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9-09-10 07:22何永洪
南北桥 2019年16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何永洪

【摘    要】德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尤其在当前网络大繁荣环境下,信息来源广且繁杂,这对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利弊兼具。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呢?本文中我就以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为例,谈谈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策略,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更多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  德育渗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22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的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来学校教育一直在强调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对于高中教学来说,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成长阶段,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阶段;处在智力发育,学习能力最强健的阶段,所以学生不论是在智力还是能力的发展方面都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和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探究来说,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的不同对于教学的进行基础的划分,即思维塑造和能力培养两个大的方面,思维塑造包括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学科思维的塑造,以及以道德教育为主的学生道德思维的塑造,即我们所讲的德育。而能力培养,则是综合性的体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横贯各个学科的教学需要。而本文中我想要探究的就是学生精神领域的塑造方面——道德素养的培养。

历史是高中阶段一门基础性科目,从总体的高中学科构建来说,历史体现不出任何的特殊性,其和理化生一样都是作为副科,培养学生对应的学科思维,构建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从学科教学总体的教学目标来说,历史又是一门特殊性学科:一方面,从学科内容设置来说,历史所基本涵盖的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甚至是在此基础上拓展到世界发展的进程,人类起源的进程,历史是人们了解自身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一门学科,能够让人更为清晰地认识自身,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目标设置来说,除了知识教学之外历史这门学科还涉及到对应的德育教学,就如上文中所分析,历史连接过去与现在,就如古人所言:“以史为镜,可以知興废。”不论是从国家还是个人的角度,历史中所蕴含的典型人物、事件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启示,尤其是对于正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来说,有着加强的精神塑造作用,尤其是在爱国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所以本文中我想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具体谈谈如何结合和历史这门学科的特性,展开德育工作,从而塑造学生科学的三观和人格,针对当前的教学大环境,分享我的教学看法和建议。

一、发挥教师魅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德育很大程度上属于理论教育,属于陶冶学生的思维和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教与学的默契配合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谓“言传身教”,对于德育我们需要教师本身为榜样,给予学生更好的引导和示范,那么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魅力,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相互认同,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首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对教师最基本的认同基本在于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对于教师学识和能力的判断,尤其是课堂上教师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更能够加强学生的敬佩感和信赖感。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夯实自身的专业素养,多读书、多研究、多拓展,从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大纲规定考点的灵活呈现,做到深入浅出;对于教材内容能够见微知著,定向拓展、启发学生。甚至是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良性的课堂互动。其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我们要完成这一使命,势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为榜样,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想个性,所以单纯意义上的口头教育很容易让学生失去耐心,我们只有走进学生内心,让学生从心底认同教师,敬佩教师的言行,才能自觉地跟着教师走,以教师为榜样去修正自身言行,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结合学科内容,挖掘德育素材

从历史这门学科涵盖内容来看,其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结合课本素材,实现学科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首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典型的历史事件开展德育,尤其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当前网络大环境下,信息的高度开放性和包容性,导致了教育环境的复杂化,优秀精神文化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兼收并蓄”,所以正处于成长期的高中生很容易受到腐朽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爱国方面产生一定的偏颇思想。所以我们教学中可以选择对应的历史事件,如清末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时间,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苦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等道理;另外结合对应的现代历史了解当前的繁荣来之不易,进而增加对于祖国的认同感和依赖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典型的人物事件,给予学生精神上真善美的陶冶,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当前较为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让学生不知“民间疾苦”,进而不思进取,那么通过历史事件中的典型人物如古代变法代表:商鞅、张居正,不畏艰险的红军战士等,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塑造学生坚强的个性和人格。

三、丰富德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实践

德育的目的是规范学生言行,所以“千言不如一行”,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开展德育。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辩论的方式学习历史,如针对历史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展开小组辩论,各自收集资料,确定辩论立场,在辩论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让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最终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总结,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应道德精神的构建。其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拨乱反正的实践。当前网络大环境下,对应历史的解读复杂多样,对错掺杂,尤其是当前的电视电影作品中对于历史的过渡阶段更容易给学生错误的引导,通过拨乱反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正确历史,并在讨论中获得深层次的了解,进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总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内容优势,那么我们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下,不断深挖教学素材,针对性创新教学模式,最终达到知识教学和德育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培育。

参考答案

[1]陈庆明,李红垒.“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师,2014(18).

[2]张海东.关于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0):57.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