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话教学中渗透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初探

2019-09-10 12:53吴立里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编比较阅读角色

【摘要】统编版教学目标重心的转变,使语用的地位得到凸显,思维训练及思维的拓展成为我们课堂上应该教的,低段的童话教学将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引进课堂,通过比较词语、句子、故事的结构,采用点式比较,让童话教学绽放出不一样的色彩。

【关键词】比较阅读;角色;朗读;创编

一直以来,童话这类型的课文在小学低、中段颇多,童话文体相关研究是一直有的,而且相当全面。有专门针对童话教学的研究,但大体在所谓的文本理解上做文章,深入针对其文体的专项研究少,而在即将普及的部编教材中,一二年级语文课文中,选用大量的童话作品,共有29篇,可以说占课文篇幅的34.1%。而低段的童话教学长期秉承“创设情境,引发想象——角色扮演,入情入境——句式训练,练习说话”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确这种模式符合低段孩子的感知学习,但是2019新版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组成。”很明显统编版教学目标重心的转变,使语用的地位得到凸显,思维训练及思维的拓展成为我们课堂上应教的,增加了复述、梳理、评价说理等复杂语言实践活动。为此在实际的童话教学中如何将新型的训练融入其中呢?我尝试将比较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引进课堂,并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等水平。

众所周知,比较阅读是近几年在课堂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进行阅读,让学生从中辨析、在比较中梳理和发现相似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分析、综合、概括、重组,从而产生新的看法。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创新性、深刻性、批判性有着很好的训练,中、高段的语文教师经常会采用。那针对阅读经验较少的低段孩子,童话教学该如何渗透比较阅读呢?可以通过比较词语、句子、故事的结构,采用点式比较,力求体现低段的特点。

一、比较词语诠释角色

童话中的人物可谓是泾渭分明,好的就是好的,近乎完美,坏人就坏到十恶不赦,恶贯满盈。故事中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往往通过典型的语言、行为表现。抓住角色的言行进行比较,特别是关键词语的品析对比,对角色的诠释往往是一步到位的做法。教学《寒号鸟》时,故事中寒号鸟与喜鹊,在做窝过冬这件事上,一个懒,一个勤,一个得过且过,一个早有准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先后设计了这两种:

第一种:

教师:思考,在做窝这件事上,这对邻居分别是怎么做的?学生反馈:喜鹊,一早就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忙着做窝,准备过冬。教师:从这句话中,你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勤)教师:勤劳藏在哪些词语中?找找看。(东寻西找、一早、忙着)

现场采访:

小喜鹊,你多早飞出去呢?(理解“一早”)

小喜鹊,你都飞了哪些地方?(理解“东寻西找”)

小喜鹊,你来来回回飞了二十多趟,你歇歇吧!(理解忙着)

指导朗读句子。

教师:那寒号鸟呢?学生:寒号鸟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教师:唉,寒号鸟做了什么?(玩和睡觉)指导朗读。

第二种:

教师:做窝这件事上,这对邻居分别是怎么做的?学生反馈:喜鹊一早就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天天就知道玩,睡觉。教师: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发现。学生:我发现寒号鸟很懒,喜鹊很勤劳。教师:能不能从句子中找到证明你看法的证据?试试看!学生:我发现喜鹊为了做窝,找枯草跑了很多地方,我从“东寻西找”发现的。学生:我发现喜鹊天可能还没亮就开始做窝了,从“一早”看出的。学生:喜鹊都忙了半天了,寒号鸟可能还在睡觉,真是太懒了。学生:寒号鸟除了玩就是睡觉,我从“只知道”发现的。

......

很明显第一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常见的童话教学模式,学生跟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一步一步,但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了,没有所谓的深层思考或是质疑,也就无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而第二种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读先是整体发现各自的不同,接着引导学生从细节字词入手寻找“证据”,第一种教学中教师一共提问8个问题,第二种教学中教师仅用了三个问题,腾出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有所发现,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阅读、表达、思维撞击下的智慧火花。

二、比较句子有效朗读

童话故事类的课文中常常会出现关键语句重复,通过比较它们出现的原因、背景、目的,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其深刻含义并能通过朗读将其表现出来。例如《寒号鸟》一课中寒号鸟的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先后出现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劝告后,但是因为季节的不同,第一次是在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第二次则是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冷得像冰窖。”天气越来越冷,所以寒号鸟叫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从“不停地叫”到“重复哀号”。教学中:教师:不听劝告的寒号鸟,你们看(寒号鸟哀号

的句子)读读看。学生读(一般)教师:放回课文中,你再试试看。(出示5、8自然段)学生反馈(有轻微不同)教师:能给它提提意见吗?学生:我觉得天气先是冬天到寒冬腊月,是越来越冷,所以在读哀号时声音应该是越来越小,因为没力气了。(生读)学生:刚开始时寒号鸟很有力气,到后面冻得受不了,都快要死了,声音肯定是断断续续的。(生读)

......

比较阅读十分注重学生知识的联系,特别是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比较,杜威曾经说过:“什么经验最有效?孩子亲身经历过的经验最有效。”这样的比较勾连,通过个性化的读书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上了一档次,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文本之间走了有用的来回。

三、比较结构创编故事

童话故事常常有着反复结构的情节,学生往往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这种熟悉感让学生倍加喜欢,例如《棉花姑娘》《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等,教学时,可将相似的段落进行罗列,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例如《棉花姑娘》二三四段结构相似,我先让学生数数每段有几句话,分别看看每句话说了什么,学生清晰发现:第一句讲“谁来了”,第二句是棉花姑娘求救,第三句是对方回答。接着让学生依照这种顺序进行编故事,并现场将学生的故事片段打字上传:壁虎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壁虎说:“对不起,我只会捉虫子,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通过与原文“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虫子,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对比,学生发现每种动物出现的方式不一样,捉害虫的范围也不一样,所以修改后是“壁虎爬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壁虎说:“对不起,我只会捉墙壁上虫子,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先后两次比较,一是从整体入手,二是从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步骤。创编故事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落脚于实实在在的言语表达训练点上,这种迁移运用,实践智慧明确指向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他们从读一篇到会编一篇,甚至延伸到会编一类。

四、结语

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比较阅读存在碎片化、兜转的现象,使学生整体阅读感悟少,所以怎样用对,很有挑战。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研,多学,多实践,真正让童话教学在此绽放出不一样的色彩。

注:本文为2018年度宁德市小学、幼儿园课程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经典童话教学评互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JYKT2018-01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2019.

作者简介:吴立里(1975.03-),女,福建福安人,漢族,高级,本科,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与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创编比较阅读角色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对抗类体育游戏的创编
新疆塔塔尔族健身舞创编研究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绘本多样化主题实施《疯狂快递》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谈谈从绘本到绘本剧的创编与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