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

2019-09-10 13:09权振江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权振江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叛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要是不加以引导,强化对学生的德育,那么学生就很可能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被外界所诱惑,塑造不正确的三观。因此,班主任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学,致力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符合社会和国家要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提高实效性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工作理念落后

受国情限制,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停留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层面,并不是特别注重实践的培养。在其他科目如此,班主任对初中生进行德育工作时也是如此。班主任对此不重视,进行德育管理的时候也常常采用说教的方式。殊不知,这种方式不仅无法让德育工作良好地开展下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标,還会让学生对此产生逆反心理。故而,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实践。

(二)德育内容单一,过于注重形式

不少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一直浮于表面,即班主任因为过于注重形式,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内容选取出现了错误,不切合实际,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德育中忽略了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一味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对学生来说比较遥远的目标。这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并不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理解的,也是初中学生无法实际感受的。因此,在这样的德育下,学生即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背诵得滚瓜烂熟,对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也毫无作用。

(三)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较低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在于多数班主任没有经过德育的专业培训,德育理论水平比较低,在具体开展实施德育工作的时候,容易将德育变成只会喊口号的形式,从而令德育工作显得“假、大、空”。班主任也因为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德育工作,致使部分学生在这个关键时间内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导,逐渐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故此,班主任需要重视德育,要将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管理中,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德育理念

初中班主任要想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显著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班主任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完善以前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尽可能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健全学生的人格,以便学生能成为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传统说教的方式不可取,但并不意味着班主任要完全摒弃说的过程,只要把握好尺寸和方式,班主任就能在日常的德育工作管理实施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观念,让学生逐渐接受德育,逐渐认可德育。班主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认知学习水平,要明白德育并不是只依靠理论、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德育离不开具体实施,学生要将班主任传述的知识记在心里,无形中从生活学习的细节小事方面透露出来。比如,要让学生学会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不能只靠学生嘴上说尊重教师就可以,具体是否有成效,还需要看学生是怎样做的。若学生不将班主任放在眼里,做什么事情都与班主任反着来,那么学生纵然将德育知识背诵得再熟练,也是没有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理念更新的时候要格外重视这一点。

(二)更新德育内容

太过遥远的目标和严苛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难以理解、难以做到的。因此,班主任在更新德育内容的时候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将德育内容进行完善。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不能一开始就把目光放得太长远,不是说这样崇高的理念不行,只是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健全,对社会的认知懵懵懂懂,他们的思想正处在与其他思想积激烈交锋的时候,故而班主任对德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就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尽量切合学生当前阶段的心理,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共鸣。只有这样,班主任在具体开始实施德育工作的时候,学生才会积极配合班主任,有效提升班主任对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调整德育目标,注重实践教育

更新德育内容,就代表班主任要明确德育目标。以往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其目标是不明确的,甚至只是为了完成教育的必要工作而敷衍了事。故此,班主任现在只有将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将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三观作为教育目标,在具体的德育工作实施中才会将德育贯彻落实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只有班主任明确目标和方向,才会懂得在德育中注重实践教育。比如,班主任要学生团结友爱,就可以针对这个目标制定将学生团结起来的活动,如分小组讨论、分角色扮演、开展体育活动等。班主任还可以和家长合作监督学生,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教育后,家长不能放任不管,也要为学生做好示范,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班主任自身要加强德育素养,以便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三观作为主要目的,在提高自身德育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德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利军.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

[2]郭常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

[3]马宁.探讨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9(15).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困境中的阳光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