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洛神赋》

2019-09-10 01:36李双双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洛神赋洛神神女

李双双

《洛神赋》 是建安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所写的浪漫主义名篇,它既有屈原《湘君》  《湘夫人》 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又有宋玉《高唐》 《神女》诸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它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形势隽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罕来者,因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从文章表层意思可以看出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而抒发的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但是《洛神赋》中的洛神到底指的是谁呢?作者借洛神到底想表达什么情感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思考与猜测。

首先我认为洛神赋认为《洛神赋》中的洛神写的是甄姬,这也是大部分后人这样认为的。因为相关资料显示,甄后先嫁袁熙为妻,后曹操破邺,袁熙出逃,被公孙康所杀,曹丕入邺后强占甄后为妻,因此甄后的婚姻经历是曾有两任丈夫,前任丈夫被杀后,被后任丈夫强占为妻。而这与屈原的《天问》记述,宓妃的前夫河伯被羿所杀,复被羿强占为妻的处境,十分相似。此外,曹植在文学上自视甚高,对政治亦极有抱负,很可能因此而觉得曹丕之性行不足以匹配甄后。而曹植虽娶崔氏,但考其诗赋中,竟无一篇是写给妻子的,可见他并不爱其发妻。他们的婚姻可能只是政治婚姻,在曹植心中,两人不相匹配。并且,《洛神赋》的原名就叫《感甄赋》,所以洛神指的就是甄姬。这种想法不无道理。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可能性比较小。第一,曹植爱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曹植写《感甄赋》,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第二,李善注引《记》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纯属无稽之谈。第三,《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第四,《洛神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后来的人否定感甄说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如果说有所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为妻。所以我认为,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那如果不是写甄宓,又是写谁呢?我认为这篇文章写的可能是君臣与兄弟的关系。《洛神赋》以人神不能相恋为依托,写兄弟离心,曹植壮志难酬的理由。“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幼年和少年都是在征战不息的环境中渡过,时代动荡、个人经历及父亲曹操影响,使曹植自少年时就渴望建功立业。他前期的代表作《白马篇》中就塑造了一位立志报国,视死如归的游侠形象,正是作者的写照。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始终贯穿他的一生,直至其晚年仍向皇帝上书请求带兵出征。后期的曹植屡遭迫害,迁徙频繁。建功立业的思想并未因此磨灭,却不再是主流。险恶的环境使他不得不将生存放在首位。此时,儒家思想退居次席,在命途多舛、壮志难酬的苦闷中,道家思想逐渐显露出来,作者企图在自己营造的虚幻缥缈的仙境中暂时忘却自我以寻找一丝慰藉,幻想自己可以远离现实的羁绊追求精神.上的超然与洒脱。

曹植在赋中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宋玉《神女赋》借遇合神女之事委婉批评楚襄王的昏庸无能和无所作为,旨在表达自己伤时忧国的感伤情绪,并以忧患意识警省襄王,劝其效法楚国先君,“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励精图治,振兴楚邦。

结合曹植写作时的背景,不难理解《洛神赋》中流露出的缠绵悱恻、惆怅哀怨的情丝。这篇赋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曹植正是借助此赋既抒发了对兄长曹丕的不满之情,同时又饱含了渴望受到对方信任和重用的感情。所以我认为“君臣说”是有道理的。

但其实这种说法也有一些漏洞。比如,《洛神赋》中是曹植首先提出追求,当洛神热烈回应,约见相会时,曹植却以礼防自恃,迟疑不决。如果说曹植的寄托是爱君恋阙,或是追求美政,或是表明心迹以望君主任用,诚然是自相矛盾的。因为这些既然是曹植所追求的,而象征君王的洛神已有正面回应,则曹植为何突然犹疑退缩,放弃自己的理想,且以“礼防”这风马牛不相及的理由作推搪的借口?从现实政治来看,曹植多次上书进言,曹丕皆反应冷淡,不予采用。因此,就算把求女的过程看作现实的反映,同样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我认为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虽然洛神指的不是甄宓,而是另一位女子。从文中描述来看,洛神并非高高在上的神灵形象,而是一位和曹植地位平等的女子,他们产生了爱慕之情,但由于“人神之隔”,最终没有在一起。所以,我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洛神赋》中的洛神原型是曹植原配崔氏。《洛神赋》中的洛神容貌姣艳,琴声动听,歌声动人,衣着又很华美,非常符合崔氏“衣绣”的特点,而且明礼善言,能歌善舞,与崔氏活泼又文雅的形象很吻合。崔氏嫁给曹植是在青春焕发的少女时代,故洛神的形象也是青春而富有活力,与历史记载的甄宓少年老成,持重端庄的形象并不接近。

崔氏在曹植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在《弃妇篇》中表达了对崔氏的深情,以及夫妻二人对于无子的无奈,因为如果有子嗣的话,崔氏的命运或将被改写。此外,诗中明确表示“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结发”表明女子是刚成婚,甄宓和曹丕是二婚,因而很明显《弃妇篇》也不是为甄宓所作。爱屋及乌,《金瓠哀辞》是曹植唯一一篇陈述对子女深情的文字,文章心酸的表达了对崔氏所出嫡长女早夭的无限悲痛之情。因此,洛神指的是崔氏。

也或许《洛神赋》的含义其实也没有多么复杂,可能每个方面都会包含一点,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又经过艺术加工而酝酿出来的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只是各种成分所占的分量不同,在這里我们都发表了自己拙劣的见地,不具有权威性,谨以此表达对才子曹植的缅怀之情。

猜你喜欢
洛神赋洛神神女
洛神姿
观茶
荷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神女游
亲近神女(组章)
是谁又懂“苟活”——品读舞剧《洛神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花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