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构建研究

2019-09-10 11:45闫文佳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云平台教学改革信息化

闫文佳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基于此种环境,我校构建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云平台小学思维课堂模式。相比一般信息化课堂教学,搭建语文教学云平台可以为语文信息化系统教学提供重要支撑,增强语文课堂与课前、课后之间的联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

【关键词】云平台;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对学校教学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也为小学信息课堂构建带来了新的角度。在近一年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我校形成了云平台小学思维课堂模式,以云平台为信息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前、课中、课后全面连接,形成立体信息教学模式,打破了语文课堂教学壁垒,赋予了语文课堂丰富的教学内容,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与教育价值。下面,以《天鹅的故事》为例研究云平台下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的构建。

一、推动预习,学习引领

课前预习是语文课堂构建的一部分,既是学生学习之起点,也是学生真正走入课堂之伊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语文教师都已经意识到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学校教学课时有限,无法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只能要求学生回家自行预习。但可以看到课前预习效果并不佳,部分学生甚至没有预习习惯。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能力有限。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属于教学初期,许多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自我预习时效率不高,缺乏明确的预习方向。第二,学习惰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学习惰性,在独自预习时惰性更加明显,因此始终难以形成预习习惯。第三,内容简单。预习内容过于简单,主要以抄写生字、读课文为主,语文知识预习效果不高。云平台小学思维课堂模式以云平台作为技术核心,其本身就具有导学检测功能与结果共享功能,教师与学生都有权限查看信息内容,为语文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便捷,也解决了长久以来课前预习信息交流的困境。语文教师在应用时可以借助平台自我设计微课导学,让学生登录平台进行观看,并通过平台检测功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真正参与小学生语文课后预习中,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导学视频更加准确地把握自我预习方向,提升预习效果。平台检测功能是云平台小学思维课堂模式在课前预习最具优势之处,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检测功能知晓学生在预习时是否遇到困难,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办法,协助学生顺利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构建提供学情信息,让语文课堂构建内容与学生预习情况相符合,从而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天鹅的故事》课前预习部分构建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步骤:步骤一,结合《天鹅的故事》一课主要教学内容,凝练此课重点知识,并将天鹅动态视频放入其中,以便让微课视频更具趣味性。

步骤二,教师将制作的《天鹅的故事》课前导课视频上传到家校帮,以此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活动开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云平台将视频推送。

步骤三,教师布置课前导课任务,让学生收集关于“天鹅”的故事,从而让学生对“天鹅”有更深的理解。

步骤四,设置简单课前测评小任务,通过平台测评功能了解学生在《天鹅的故事》中课前预习的效果,并适当地进行简单的讲解。

步骤五,分析学生课前预习学情,科学设置《天鹅的故事》课堂内容,根据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就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感到吃力的部分进行重点讲解。

二、优化课堂,提升效率

语文课堂是运用云平台小学思维课堂模式的关键部分,教师需要把握课堂科学性、高效性、生动性,关键是让师生互动触及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投入语文课堂,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比较常见,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甚少,课堂教学方法也十分有限,这些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改需求。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效率慢。语文课堂效率慢体现在多个环节,一节课仅有40分钟左右,但教师却要将相当一部分时间投入教具准备、板书上,这些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第二,瞬时性。传统语文课堂教师对所讲过的教学内容无法完全进行再现,学生做错题后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学习内容。第三,效果低。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理论+实践模式是内化知识的最佳手段。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教学精力有限,课堂实践检测环节极短,无法帮助学生深刻内化理论知识。

小学语文信息化云平台中搭载了相当多的教学功能,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即时生成汉字卡片功能:教师可以使用该功能立即将新课学习中所涉及的生字“一键”生成汉字电子卡片,马上进行汉字教学,方便又快捷;故事快捷课件生成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古诗讲解内容,教师可以立即使用平台功能制作出有趣、形象及生动的图片;思维导图功能:平台中的思维导图功能能够帮助教师迅速理清课堂教学知识框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并形成整体性思维。例如,《天鹅的故事》课堂构建过程如下:步骤一,课堂导入。教师引领学生粗读课文内容,并设置“天鹅的故事讲的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猎枪再也没有动过”“作者是怎样描述天鹅的”,教师通过简单谈话敲开学生的思想大门。

步骤二,内容分析。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天鹅都有哪些令人敬佩的精神”,教师让学生直接用笔在云平台《天鹅的故事》课件上画圈。

步骤三,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当看到天鹅破冰的行为时,我的心情如何”,并让学生使用答题器进行回答,通过随机功能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

步骤四,小组合作。教师让学生使用希沃白板记录讨论内容,以便学生在班级进行共享。

步骤五,提出纲领性问题,“天鹅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借助平台中的思维导图功能,与同学共同勾勒天鹅的立体形象。

步骤六,课堂检测,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三、家校互动,知识迁移

学校与家庭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点,而课后复习更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的有效方式。在以往的课后复习教学中,教师会以课堂练习册为主,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内容,但学生完成效果并不好。原因是:首先练习册缺乏灵动性,无法根据学生正在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调整;其次,方式较为单一,不被学生所喜欢;另外,学生在课外复习过程中会遇到难点,影响学生课后复习效果。课后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教师对此掌握程度不强,利用效率不高。而家校帮作为平台功能的一部分,可以完成布置作业、共享内容等工作,同時具有隐私设置作用,根据学生要求进行个人隐私保护。首先,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其次,学生通过平台上传作业,并设置权限以供教师检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回答情况,提出某一针对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平台共同讨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作业完成学习习惯。

例如,《天鹅的故事》一课从多方面、多角度刻画了天鹅的形象,学生掌握了描写知识,教师不妨趁热打铁开展写作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及时进行实践。首先,教师通过平台布置“描述你最喜爱的动物”,写作(350字)或是视频拍摄作业;其次,让学生通过平台上传作业内容,分享创作作品;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其中的优秀作品,学习写作经验,也能提升学生的个人荣誉感。

四、结语

语文信息化教学讲究“新”“趣”“创”,教师要把握基本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情反馈,灵活开展创新教学,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构建优质信息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云平台的教学助推作用,全面提升语文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的教学价值,增加师生联系的紧密性,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柯惠娟.基于云平台的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9(2).

[2]王琴.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的构建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9).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云平台教学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