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如何支持儿童科学表征

2019-09-10 09:32叶萌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层级导图科学

叶萌

摘要:思维导图能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互关联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一一对应,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不同于以往线性的记录方式,它能充分地运用左右脑的技能,遵循人脑思维的特点,使人更容易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科学;表征

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表征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何更加有效地支持儿童科学表征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思维导图是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丰富的颜色、强烈的个人风格等更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的网状分布图形,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简单却又很有效。大脑神经元的联系像蜘蛛网那样复杂、精妙、立体,无数神经元互相协作,让我们的大脑整体联系,使一个想法可以很快、深刻地产生。思维导图也强调大脑的左右协调合作。人们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必须先整理好清晰的思维过程,之后尽量使用形象的图形(越生动活泼的越好),配以多变且多彩的符号将自己的思维呈现出来。单一的符号不是大脑最喜欢的思考方式。传统的记笔记方式是二维的、线性的,但是事物的联系是立体的。这种立体可以用思维导图表现,它在对知识的阐述上、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头脑风暴上就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联系和依托作用,也可以在一个旧的支点上派生新的想法,新想法中的一个或几个又跟过去的想法相联系,这样互相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展示的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和世界。另外,每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都有着自己的强烈风格,因此也就最容易记忆,也最容易运用它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儿童科学表征

(一)传统的儿童科学知识表征的方式

在课堂中,我们习惯于按照课本的顺序为儿童梳理知识,这种看似系统复习的方式,实际上是我们按照预定的模式牵着孩子走。看似活跃的课堂上,孩子其实是处于被动的位置。一堂课下来,孩子的收获有多少,我们未必知道。在这种方式下儿童对科学知识的表征也仅仅是停留在文字、语言。这种线性的表征方式很难让儿童体会到知识内部的逻辑联系,而我们科学课中的知识却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呢?或许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工具。

(二)思维导图作为儿童的科学表征方式

笔者下面以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的教学为例,简单说说思维导图是如何支持儿童科学表征的。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生物新生命的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本单元包括两个部分,由7课构成。“油菜花开了”主要是让学生观察一株植物的结构,特别要重点观察花的结构。学生观察了一种花之后,还要再多观察几种花,从而了解“各种各样的花”有什么异同。花的出现又预示着什么呢?“花、果实和种子”就带领学生去探索花、果实、种子的关系。种子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那么,怎样“把种子播撒到远方”才能让种子生根繁殖呢?“种子的萌发”又是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学完了和植物的繁殖相关的知识之后,剩下的2课“动物的卵”“动物的繁殖活动”则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由此可见,本单元从“植物”“动物”两条线出发,课课相扣,为学生揭示了生物繁殖的秘密。

学生学完本单元之后完成了思维导图。我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四份作品。显而易见,每个学生面对同样的知识,画出来的思维导图是不一样的,这也可以体现出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小吴的作品颜色丰富,他用上了不同的颜色、形状来表现每个不同层级的关键词,并尽可能多地在网格中写出了这个单元知识的关键词。这说明小吴可以比较好地将所学的线性知识转化为思维导图的立体网络。小赵的作品颜色也很丰富,但是能联想到的知识点不多,层级不够清晰,有重复。这说明小赵对于需要识记的线性知识也许掌握得不错,但是比较难找到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而小王的作品相对前两位学生来说逊色不少,主要表现在:中心概念不够突出,图画很少,色调也比较单一,整张思维导图主要是由干瘪的文字构成;而文字虽然呈现了本单元绝大部分的知识点,但是小王所提炼的关键词和学科的中心知识相去甚远。这说明小王对于本单元知识掌握得较差,而且没有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小周的作品非常特殊。小周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没有过多地运用颜色与图画,也是仅仅用文字来表现不同的层级,但他的文字不是干瘪的,非常有说服力。整张图的层级非常清晰,关键词也提炼得非常不错,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得非常清楚。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可以非常好地展现出孩子的思维过程,能够更加全面地表现出孩子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由此也应该注意到,由于科学是属于理科范畴的学科,所以儿童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将它绘制成概念图。因此,在儿童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和反馈,使其把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区别开来。

(三)思维导图与传统表征方式的比较

1.我们知道,科学学科各个单元之间的知识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单元都是由一个主题发散出去,各级主题之间关系明晰。这个特点和思维导图的结构非常类似,因此,思维导图可以非常清晰地展现出各个单元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思维导图能让学生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互关联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传统的表征方式只能以线性的方式呈现知识,儿童很难利用这种表征方式找到知识之间的关系,难以实现知识的升华。

2.由于个体的特殊性,不同孩子对知识的内化程度是不一样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这种差异。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更加准确地了解到儿童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思维导图也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反馈方式。此外,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作为儿童表征科学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更容易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个优势是传统表征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3.儿童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他们喜欢的线条、颜色和自己提炼的关键字词去构图,而这些元素的选择也体现了儿童不同的认知风格。比如,有些儿童偏向用文字和线条,有些儿童则偏向图画和色彩。种种个性化的表征方式更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让他们更加乐于去完成思维导图,同时还可以提高儿童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符号性表征,能够帮助儿童利用符号,再现世界,获得知识。与传统的表征方式相比,它更尊重儿童的个性及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还可以发展儿童的发散思维。因此,思维导图非常适合科学课堂上的儿童表征。我们发现,儿童比较乐于接受思维导图这样的学习方式,这种个性化较强的表征方式會让儿童更爱科学,更加自主地学习科学知识,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表征出来。此外,教师也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责任编辑:李晓杰)

猜你喜欢
层级导图科学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2014—2016贵州英语学考、高考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