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路探新:让学生从“知道”到“做到”

2019-09-10 18:06牛超
教育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教材

牛超

学校德育工作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认真务实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卓绝的努力,响应国家立德树人的号召,担负民族复兴的使命,精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要求,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努力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校紧紧围绕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努力完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构建了包括德育课程、德育实践、德育评价在内的综合德育体系。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大育人途径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要给学生立德,首要是让学生“知道”,其次才是“做到”。课程育人作为六大育人途径之首,为落实五大德育内容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立足学生学情,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开设了包括阅读课程、诵读课程、视频课程、德育讲堂课程、主题班会课程在内的“五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阅读课程让师生家长浸润书香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我校阅读课程分为教师阅读课程、学生阅读课程、家长阅读课程三大板块。

学校为教师开设的阅读课程所用教材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为鼓励广大教师及时记录阅读内容,撰写阅读心得,我校为教师开展“教师读书笔记评优活动”,学期末择优嘉奖。

学校为学生开设的阅读课程所用教材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明德手册》。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阅读,以激励学生深入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学期末由班主任择优推荐,分年级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我们之所以把这两本书作为学生阅读课程,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但鉴于初中生身心发育特点,如果没有适合其认知水平的教材文本,仅仅停留在空洞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略显枯燥乏味。有配套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落细、落小就找到了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传承中华文化,感悟圣贤至德,我们精心挑选了24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典型代表,分说文解字、圣賢故事、知行合一等若干板块,编写了《明德手册》,将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文本。

学校为家长开设的阅读课程所用教材是《如何做家长》《家有书香》等,鼓励家长结合自己的时间阅读,撰写读书心得,分享育子经验。

诵读课程促进学生汲取文化精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优秀、有价值的典范之作不计其数,其蕴含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为后世“以文化人”“化成天下”提供了丰厚滋养。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让学生充分汲取古典精华,聆听圣贤教诲,我校编写了学生诵读课程——《经典拾贝》。该书集合了《大学》《论语》《中庸》《道德经》等经典的精华,为学生近距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了最佳通道。《经典拾贝》每天由学生自主晨读,学期末学校组织开展“圣贤伴我行”诵读成果展。

视频课程提升学生文化涵养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将人类带进了新媒体时代,一系列文化传播新载体的兴起,改变和重构着人们的阅读方式。视频课程以其快速、便捷、高效、直观等独特的优势,在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方面得天独厚。我校视频主要有《时代脉搏》《热播综艺》《戏曲赏析》《经典影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等。视频课程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学校向学生推送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视频材料,以解决学生长期存在的信息匮乏、信息滞后等问题,提升学生文化内涵。

德育讲堂课程增进师生行动自觉

开设“德育讲堂”是我校落实课程育人的又一突出亮点。我们本着“探寻圣贤足迹,汇集百家学养,传承中华文脉,培育祖国栋梁”的特色定位,利用校园录播系统,每周三上午第五节课准时为全校师生推送精彩节目,努力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之间架起一座对话交流的桥梁。截至目前,我校德育讲堂开设的讲座有《汉字妙解》《妙悟道德经》《大学精讲》《中华文化之殇》《走近苏东坡》《历史人物品鉴》《德音雅乐》《寻找幸福密码》等。系列讲座的逐步推进,极大增进了一中人的行动自觉。教师养善修德、敬业乐业;学生文明有礼、乐学善思: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和谐的音符。

主题班会课程荡涤学生心灵

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是我校特色班会课时间。学校本着“与时俱进、养育身心、课程规范、形式多元”的原则,创新课程设置和授课形式。访谈课、示范课、样板课、自选课……丰富多样,班主任、德育辅导员、德育专员、学生代表……主持人阵容强大。

我校课程内容设置的重要着力点是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我们将每学期课程划分为四季,分设月主题和周主题。月主题如“三心两习惯系列”“法安天下系列”“生命之光系列”“家国情怀系列”等;周主题如“孝行天下”“吾爱吾师”“我爱地球”“祖国您好”等。

系列德育课程的实施,如和煦的春风荡涤着学生心灵,把每个人心中本自具足的“仁爱”与“明德”真实地唤醒。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社会关爱,如何修养人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一一找到了答案。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我们深知,学校德育工作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认真务实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卓绝的努力,响应国家立德树人的号召,担负民族复兴的使命,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努力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杨静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教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材精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