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策略

2019-09-10 12:53李春林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音乐教育提升

李春林

【摘要】音乐作为人文学科一个重要领域,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从音乐课、校园音乐文化环境、教师的艺术素养、开发和利用地方音乐校本课程等方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育;提升;人文素养

一、坚守音乐课堂,让音乐课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阵地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阵地,它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因此,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课。音乐教师要牢牢掌控自己的主阵地,积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把音乐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创造等审美活动丰富情感、凈化心灵、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创设环境

1.改善校园音乐文化环境。优美的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可以引领学生走近音乐殿堂,让学生接受熏陶。我们应加强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建设,创设浓厚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

2.丰富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我校每年举办“校园音乐艺术节”,通过歌咏比赛、器乐舞蹈才艺展、音乐课本剧等活动展示学生才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日常大课间开展音乐舞蹈、配乐诗朗诵、音乐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表现力。

3.大力推动音乐社团的发展。音乐社团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载体,学校开设管乐、合唱、舞蹈及地方戏曲等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三、提升教师艺术素养,为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作保障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民之基,而教师又是教育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我区针对“校园艺术文化单一,艺术骨干匮乏,城乡艺术教育能力和水平很不平衡”的现状,以“育德为先,能力为本,农村为重,全员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行政+学会+基地”的教研训模式,启动实施青年教师艺术素养提升“十百千”工程,围绕“基础型、合格型、特色型、专家型”四级发展目标,从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900多名青年教师分层、分批从音乐专业知识零起步,进行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培训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师业余生活,促使青年教师走“一专多能型”的专业成长道路。我区音乐教师短缺的问题得以缓解、城乡音乐教育差距逐步缩小,为更多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举措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创新成效已被《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四、注重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了解地方民族音乐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音乐课程标准》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作为基本理念,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认识和了解本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和尊重世界音乐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本地特点,开发地方特色音乐校本课程,对增强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都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工作,把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跟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努力。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策略”(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94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段金星,范汝梅,盛京华.文化与音乐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音乐教育提升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