脸用尖刻的语言、生硬的声调对幼儿说话时,他们会受到惊吓、感到害怕,没有安全感,心灵就会有创伤。我们应该用微笑和亲切的言语与幼儿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是被成人赞同的,并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有存在感,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在孩子获得哪怕一点点的成人觉得是微不足道的成功时,成人要及时给予赞扬,说一句:“你真的很不错”。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行!”让孩子时刻被老师用心营造的充满爱的环境包围着,从而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般影响幼儿也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2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愉快的心情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为幼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做到“师幼如亲人,同伴如朋友”,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每一项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幼儿的一日活动都是在游戏中开展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心理教育就能将游戏活动发挥到最佳状态,很好地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在幼儿园将环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和早上愉快的音乐等。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愉快的心情和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鼓励幼儿多与同伴、师长交往、交流,懂得尊重、合作、帮助、宽容等良好的交往品质。在交往中培养幼儿对爱的感受能力,以及和同伴一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

3倾听幼儿的讲述,并能给予鼓励和认可

教师应抽出时间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心理情况,拉近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愿意向你倾诉。当倾听幼儿的倾诉时,可以拉着他的手、尊下来用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地、津津有味地听他把话说完。教师应感到荣幸,因为幼儿相信你、喜欢你,才会说给你听,尽管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此时教师以一种不理睬的态度,或是听了幼儿的讲述给予嘲笑和挖苦,会使幼儿心理受到打击,慢慢变得不爱说话。所以,教师不但要注意倾听,还要对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慢慢说,不要着急,帮助他理清思路并完整的讲述出来,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孩子。

4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例如,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会有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很好,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首先,通过、家访、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和家长学校讲座、家长沙龙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措施,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

其次,家长要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和帮助。

再次,家长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千万不能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或者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事情,使孩子心靈受到伤害,从而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懦弱无助、自闭内向型,一种是暴力挑衅、攻击型。

最后,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宣泄,这是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但要注意向积极的方向引导,从而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相互配合,共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

5针对个性化的幼儿实施个别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面对幼儿,教师要观察其性格与家庭环境,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有目的地实施教育。有这样一个案例,男孩浩浩一遇到问题就哭,一听到批评的话语就乱发脾气。根据老师的观察,发现这种现象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家里,无论谁对谁错,都听孩子的,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遇到困难,家长全权包办,不给孩子自己学习与探索的空间;孩子一不高兴,就说一大堆好听话来哄孩子……日日累积,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自信,自我服务能力、自我服务意识缺失。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多给孩子空间让他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要健康成长,父母和教师都要需言传身教,当孩子的好榜样。为了孩子,家长与教师需共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家园配合,重视引导,让幼儿真正能够身心健康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赵晓杰,白云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概念、理论、方法及影响因素[J].福祉研究,2019(00):102-108.

[2]郭铁成,陈金辉.例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施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8):34-38.

[3]何燕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16):37.

猜你喜欢
家园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梦中家园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温馨家园
“无忧家园”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