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如何做好中学体育教学

2019-09-10 07:22赵飞
南北桥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探讨教学策略

赵飞

【摘    要】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之前,体育作为艺术类学科的一种,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边缘”学科地带。而在素质教学体制改革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让体育这门学科重新焕发生机。本文中我就结合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要求,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做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95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毛主席于1952年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所题写的,也是我国现代教育教学制度成立以来一直用于指导体育教学活动的一句理念,在很多学校的体育场上都有呈现。但从我国体育发展纵向概况来看,体育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种尴尬的学科地带。一方面,体育是各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必修科目,但其不在应试范围之内,所以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来说,其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的重要性就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体育在众多学科中不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开展形式来看都是“异类”,因其教学核心目标为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学开展往往是“动态”的,教学形式是室外教学,所以在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制定方面很难和既有的学科产生交互和相互借鉴。再加上我国曾经长期处于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下,学校教育围绕“成绩”、“考试”运行,所以以体育为代表的非考试科目,受到冷落是必然的,对应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来说,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各类显而易见的问题,而应试制度下这类问题被各方主动的忽略,只有在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学才重新一点点焕发其应有的生机,发挥其应有的学科作用。

本文中我想探究的就是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我们应当如何合理规划体育教学,做好中学体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我们对于以往应试教育“偏激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正,从以考试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转化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为教学核心目标。所以相较于以往只注重语数外等考试涉及学科教学的境况来说,当前的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注重音体美等艺术型学科对于学生精神的陶冶作用,注重塑造学生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当然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教学残留问题不可避免,我们也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结合新的教学要求,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整个体育教学的效率。以下我就将站在教师教学的立场上,针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丰富体育课内容,提高学生身心素养

对于体育来说,课堂教学以运动相关内容为主,而不论是从健身还是竞技方面来看,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大部分体育项目都适合中学生练习。所以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我们首要针对于教学内容的革新,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多方面、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丰富运动形式,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强身健体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阶段,身体素质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日常学习状态,更是长久地影响未来的身体发育。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我们要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兴趣设定不同的运动项目,并且做好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规范的、健康的且自由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快乐运动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其次,在体育课程中我们还要多形式地呈现心理健康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起体育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运动,锻炼身体,而从教学来说,心理健康也属于体育教学一种,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要结合学生的需要丰富课堂内容,尤其是注重内容的实用性、“接地气”,如情绪排解相关知识、运动损伤急救相关知识等,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從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传统的体育课堂往往采取“放羊”或者“专制”单一模式,即要么让学生自由活动,到时间自由下课,要么统一的跑步或进行某一项运动,基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这就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更加在心理上认为体育“无用”。所以要想做好体育教学,我们还需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功夫。

首先,在体育课堂教学开展方面,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就如上文中所讲,我们尽可能地丰富课堂的活动形式,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然后教师作为各类运动的组织者,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分类、或者团队的形式参与各项活动,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增加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对应的满足感。

其次,在体育课堂教学开展方面,我们还可以采取活动式、游戏式的教学模式。所谓的活动式教学,就是结合某一项运动开展比赛,尤其是排球、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让学生分队伍进行友谊赛,学生可以通过比赛感受到竞争,享受竞技体育的满足感;所谓游戏式即结合运动项目,开展不同的游戏,如跳绳、踢毽子等以轻松有趣的形式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端正学生体育学习态度

体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课程开展的自由性相对较高,且因为没有分数限制所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倾向于民主、自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端正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在体育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融入学生群体。尤其是对于大多数的体育运动来说,基本是以集体协作为主,教师的参与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和力和平等性,进而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敞开心扉,暴露问题,有助于教师从身体素养到心理素养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健康的引导。

其次,从教学实际来看,即使是在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学生面临升学门槛往往对体育这类非考试型科目存在不重视心理。通过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实现和学生心灵的对话,并通过师生交流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重视度。

总之,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来说,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秉承着塑造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原则,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结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去进行教学实践的调整和改革,从而让体育这门学科真正在整个中学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探讨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