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巧用“班班通”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2019-09-10 07:34王晓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班班通整合课堂教学

王晓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中,“班班通”资源动静结合,化繁为简,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于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拓宽学习渠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巧用“班班通”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传统的课堂得以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班班通” 课堂教学 整合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的学科,其学科特点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将直观思维和实践逻辑思维密切结合,而传统的教学恰恰忽略了直观形象思维,变成了一种抽象逻辑思维的教学。巧借“班班通”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够把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于一体,不仅丰富了课堂学习手段,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信息,最重要的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巧用“班班通”的优势,不仅能增强数学课堂的活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借“班班通”设备,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抽象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注意力不易集中。有效使用“班班通”,集图片、动画、音像于一体,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数学课堂增添无限的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教学《1吨有多重》时,我将著名的“曹冲稱象”的故事配上图片、声音、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由故事生成问题: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很自然地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更大的质量单位“吨”。再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将2008年关于“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宣传短片剪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上课伊始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完毕后,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娃并适时提问:“你们想知道喜欢哪种吉祥物的人数最多吗?”这种课题的导入方式,不但创设了美的情境,还活跃了课堂氛围。“班班通”通过图像放大与缩小定格、快进与慢放、加速与重复、色彩变化的多样化等充分发挥优势,使数学知识更直观、形象、新奇,激起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二、巧借“班班通”设备,化抽象为直观

“班班通”教学使数学课堂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班班通”将静止的图片变为动态演示,直观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通过讨论、实验、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化难为易,进而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使用“班班通”展示了梯形面积公式的三种推导方法:方法一,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二,把一个梯形从它的中位线处剪成两个小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之和就是梯形的面积。通过“班班通”展示剪拼的运动过程,形象直观。再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这样的问题: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分别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两个小梯形、两个三角形的高和底有什么关系?拼剪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借“班班通”设备,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门教学艺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生的追求。传统的教学工具,只有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单一的教学活动不仅耽误师生的时间,信息量也很少,数学课堂显得枯燥无味。“班班通”教学,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教学内容,节省了画图和擦黑板时间,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加了信息密度,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我精心设计了学生喜欢的闯关游戏,其中第一关是巩固练习:根据教师给你提供的分数,给不同的图形涂上颜色。指名让学生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喷桶,根据分数,将空白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充分利用“班班通”功能,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巧借“班班通”设备,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班班通”的网络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有微课、优课,有课件,有数学名人故事。学生可借助于“班班通”,在丰富的资源库中,根据自己探究内容的需要,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搜集、筛选所需要的信息。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用课件展示了绘画中的美的图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搜索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搜索、观察、欣赏等自主学习活动,不仅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而且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再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学新知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我让学生在网上搜索自己喜欢的数学名人的故事和数学历史文化。学生通过自主网络学习,了解到数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经历,感受到不同时空的数学思想文化。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巧借“班班通”设备,减轻学生负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深感教学信息容量大,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有了“班班通”,教师充分利用其优势,改变教学方式,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班班通”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解决问题时,我根据28页的情境图,利用“班班通”呈现出具体的生活情境,探究时用“班班通”演示:“车上原来有67人,有25人下车了,还有28人上车了,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我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展示课件上的条件、问题图,学生从配有不同颜色、不同方向箭头的动画图中清楚地看到:车上原来有67人,下车25人,上车28人。只要用原来车上的人,减去下车的人,加上上车的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班班通”播放片段,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重复练习的负担。

总之,“班班通”这一现代教育的纽带促进了教育网络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促使学生根据兴趣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杨雁,孙明.试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小学教学研究,2008(9).

[2]徐均桂.“班班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2(13).

[3]栾婷婷.浅谈“班班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2011(1).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班班通整合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