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园融媒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

2019-09-10 07:22熊玲芝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融媒”传播时代悄然降临。“融媒”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互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互动性”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思”“想”。这充分弥补了传统的“宣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本文基于湖南科技学院学生媒体接触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结论和其他一些实际案例,围绕“融媒”时代这一新特性,从观念意识、思维模式和技术手段三个层面展开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融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019年3月18日,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更是引起全社会关注。以传统教育模式为基础,发挥“融媒”技术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创新地实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理念,无疑是对以上会议精神的很好体现。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融媒”是一把双刃剑,因此,通过分析“融媒”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探究其可能带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了思考探究。

一,“融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起怎样的观念?

在“融媒”时代,互动性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挖掘的介入点。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此出发,构建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网络平台,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内容传递者角色。有互动必然有信息反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后期还应该有效地收集在互动平台上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帮助自己及时地进行内容以及传授方式的调整。遇到反馈的不当观点,我们不应该像传统做法那样采取一刀切,而应当循循善诱;再者,网络平台具有透明化的特性,思想政治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其他学生针对不当观点进行学生间的辩论,真理总会越辩越明。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借鉴这种互动性。比如,基于对“如何让有意义的课有意思起来”这个思考,近日,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希勇老师为艺术班的学生带来一堂有意思的革命历史课。于老师让艺术生们以中国的革命和历史为主题,创作平面设计作品。在这堂课上,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作品,讲解创作理念。很明显,这种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参与,使得学生主动接受了优秀文化的熏陶。再有,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六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姚菊萍,用一堂活泼而寓意深长的班课,从学生自编自演的情景剧开始,引导全班寻找“青春期烦恼”的解决方式,给学生心灵种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二,如何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发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本文认为,构建适合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式。比如,乔布斯给生硬的科技产品(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添加了艺术元素,使他们大放异彩;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坚持本着简约易用的原则来设计微信,使得最普通的中国民众都可以方便迅速地学会使用它通讯,从而收获了上亿的注册用户,创造了社交APP的奇迹。设计一款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着重考虑多维度打造平台的竞争力,进而保持平台活力,从而,在这个平台上,保持自己与受众学生的长期有效的互动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刻把握青年学生的心理,了解不同受众对象的特性差异,从而充分挖掘出教育内容的趣味点,产出具有高度针对性和新鲜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有哪些新技术可以被借鉴到“融媒”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融媒”时代,传统的“宣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作为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包容的态度拥抱新技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了解并借鉴这些新技术,让“黑科技”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更好地帮助广大学生成才。本文针对广大学生学生在平时普遍接触和感兴趣的新技术展开思考,寻求这些新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结合点。

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催生了广泛飞速传播的信息流,在这个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还可以随时随地转变为“媒体人”,进行自身观点和其他信息的发送转播。显然,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和宣传性舆论引导。就当前而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化已经俨然成为了另一个主阵地。一方面,因为对互联网传播的信息进行监管从而确保其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价值观成本很高,这种情况带给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巨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这也带给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好的机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当今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即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成为可能。充分利用互聯网技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内容甚至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影响到更多的学生。

2.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渐渐地趋于成熟,也慢慢地为广大青年学生所青睐,VR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并在虚拟的世界里追求成就感的方式。最近,超高速的5G通讯技术改善了VR引起的眩晕感,更是为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往的不可能将慢慢变为无所不能,因此,它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地流行起来似乎是势在必行。虚拟世界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容纳叠加无限的内容。同时,本文认为,它提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发挥空间也是无限的,前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创造出适合该技术的教育内容,从而占领最直接主导未来广大青年学生思想的制高点,似乎也具有时代的必然性。本文构想借助VR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场景如下,当学生接触到一个革命史实或英雄人物时,他们不再像传统模式下那样通过阅读文字或听取老师口述讲解,然后在脑海中绘制对应的情景画面,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那个革命史实中,切身体会当时的氛围,与史实互动,甚至与历史人物跨时空互动。

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就是学校,终端就是课堂,能者就是老师。类似‘慕课’等教育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生动和个性化的教育,也意味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固定内容的学校教育正在向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员、任何内容的‘泛在教育’演变。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从现有的“以教定学”发展为“以学定教”,从“知识本位”发展为“素养本位”。

总而言之,在前期针对“融媒”时代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工作基础上,本文展开了创新思考,从观念意识、思维模式和技术手段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力图阐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融媒”带来的新机遇,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做好新背景下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完成从传统内容传播者到新角色的转变,认识到“融媒”时代的互动性特点,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这一特性。再者,要具有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充分调动自身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打造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最后,要创新地拥抱新技术,认识到新技术可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9日01版).

[2]《钱江晚报》(2019年03月22日A0018-0021版).

[3]《钱江晚报》(2019年04月07日A0004版).

[4]姜欣宇.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转变和教育方法探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7(09):47-48.

[5]崔建西,邹绍清.论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63-66.

[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7]翟中杰,鲁艳玲.网民思想信息获取方法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4(02):92-95.

[8]初春艷.信息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6):62-63.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7XSY001)。

作者简介:熊玲芝(1989—),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干事,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