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氏24式太极拳在高校中的推广

2019-09-10 07:22高路汤旭
南北桥 2019年1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路 汤旭

【摘    要】太极拳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项目之一,它吸收了有关拳种的精华,形成了一种集养生、健身、修身、医身于一体的哲学拳术,不仅内涵丰富,健身益智效果好,动作优美,而且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太极拳是太极拳推广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大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太极拳的内涵,能够增强自身体质、利于劳逸结合、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推广太极拳  价值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03

太极拳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我国民族武术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哲理,常被称之“哲拳”,深受人们喜爱,其传承和推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练习太极拳不仅能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强身健身,还可以有效彰显民族精神,太极拳作为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起动作舒缓自然,适合于男女老少锻炼,其运动强度适中又不受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及场地等因素影响。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能够让广大的青年学生认识和了解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和文化内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及文化底蕴,对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职院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吃苦耐劳、爱国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其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与价值分析

太极拳具有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等运动特点。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享受中使疾病消失身心健康,且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现代人的健身、修身养性及社会适应力等具有独特的养生效果。太极拳从技术上要求松静自然无拘无束,这符合人的生理、符合运动规律、符合自然、符合道德原则。因此,太极拳具有独特的练习形式、指导思想和养生价值。医学、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

高职体育课中开设保健课教学很有必要。体育运动本身在于防病治病强身健体方面有积极作用。太极拳既是一种合乎生理和心理原理的体育运动,又是一种防治疾病、陶冶情操的健身手段。太极拳的锻炼强调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运作,在强身的同时也锻炼了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一种全面的养生锻炼。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并且特别要求人们在打拳时尽量做到“心静”,精神贯注,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机能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太极拳的动作组成包括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打太极拳时动作舒展,胸部放松,要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能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会增加,更好地加速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增大肺活量。因此,太极拳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它不仅仅只适合老年人练习,大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使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和心肺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太极拳的推广对大学生的作用

(一)增强大学生个人身体素质,有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疗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独特的运动,所以太极拳有健身养生的功能。“一动无不动”是太极拳的特点,在练太极拳时做每个动作的同时能够刺激身体内部各个组织器官,激发身体内部器官在生理等各方面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太极拳类似于一种自我按摩,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会对全身上下上百个穴位进行牵拉和挤压,有助于疏通经络加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对青年学生来说太极拳也一样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能够缓解各个器官的退化、健身、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缓解人的自然衰老,陶冶情操。同时还能让学生避免浮气躁,能够沉静下来,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事情时思路清晰,在待人方面能够谦和恭敬。

(二)有助于学生文化课的提升

新时代对大学生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太极拳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多年,其对青年学生的道德、文化、身心等各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担负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任。太极拳对高校授课的场地、器材等基础设备要求较低,不论人员多少、场地大小,都对正常授课毫无影响,太极拳教学能够保证教学进度和授课的完整性。

(三)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太极拳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之前,有许多学者做过相关的测验,针对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做过检验,并且取得了显著地成果。通过广泛的采样研究发现,练习太极拳的大学生普遍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并且发现练习太极拳的时间越长,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太极拳对焦虑、抑郁、强迫症等心理问题都有有利的影响,说明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太极拳的教学推广

(一)丰富学生对太极拳的了解

在高校中推广太极拳,要先给学生普及有关太极拳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及太极拳的实战价值。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从文化层次认识认识太极拳,并且端正自己学习的态度,更好的学习太极拳。要给学生讲解太极的内涵,太极拳是我国武术、艺术、气功的完美结合,被称为“国粹”的太极拳结合了多部武學、传统哲学的经典著作,又吸收了许多儒家道家的思想文化,通过学习这些太极拳的内涵,学生对太极拳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最后还要给同学们介绍太极拳的实战案例,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增强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吸引学生让太极拳能良好的推广,对于当前青年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可能更加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太极拳更好的得以推广。

(二)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生活中,太极拳更多的属于中老年运动方式,青年学生对其并不了解。但是,这并不代表青年对其较为陌生,因为在很多影视作品,例如很多包含武当内容的影视作品中都会涉及到太极拳。所以,太极拳的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就给予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通过下面几种方式开展多样的体育教学,第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太极拳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认识和了解太极拳的方式。其教学内容主要为前文分析的内容。通过理论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太极拳学习的意义以及文化层次的内容,增强了学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有助于太极拳的推广;第二,影视作品赏析。影视作品是最能展示太极拳魅力的方式,能够最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太极拳的。通过影视作品赏析,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接纳太极拳;第三,实战教学。实战教学是学生掌握太极拳基本技法的最直接方式,通過一定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对抗,在实战中深化对太极拳的认识。

(三)教师进行系统化的技能教学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当设计系统的教学方案,系统的技法教学包括:第一,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也是运动过程中身体保护的重要方式。准备活动包括两个环节。首先,进行慢跑热身。通过慢跑热身能够加快周身血液循环,使身体各器官进入运动状态;其次,徒手操运动。徒手操运动包括手腕、踝关节、弓步压腿等运动。徒手操运动能够帮助学生身体整体进入运动状态,防止在运动过程中的突发性带来的身体伤害。第二,技法的演示和分解。在正式让学生学习太极拳技法前应给学生进行演示示范,让学生从宏观层面认知所学内容。之后,教师应将各个招式技法进行分解让学生进行良好的掌握。例如,在当前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第二式为左右野马分鬃,其动作分解应为三个步骤:(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整个动作的要点为:上体勿前俯后仰。两手分开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要以腰为轴,做弓步与分手的速度要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脚跟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前后脚的脚跟在直线的两侧,两脚横向距离10-30cm。将动作分解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技法。第三,太极拳练习之后的身体放松。刚开始练习太极拳,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运动和紧张状态,因此,练习完成后会出现肌肉酸疼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感受,教师应教授一些基本的身体放松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喜爱这项运动。

参考文献

[1]王华.浅谈太极拳对大学生的健身作用[J].体育科学,2018-06-11

[2]程梅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太极拳的价值和意义[J].体育学刊.2016,05.

[3]李铁军.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体育.2018-06-30

[4]柴龙铣.大学生对太极拳锻炼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