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好儿童世界“文化使者”的使命

2019-09-10 00:49胡培培
速读·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那就是尊重

胡培培

摘要:最近,我阅读了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这部书,成先生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对儿童的无限深情,让我敬佩。他的笔触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有阳春白雪式的深刻,也有下里巴人式的通俗,读起来绝不晦涩。

关键词:教师;小学教育;使命

教师是谁?先生将教师定义为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他认为这是教师的最本质的专业身份,是教师专业身份的最高境界。

作为文化使者,我们的使命在于对儿童的引领,我们要引领儿童发现理想的光亮,追求理想,使他成为他自己。该怎么引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找到了四个关键词,那就是:尊重、倾听和对话。

成先生说,教师应当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是一个创造故事的人,这样儿童立场就会萌发、生长。因此,我想结合教育中的故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

一、尊重让儿童拥有自信

有一个小女孩,那年她上三年级。一天,他们学习课文《小萝卜头》,文中有一段话是: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有礼貌。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他总是先輕轻地敲几下门,得到黄伯伯的许可才走进去,敬个礼,说:“黄伯伯好。”语文老师就问大家,从这段文字中你觉得小萝卜头是个什么样的人?女孩说:“他很认真。”同学们顿时哈哈大笑,老师当时板着个脸,自了她一眼说:“错的,坐下去。”女孩满脸通红,觉得丢脸极了。后来,这个小女孩上课就不敢举手。

直到六年级的时候,她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有一天,老师评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练习题,其中有一题是想象描写战友的心理活动,老师正好点名让这个女孩来回答。女孩非常紧张,战战兢兢读完了这一段话,其实她也写得一般,但是老师仍然从中找到了闪光点,进行了表扬。从此,她找到了自信,敢举手发言了。

这个女孩就是我。那时候我不知道所谓的尊重是什么,只知道这个老师真好,后来我就在课上经常举手,我发现表达自我不是件可怕的事情,再后来我喜欢上了举手发言。

长大后,我当了老师。走上讲台的第一大,我告诉自己,我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多让他们在课堂上发声,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他们说错了,我从不简单粗暴地批评他们,总会问问:“你为什么这么想?”然后和他一起寻找答案。我总是对学生说,即使你回答错了,那也是一种成功,因为你很勇敢。我从不允许孩子们嘲笑回答错误的孩子。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埋藏在身体里的自信心。

记得上学期我任教六年级,六年级的孩子都不爱举手发言,可是我们班的孩子恰恰相反,同组的老师说你们班的孩子真能说,特别适合上公开课。这绝不是偶然,因为我从一年级起,就尊重每个孩子的表达。

尊重是人性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起点,更是开发学生可能性的起点。儿童立场就要把学生真正当作人,从尊重学生开始。

二、倾听让我们理解儿童

我教五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爱读书的男孩,有一段时间他一有空就读《小屁孩日记》。这个系列的书我女儿是上三年级的时候读的,他到了五年级还读,我就觉得太幼稚了,我觉得需要读深刻的书,比如名家的散文。为此,我还特意跟她妈妈说了这件事,强调要读大家的、深刻的作品。

今年,我的女儿也上五年级了。有一天,她也把这套书拿出来重读,读得津津有味,我说:“这书有点幼稚了,换本书吧!”女儿说:“妈妈,你不懂,现在五年级的学习任务重了,在学校学了一大很累了,我就想看看这本好笑的书,放松放松。”我倾听到了孩子心底的声音,那一刻我发现我误解了一颗童心,为此我很是自责,我在心里向他道歉。

作为教师,我们整大和孩子待在一起,总觉得自己了解孩子,其实这样的自信有点夸大。教育太需要倾听了,教师要蹲下来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让倾听真正发生,不能仅仅走个过场。倾听才能了解,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是倾听开出的花朵;理解,让儿童立场凸显。让我们用心倾听,让儿童的心灵芳香四溢吧。

三、对话让儿童的思维放光

说到对话,我想说说我们的语文课堂。语文课上,我们需要有思维含量的对话,即使是低年级的课堂。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一点也不假。今年,我任教一年级。有一大,我教了两句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读熟了句子,初步理解了意思后,我问:“孩子们,你明白了什么?”

一个孩子说:时间很宝贵,是不等人的。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夸道:“你这么小,能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太了不起来。还有谁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孩子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它比金钱更宝贵。”我问:“问什么?”他说:“因为寸金难买寸光阴,钱买不到时间。”这时,教室里响起来了一阵掌声。

第三个孩子又说:“时间就是生命。”我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他摇摇头,我问:“有其他孩子知道吗?”没有人举手。于是,我就讲述了医生争分夺秒救人的故事。那一刻,教室里前所未有的安静,孩子们双眼盯着我,仿佛都凝固了,他们被震撼了。

那一大的课堂闪烁着儿童智慧的光芒,启迪我思考。儿童是深刻的,儿童是哲学家。文化使者就是要激发儿童的潜能,让他们的深度思维在对话中“活”起来。我们更要探索儿童的思维方式,保护和珍爱异样、独特的视角,让儿童真正存在、真实发展。

先生说教师之于儿童的教育,首先是一条走进儿童世界的了解之路,是一条对儿童的发现之旅。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倾听和对话,我们在这条路上才不至于走偏,教育中的儿童立场才能逐渐明朗起来。

作为文化使者,我会践行自己使命,坚守儿童立场,让每个儿童拥有美好的现在,助力他们成就美好的未来和生命精彩的篇章。

猜你喜欢
那就是尊重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共享共谋共创 实现互利共赢
偷艺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
理解微时代的微文化
卡萨帝CasartE放大生活之慧,开启创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