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特殊教育学校的食堂管理

2019-09-10 23:55叶长茂
南北桥 2019年18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

叶长茂

【摘    要】本文从食堂管理、运用激励机制、学生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以及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阐述自己在特校食堂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特殊教育  食堂管理  健康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204

弱智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得到特别的关爱,包括爱的教育。面向残疾人的特殊教育,是帮助百灵唱歌大雁飞翔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我校共有98名学生,他们大都是在智力方面存在障碍。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忙于生活,再加之学生自身身体的缺陷,饮食卫生习惯上很欠缺,饭前饭后不洗手,吃饭时米饭撒漏一地,餐桌上丢垃圾,饭盒乱扔不洗,要食堂师傅到处找饭盒。

这种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得不到家长精心的照顾,很多父母一开学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个月甚至一学期才接回一次。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远远多余在家的时间,学校就成了学生真正意义的家。俗话说“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为了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让弱智儿童通过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今后的生活中,少依赖或不依赖他人,使之成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成员,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必备条件。作为特殊学校的食堂就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一、加强食堂人员的管理

赫而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特殊学校的食堂员工首要条件是:要发自内心地喜爱孩子。对食堂人员利用寒暑假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厨艺,保证饭菜质量和花色品种多样性。对食堂人员进行培训重点需要考虑如下几方面:

团结协作精神:虽然我校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共4人,但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决不能一意孤行,更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而必须经过不断地协调、沟通、商议,以学校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做出被师生接受并进一步支持的决定。

服务精神:食堂员工应牢记“三服务、两育人”——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学生。强化服务,重在育人。

敬业精神:对食堂工作的意愿是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并愿意花费较多时间在工作上,有毅力和恒心。树立全心全意为弱智学生服务的思想,讲究职业道德。文明服务、态度和蔼、主动热情、礼貌待人、热爱本职、认真负责。做到饭熟菜香、味美可口。

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正确定位学校、食堂、就餐师生的服务关系,才能更好地管好食堂。食堂員工定位为双重角色,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作为服务者的角色,既服务于就餐师生,又服务于食堂。时刻体现服务育人的思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

二、制定好食堂管理制度

学生全为寄宿制,有人说智障孩子是傻的,只要吃饱就行,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可智障孩子是最孤独的,因为很少有人懂得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对食物的喜好都写在脸上,“身体好,才是真的好”,食堂的饭菜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食堂的工作主要围绕两条线开展,既保证不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又努力增加经营品种。根据我校食堂的现状,按照检查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统一进行采购,从源头上尽可能杜绝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食堂如何保证每天三餐按时开放,保证学生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那就是靠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所有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围绕一个中心,确保每天按时、按质、按量开好每一餐。为了让这些孩子吃好,每天改变花样,虽然他们大多不能说,不能正确表达他们对美食的意思,但他们吃饭时脸上的表情可以观察到他们的满意度。猪肉、鱼肉、羊肉换着花样做给他们吃,就是猪肉也尽量不重样,炒肉,回锅肉,蒸肉等。面食馄饨,饺子、馒头、小笼包等。将规章制度细化到每一项工作中,按规章制度办,对事不对人。

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坚持实物验收制度,搞好成本核算。做到日清月结,账物相符。爱护公物。食堂的一切设备、餐具有登记,有账目,不贪小便宜,对放置在公共场所内的任何物件(公家或个人),不得随便搬动或拿作它用。对无故损坏各类设备、餐具者,要照价赔偿。

做好炊事人员的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勤换、勤洗工作服,工作时要穿戴工作衣帽。炊事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无健康合格证者,不准在食堂工作。计划采购,严禁采购腐烂、变质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学校食堂还是参与学生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食堂张贴关于饮食卫生的画报,编写儿歌,好学好记,浅显易懂,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三、运用激励机制,在表扬中展开训练活动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针对弱智儿童也如同常人一样喜爱听人表扬,厌恶批评的特点,我们在就餐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比如对不剩饭菜,饭后餐桌干净,及时清洗自己餐具等,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但由于弱智儿童对语言的实际含义不是能很准确地理解,因此在表扬过程中,一味地用枯燥的语言表扬,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

这些孩子对于食物的兴趣是最高的,可以利用食物作为奖品适时给予孩子们奖励,有时也可以将奖品提升为红花,五角星,最终过度到简短语言表扬。在表扬时,我们从对某一步骤的表扬,过渡到几个步骤的肯定,最终到达完整步骤的奖励,使激励机制更贴近弱智儿童的心理需求,服务于促进学生健康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根本目的。

四、验收竞赛,强化练习,巩固提高

我们设置了几个竞赛项目,如文明就餐、饭前饭后洗手,洗餐具,并且放好饭盒后马上整理桌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项目。

通过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学生为了取得好的名次,就会自觉地强化练习。而验收合格后,也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

通过记录下来的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一看这个内容中哪个学生需要补课,一目了然。再进行纵向比较,这个学生的哪一方面比较弱,也非常清楚。我们根据弱智儿童遗忘快的特点,不断地反复训练,这是巩固和提高的有效方法。反复训练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对能力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强化;渗透各科反复交叉练习;要求把学到的本领运用于日常生活。

智力有障碍的徐同学在就餐时常把很多饭菜漏在地上,有老师戏称:徐吃饭时可以喂一只小鸡,饭后常常把饭盒扔在角落,让老师去找来帮他洗。在活动中,专门委派一个老师督促他洗饭盒,洗完后就奖励他一个棒棒糖,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他终于自己清洗餐具了,虽然每次洗的不太干净,但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由于他常漏饭,食堂师傅就每次给他少添一些饭菜,吃完了再添,不漏饭就实物奖励,一学期后他终于不漏饭了。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有反复性,需要教师具有特别的爱心和耐心、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去引领学生,监督学生。

五、结束语

这里的爱没有冬天,为智障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每位特殊教育者的名字都深深地刻在了学生成长的足迹中,他们残缺的身体因师爱而健康。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