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有效促进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

2019-09-10 05:39林琴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互联网+互联网

林琴

摘要:近年来,在新知识经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深度学习作为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受到广泛关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课前用微课导学,课堂用媒体助学,课后用网络测学,能有效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作为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被视为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向与目标。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进行认知、情感和行为投入,而且需要外部教学条件的支持。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可帮助小学生探究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能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一、微课导学,先学后教更主动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和方式,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架,打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教师可用微课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将课堂上要讲授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能空出大量的时间进行交流互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如针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我在课前录制好微课:先用小棒摆一摆,再用计数器拨一拨,最后写出竖式计算的过程。预习时,学生在微视频的引领下,用学具跟着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初步了解知识内容。这样,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自信地以“小老师”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学习所得,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质疑。在互动交流中,学生深入理解算理,正确掌握算法。又如角的度量、画垂线、画三角形的高等,有部分学生总是无法正确操作。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对学生来说如此困难?仔细回忆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师在黑板上操作示范时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操作时身体遮挡住了学生的视线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无法抓住要领、不能正确操作。如果把操作的步骤和基本方法制作成微课,学生便可反复观看,直到正确掌握方法为止。微课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点播观看,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视频播放速度,真正能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灵活。

二、媒体助学,智慧课堂展魅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日益凸显。生动有趣的情境、逼真灵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频,使数学知识由静态到动态、由抽象到直观、由枯燥到生动。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造出高效、精准的魅力课堂,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建构及对数学知识深刻、系统的理解。

(一)变静态为动态,让思考更深入

“几何与图形”部分的教学最适合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认知对象直观、动态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多媒体技术下的变化过程,不仅使图形特征更加凸显,还可以避免流于形式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探索特征、沟通联系及推理公式上。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我利用几何画板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把圆进行多次等分和拼摆的过程。学生在先进的多媒体的演示中很快就发现“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呼之欲出,“轉化”和“极限”思想的渗透也水到渠成。

用电脑演示还可将不易观察的变化过程变得清晰可视。如: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成为圆柱体;以三角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成为圆锥体。“面动成体”的过程不易观察也不好想象,一直是学习的难点,而有了电脑动画,面与体之间的关系便一目了然,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得以有效提升。

(二)变抽象为直观,让思维更开阔

数学知识常给人抽象、枯燥、晦涩难懂的印象。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应用多媒体工具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符号变成直观的图形,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例:计算 1/2+1/4+1/8+1/16+1/32+1/64…

算式这么长,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一筹莫展。教师出示课件引导。

师:把这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多少?

师:把空白部分再涂上一半,涂色部分一共是多少?怎么列式?

生:1/2+1/4=3/4

师:仔细观察,还可以怎么列式?

生:1-1/4=3/4,就是用整个圆减去空白部分。

师:如果把剩下的空白部分的一半再涂上色(课件涂色),这时涂色部分一共是多少?

生:1/2+1/4+1/8=7/8, 1-1/8=7/8。

课件继续为“空白部分的一半”涂色,学生继续观察图、写算式,写着写着就有了惊喜的发现。教师借助多媒体绘图,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图形。随着涂色面积有规律地出现,学生的思路逐渐拓宽,思维不断升华,他们很快找到解题的捷径“用1减最后一个加数”。无须晦涩的说理,也不要繁杂的计算,答案直接跃然纸上。多媒体提供的“数形结合”解题方式带给学生一种深深的震撼:“原来这么简单!”“数学这么神奇!”

(三)变枯燥为生动,让体验更深刻

在课堂练习中,用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源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可将枯燥的知识变生动,将乏味的练习变有趣。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道辨析题(“马小跳”的日记):“今天早晨,闹铃一响我就从2 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跑到卫生间,先用16 毫米长的牙刷刷牙,又用6米长的毛巾洗脸。吃完饭走到学校,见到老师拿着6分米厚的课本在上课,我赶紧坐到4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听课。”我在课前找学校的小播音员扮演“马小跳”,把这段日记录成音频。在课堂上,“马小跳”声情并茂的朗读引来了学生的阵阵笑声,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兴奋地辩论着,分析着,很快就找出错误并纠正。音频资料的巧妙利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对“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抽象的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三、网络测学,及时评价促发展

及时评价和反馈是引导学生深度反思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当前,大量的教育网络平台和学习软件为学生的自测评价提供了便捷而高效的途径。如“作业盒子”,能根据知识结构和难易程度,分层次设计课后练习,学生可在平台上根据自己的层次选择练习。“作业盒子”具有个性化与整体性分析功能,能自动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并生成诊断报告。学生可以根据系统反馈情况及时反思,然后调整、改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报告则能大体把握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后,进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不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而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的局限,为小学生创设一个丰富、有趣、高效的数学学习环境。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必将从被动逐渐转向主动,从浅层化逐步转向深度化。

参考文献:

[1]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57-62.

[2]陈华忠.借助微课导学,浸润活力课堂[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2):60-61.

(责任编辑:李晓杰)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互联网+互联网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