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关于转化“后进生”的探讨

2019-09-10 07:22段毅
南北桥 2019年4期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教学探究后进生

段毅

【摘    要】后进生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所呈现的问题不同,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所以转化后进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那么本文中我就从高中语文的教学方面谈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后进生转化  教学探究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4.071

正如哲学所讲“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从人性方面进行探究,我们能够发现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相比起外貌来个性和性格往往最能体现出人的个体差异性。而不同的个性和人格也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人的思想和行为出现差别。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在所有职业领域内可以算作是接触人最多的职业,不过我们面对的往往是个性和人格初步成型的青少年,甚至是人格和个性处于启蒙阶段的儿童,但不论人格健全与否,在其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差异性和个性化。就以高中阶段的学生为例子,我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发现,学生因为天赋、成长环境、个性发展等各方面的不同,在学习方面的表现不同,有的学生努力、有的学生聪明、也有的学生叛逆,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呈现的效果不同。本文中我们所探究的后进生,基本也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在我看来,后进生是各阶段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一类学生,其往往在学习方面呈现出缺乏兴趣、不上进、叛逆心重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导致其自身学习效果低下,甚至在一个班级中拖累整个班级的教学氛围构建和教学进度的拓展。所以转化后进生是高中阶段提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后进生在语文学科中存在的数量一点也不比数理化等客观性学科少,甚至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学科中的后进生在学习方面所呈现出的问题更为典型,更能体现学科特点。因为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是普通大众认知中学生“自带基础”的学科,语文涉及的语言和文学两个部分都是基于汉语所形成的,对于生活于汉语大环境下的中国学生来说,汉字和汉语文章的阅读的初步理解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教学实践恰恰表明,阅读和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也是后进生团体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倡导培养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学习能力,在构建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前提下,我们研究后进生在语文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对改进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非比寻常的意义。而本文我也就主要针对高中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展开探究,并提出几点实际性的教学建议。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不同学科教学过程中后进生的成因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此部分中我就三个方面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群体形成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从高中阶段后进生群体形成的共性来看,大部分后进生存在基础薄弱,进度落后的情况,所以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进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本文中所探究的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其在学科知识特点上属于纯主观性的内容,所以更加强调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培养,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大部分后进生往往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侥幸心理,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没有打好基础,尤其是阅读等方面没有构建起文学思维体系,进而在文学理解、文学审美等方面无法逐步深入,以至于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内容层次的加深,分析难度的增加而学习难度骤增,跟不上速度,也听不明白,进而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其次,从语文学科特性来看,部分后进生还存在天赋上的差异。作为语文教师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学生确实存在思维方面的差异性。例如有的学生感性思维发达,而高中语文所涉及的阅读和写作是重点,都是针对感性思维的部分,所以这部分学生往往一点就透,事半功倍。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理性思维发达,而感性思维较为欠缺,所以更加喜欢公式、定理等客观性内容为主的学科,反而在情感理解、内容感性分析等方面存在缺陷,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语文逐步成为瘸腿科目。

再次,从学生学习积极性来看,大部分后进生存在“惰性”,总是幻想不劳而获。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临时抱佛脚,这对于历史、政治等相对记忆性内容较多的学科来说能够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高中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完全没有作用。就如上文中所说,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其学生的文学性思维,所以大部分存在惰性心理的学生只能在学习上与其他人差距越来越大。

二、关于后进生转化的策略探究

从上文中所描述的后进生成因来看,我们明白后进生群体的出现不可避免,但我们能够結合一定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降低后进生的出现几率,并且最大限度地缩小后进生与班级其他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首先,对于后进生中基础薄弱,进度落后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基础为主的内容。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知识讲解时先集中于基础性的内容,争取让全班学生都能获得较高的内容吸收率,然后再利用课前课后的自习时间,有针对性的通过导学案、分层次布置作业等形式,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跟上当前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以往遗漏的基础进行知识补齐。

其次,针对后进生中存在学科思维相对缺乏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尽可能地奉行“勤能补拙”的原则,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正视自身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例如,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和学生谈话,因为高中生在思想上已经趋近于成熟状态,所以在自我认知方面接受度较高,有针对性的说明情况,分析问题,并具体引导学生制定出个性的学习策略,通过增加量的积累促成质的变化。

再次,在针对后进生“惰性”问题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督促和引导两重作用。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性,通过布置任务、制定惩罚措施的方式让学生习惯于被动地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如探究、讨论等互动性较强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总之,对于后进生来说,不同的学科后进生群体不同,存在的问题也具有多样性。所以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入手,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对应性的教学策略,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各学科教师的联合,从后进生形成的共性和学科特殊性两个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最终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猜你喜欢
后进生转化教学探究后进生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放飞后进生的创新思维,打造物理学习的幸福课堂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