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

2019-09-10 20:23宋建琦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职业院校研究

【摘  要】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各省教育厅和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许多省份组织评审了本省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许多院校也开展了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并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生存靠的是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本文以我院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例,分析说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供同类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

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将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一门课程,它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如何建设好《会计电算化》这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如何使学生把学到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效结合,并熟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应该研究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资源等八个方面建设。各类职业院校在开展精品课建设过程中应对照以上指标进行建设。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熟悉财经法规,具备专业财会知识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能在工作一线从事会计、税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技能的高素质会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财务工作是会计或者出纳,后期如果升职的话主要是会计主管。根据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要求,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开设了《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实训》、《成本会计》、《职业道德法规》、《统计原理》、《会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等专业类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会计专业中属于核心课程,它既有前导课程,也有后续课程,它是前后课程的衔接。

1.2课程编排

(1)课程编排的理念。《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实际的工作岗位为基础;以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为标准;以培养遵纪守法的会计人员为重点;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依托会计信息化沙盘,凭借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贯穿整个财务工作流程;紧密结合会计工作实际操作流程。(2)课程编排的主题。以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教学内容选取着重于实用性、操作性、技能性;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紧密结合,课堂学与课下练的充分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有机结合。(3)课程编排的思路。①教学过程设计。按照会计工作流程,依托会计信息化沙盘,凭借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仿真会计资料,利用仿真模拟、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重点培养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和素养。②教学内容设计。根据会计教研室所做的行业调研,对会计流程进行了不同的岗位设置,根据不同的会计岗位设计了不同的教学项目。根据这些教学项目,利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以学生上机动手操作为主,结合教师讲解和个别辅导,创造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模拟会计工作的不同岗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③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依托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利用用友等财务软件,结合会计实训模拟,采用任务驱动、项目设计、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教中学、学中做。

2教学内容

2.1教学内容的组织

(1)在基础知识方面,按照职业院校的培养理念,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并考虑后续课程的需要和会计技能大赛的需要,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在操作技能方面,依托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针对会计岗位和会计技能的需要,设置教学任务和教学项目。(2)根据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工作和出纳工作。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又可以细分为现金出纳、银行出纳、记账、复核、工资、固定资产、往来等十一个工作岗位,针对不同的岗位,分解不同的课程内容。《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分解成17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有不同的岗位设置和岗位任务,要采用不同的案例按照项目进行教学。

2.2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岗位,参照会计技能大赛规则,本着必需原则、够用原则,经过会计教研室认真讨论研究,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原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成为基于会计岗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真实的会计工作岗位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会计电算化教研室还要选派教师,不定期的到企业挂职学习,了解企业实际工作中哪些知识是难点,哪些能力比较缺乏,然后对《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进行不断修改,使得教學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实训内容更加贴近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课程表现形式

(1)课程大纲。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多次组织教师讨论,最终完成了大纲的编写工作。《会计电算化》大纲主要包括了课程性质、目标、内容、考核要求、教学资源等方面。(2)教材。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训——财务篇(用友U8V10.1)》和《会计信息系统实训——供应链篇(用友U8V10.1)》,选用的会计软件是用友公司的U8V10.1。另外,会计电算化教研室还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会计电算化实用案例》供学生实训使用。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安排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教学方法有仿真模拟教学法、项目设计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3.1仿真模拟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会计电算化岗位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每个组分别担任账套主管、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项目,项目内部再按制单、出纳、审核等岗位分工,岗位之间定期轮换,项目之间也定期轮换。这样一来,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工作技能,又能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

3.2项目设计教学法

《会计电算化》课程有17个教学模块,分别设置成17个教学项目。17个项目相对独立,项目内又需要分工与协作。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小组内部再进行分工,通过分工和协作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

3.3案例教学法

我们针对大多数教学项目都设计了配套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案例,提出案例中的问题,由学生团队通过讨论等方式解析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3.4任务驱动教学法

把学校自己编写的案例分给各个小组,小组再分给各个成员,每个成员按照自己的岗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案例中的任务,教师只按照时间安排督促整个团队完成相应任务。

4教学团队

《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共有7名教师,其中高级会计师1人,中级会计师4人;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1人,省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3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85.7%;有企业经历教师5人,比例为71.4%。

《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成员全部毕业于省内外财经类院校,其中硕士学位4人,占57.1%;本科学历3人,占42.9%;山西省内高校毕业5人,山西省外高校毕业人2人。《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8岁,其中40岁以上2人,占28.6%,30-39岁4人,占42.8%,30岁以下2人,占28.6%。

5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学资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相关网站、论坛、QQ群、微信群、网络学校等资源已经普及,学生在课堂下完全可以获得充足的教学资源。

5.1传统的教材资源

传统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软件、参考书和实训资料。我们学院《会计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训——财务篇(用友U8V10.1)》和《会计信息系统实训——供应链篇(用友U8V10.1)》,选用的会计软件是用友公司的U8V10.1。另外,会计电算化教研室还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会计电算化实用案例》供学生实训使用。

5.2网络等教学资源

学院开设有精品课网站,教学资源丰富,相关课程的课件、录屏视频、习题库、案例库、试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可供学生查阅。另外,学校图书馆建有现代化电子检索系统和电子阅览室,可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任课教师还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学习交流QQ群和微信群,群共享中实时上传一些知识点和学习方法,群内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6实践条件

实践可以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6.1校内实训

校内有两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每个实训室配有80台电脑和投影设备。实训室除安装有用友财务软件之外,还安装了金税三期模拟软件。实训室除上课之外,课余时间还对学生开放,方便学生进一步练习使用财务软件和报税模拟软件。

6.2校外实习

学院与多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按班级分不同的小组,按照校历安排,分不同的教学周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这样解决了大批学生集中实习不好找实习单位的问题。通过校外实习,重点让学生体验职场氛围,了解财务工作流程,为学生最后半年集中实习和毕业后找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7教学效果

会计专业的学生参加会计技能大赛,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参加助理会计师考试,通过率也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8特色及政策支持

学院出台了多项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文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与了重点保障,对学生获取双证书也给与重点支持。

9结束语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指标的分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该具备创新性、持续性和共享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起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示范作用;只有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相关知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只有扩大共享范围,才能真正发挥精品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敏.基于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07).

[2]李露.《会计电算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改革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7(08).

[3]王丹;杜俊.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7(05).

[4]刘晶晶.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5).

[5]温馥榕.“互联网+”时代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3).

【基金项目】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基于互联网的会计精品课程与教材开发研究”2019年度课题“《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编号KJKCKTA-19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建琦(1980.01--),男,汉族,山西长治人,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太原市会计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会计、会计信息化、财务共享、企业ERP沙盤模拟。

猜你喜欢
会计电算化职业院校研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