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音乐学科优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9-09-10 09:20范邦俊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心理健康

范邦俊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定的学科优势。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科优势;心理健康

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及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发挥音乐学科的特定优势,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引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设计游戏,放松心情,感受乐趣

一年级上学期刚开学,部分孩子对新的环境感到陌生而缺乏安全感,部分孩子对新的环境感到好奇而东张西望、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部分孩子在家就是“小霸王”而没有什么规则意识,更别说纪律意识了。针对这种种不同的心理状况,在上一年级第一节音乐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节奏游戏——“比比谁的耳朵灵”。虽然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节奏游戏,但是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增。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学生的节奏模仿能力。这个音乐游戏让孩子放松了原本紧张焦虑的心情,集中了注意力,培养了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从而初步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

二、挖掘教材,联系实际,培养品质

音乐教材中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素材,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结合班级学生出现的不好的心理品质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

如在上歌曲《小胖胖》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仔细听听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内容,听完说一说喜欢怎样的“小胖胖”,为什么。孩子们都说喜欢讲礼貌、尊重长辈的“小胖胖”。我趁热打铁问孩子们:“那你是不是一个讲礼貌的孩子呢?”有的孩子大声说“是”,有的孩子红着小脸、低下了头。接着,我跟孩子们分析:“原来的‘小胖胖是个不讲礼貌的孩子,后来他改正了,变成了一个讲礼貌的孩子,你们还喜欢他吗?”孩子们说:“喜欢!”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呢?”孩子们说:“因为‘小胖胖后来改正了。”我赶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看来大家还是喜欢知错能改的孩子!如果你之前是一个不讲礼貌的孩子,现在改还来得及,大家还是会喜欢你的!”

俗話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学习本课歌曲中的主人翁“小胖胖”的行为表现及变化,孩子们意识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这样,我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培养了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

三、创设情境,参与实践,树立意识

众所周知,小学一年级孩子的纪律意识较弱,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强调纪律,经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我们在上音乐课时,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们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与训练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在上歌曲《小蚂蚁》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观看歌曲的动画视频,引导孩子在边欣赏歌曲的时候,边观察蚂蚁们的行为表现。孩子们马上就能发现:蚂蚁在走路时是排着整齐的队伍,见着同伴时有礼貌地点点头,搬家时团结协作。观看完歌曲视频,我让孩子们举手发言:“你发现了什么?”我特别点名让平时排路队表现不好的孩子回答:“你观察到了蚂蚁是怎么排队的吗?”等孩子回答完,我联系孩子们的日常表现说:“这小小的蚂蚁排队都能这么整齐,我们平时排队的表现能不能超过蚂蚁呀?”孩子们异口同声:“能!”还有一个孩子举手说:“老师,我发现了有的蚂蚁在搬粮食,有的在筑巢,它们做的事情不一样。”我很肯定地表扬了这个孩子:“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观察到了小蚂蚁们的分工不同。但是,大家看出了它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目的吗?”孩子们马上回答道:“小蚂蚁在搬粮食,存到蚂蚁穴。”我因势利导说:“孩子们,你们看到的这些小蚂蚁是一个集体,它们在生活中相亲相爱,友好交往,礼貌待人,搬粮食的时候也极其团结协作。我们全班同学也是一个集体,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是不是也要像小蚂蚁一样相亲相爱,友好交往,礼貌待人?做卫生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团结协作呢?”孩子们的回答声响亮肯定,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灵真的是天真无邪的,我们教师更是要正确有效地引导他们了。

接着,我引导孩子们分组上台,根据歌曲的内容,踏着歌曲的节奏进行队列行走的表演。此举既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的音乐感受,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实践能力,也让孩子们在谦让、友善的表演交往中感受友情,帮助孩子们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起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进一步对孩子们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四、注重评价,克服自卑,增强信心

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孩子从来没有举手发言过,也从来不会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知道了这几个孩子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也是如此:每次都是被动回答问题或被动上台参与活动,而且声音都特别小,头低低的,生怕自己举手发言会回答错误或者怕唱不好或讲不好而被同学们嘲笑,也就是有点自卑。我反反复复地想: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重新树立信心呢?

在上歌曲《山谷的回音真好听》一课时,我马上想到了:这几个孩子不是声音很小吗?这首歌曲就特别需要“弱”的声音来演唱出模拟山谷回音的乐句。于是,在教完这首歌曲之后,我采用分角色接龙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复习这首歌曲。我特地请了这几个孩子上台,让他们只唱第四、第六“山谷回音”的乐句。这样,就突出了力度“强f”与“弱p”的明显对比。当孩子们演唱完歌曲时,我马上鼓掌表扬道:“同学们刚刚演唱得太好了,老师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歌声很美呀?为什么呢?”有个孩子高高举起了小手大声地说道:“老师,因为台上的同学的歌声很小声,就像是山谷的回音。”我因势利导:“嗯,你感受得很深刻,回答得非常好!是的,要唱好一首歌曲,演唱力度的处理非常重要。歌手的声音必须有强有弱,适当的力度变化才能让歌曲更动听!刚才这几位同学把‘第四和‘第六山谷回音的乐句演绎得非常到位,真是太棒了!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这几个孩子听到老师这么肯定地表扬他们,脸上立马流露出自信的神情,抬起了他们原本低下的小脑袋。

在之后的音乐课堂中,我也特别留意这几个孩子,经常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很夸张的表扬和鼓励。慢慢地,他们的脸上开始洋溢出自信的神采。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音乐课程本身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人格,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科研基地专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FJKYJD17-46﹞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曾建兴.每堂都是心育课: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

[4].李绍华.孩子们,动起来[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4).

(责任编辑:李晓杰)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