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019-09-10 07:22李佳丽孙旭博
南北桥 2019年1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李佳丽 孙旭博

【摘    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学生社会认知程度的关键性环节。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与市场严重脱节等诸多问题。不仅导致学生设计务实能力缺失、创新能力欠缺、就业困难,也阻碍了专业本身的发展。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职业化为教学目的,在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高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23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某种职业岗位的需要而进行的知识技能教育,基于这一目的,高职教育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更加趋于“职业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用型很强的专业,对职业化的要求更高,而实践教学是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核心,必须结合艺术设计本身特点与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校自身情况不断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紧紧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合理设置实践环节、建立考评体系,提高教师思想认识、突出设计专业实践特色等方面着手,构建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它是高职实现职业化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现状:目前,多数院校的教师及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实践课不扎实,锻炼机会少,缺乏实践经验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文字上的全面性与实践中片面性的矛盾。人才培养方案由四大块课程构成,似乎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在实践课程中往往把艺术设计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为唯一目标,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专业实践课形同虚设。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缺乏实践教学内容,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很多高校弱化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发展,实践教学并未被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造成了教学设施不完备、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够科学严谨。当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多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学生能够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高综合能力差。另外,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已落后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无法突破教材体系。缺乏先进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也是阻碍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因所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

存在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在硬件与软件设施配备上仍然不足。首先,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设备的配备有限,无具体教学项目、目标。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有专业实践课程和相应的学分。但大部分专业实践课程没有具体的课程项目大纲,没有提出该课程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缺乏高职特色,使得艺术设计实践课处于随意的境地。其次,目标不明确,实践内容的不确定性,往往容易导致艺术实践流于形式。这就造成了要求不统一,计划随意性、操作不规范,使艺术实践课只流于形式的现状。教师队伍职业化相对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教学方法、形式较为单一,实践目的没的得到体现。设置非常宽泛的课程体系,而忽略了专门性和方向性,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专长和特色,针对特定行业或者特定类型企业的耦合度不强。

二、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方面:(1)重视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实现良好对接。高职艺术设计教师要认识到,艺术设计与社会生活、市场之间具有极其紧密的关系,将具有前沿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理论渗透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及社会岗位胜任能力的重要保障,专业教师要重视强化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要重视掌握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和能力,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在做好基础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向社会拓展,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2)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体,重视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学生所具有的实践学习需求,是制定实践教学规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要重视在实践教学方法、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充分考慮学生所具有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从而确保艺术设计实践体系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教学模式构建方面:首先,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遵循目标性原则。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都要围绕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其次,遵循系统化原则。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使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产生内在联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最后,注意模式构建的整体优化原则。将教学活动的诸要素看成是协调统一的整体,从社会对人才的整体需求出发,注意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渗透,使之适应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建立“职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设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方案、教学方法上要体现实用性与岗位性,制定教学体系要进行市场调研,要将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联系。设定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专业的市场需求与变化而改变,要将理论教学快速转化到实践中,使学生能较快地在实践中得到体验。“职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设定是要以未来职业为出发点,可以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进行结合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生是主体和最重要的环节,要通过教改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动力,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职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要与生产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相适应,既要清楚行业的需求也要了解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突出职业的实用性。

2.建立实验室,建设校内模拟岗位仿真体系。课堂教学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专业实践课程群要紧紧围绕专业项目仿真体系教学,以专业课学习为主,以项目为载体增加生产性实训项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增加生产性的实训项目,从项目本身的深度进段,和部分项目到完全项目,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设计及表现的全流程职业技能。前期在學校实训室完成教学任务,后期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任务,突破实践教学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模式。通过对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全过程的综合训练,实现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

3.建立“职业化”校外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加强与产业的合作,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途径是符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创新途径。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亲身体验、处理、解决服务与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实训中,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4.构建核心实践环节,建立专业工作室。建立专业工作室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连接社会和学校的坚实桥梁。工作室教学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构建一个实战平台,做到教学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夯实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课程,为学生实践理论知识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目前的就业状况下,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教育,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工作室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团队组织的教学方式,工作室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企业专家牵头,由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对内负责教学、科研,对外提供设计服务,大家分工合作,相互沟通,集中研讨,利用实际项目、课题以及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

5.组织学生参与设计大赛,建立职业证书认证机构。以参与各类设计大赛为实践教学手段,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对于市场设计潮流的深入了解也是一个重要渠道。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企业或行业、校内校外的各类设计大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设计大赛参与或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这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校可以与相关认证机构合作,以学校为培训基地,认证机构进行考核或将考核权给学校,学生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认证考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同时,勉励学生对专业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钻研,拓展自己的专业,对于学生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或转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郭晓霞.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8(33).

[2]崔伟鹏.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艺术设计,2019.02.

[3]张杨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7).

[4]刘国栋.基于“职业化”的高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星.云.海》
《花月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