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开放式数学教学

2019-09-10 18:34罗军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开放式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罗军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被动的学习无法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同样如此。目前数学教学提出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的落实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开放式;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却很少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没有将所学知识和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显然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为了能够打破教学现有的弊端,我们提出了开放式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将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联系到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大课堂,能够结合课前、课中还有课后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完成学习。那么小学数学的开放式课堂具体如何构建呢?下面将展开详细的阐释。

1 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要就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和外部世界相关的一些特征。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有着自身的规律性,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吸收和消化知识,外界的影响无法直接的嵌入到学生的认知中。由此可见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是认知主体,如果学生不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的。但是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会不断地增加,最后达到一个完善的程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逐渐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开放式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主体性原则。

1.2 过程性原则

在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伴随着知识的产生和发现等探究过程进行。老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知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引导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手脑并用。而通过实践也充分的证明了参与式的这种学习模式往往会比教师直接的理论灌输要有效的多。所以教师在开放式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整个教学的过程,这对于他们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下教师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习的主动权,甚至还包括了学生在课堂中教的权利,能够让整个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互相教授互相学习的课堂。

1.3 层次性原则

人和人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差异性,那么数学教学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学生的优势。因为每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而且每个学生在数学中表现出来的天赋也有所不同,不能够每个人的数学水平是相等的。在开放式的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解决的层次也千差万别。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进行分层的指导。这样才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讓每位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有所收获。

2 开放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

开放式教学的课前准备不是让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预习或者是复习,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搜集相关的信息,比如社会调查,网络搜索或者是一些小实验,以便更好的带到课堂中完成后面的学习。数学的知识都是从社会还有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因此社会中有很多的信息资源值得我们应用。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社会调查收集信息,这样一来也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关于数据收集这部分知识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然后课下搜集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事例这些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开放式课堂的课中探索

开放式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结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比如在进行测量角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钟表,让学生分别说出新闻联播、动画城这些栏目播出的时间,然后此时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最小角度,学生这时候会很积极的去探索答案,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在开放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给到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自主的探究。让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四边形的纸片,然后让纸片沿着直尺进行移动,画出移动前后的两个四边形,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图形平移的性质,学生这时候会进行积极地探讨。

新课改提倡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开放式的课堂同样如此。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和实践才能够真正的吸收和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几何图形的移动中学会观察并且独立的思考,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课堂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分类练习,让学生能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开放式教学的课后巩固

数学教学中课后的练习和巩固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的实践作业,比如结合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了数据整理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这样的一个作业任务。任务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反映出家乡的变化。每个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然后利用周末的时间去调查。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所选择的调查对象都是不同的,有的调查居民的电器拥有量,有的调查存款,有的调查家里的人均收入,同时学生所选用的数据分析图也不一致,有的是条形统计图,有的是扇形统计图。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获得了直接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了知识的同时,还树立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另外因为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作为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可以为一些学习上还不够的学生开辟新的课堂。比如可以在班级中组建一些兴趣数学小组等等,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5 结语

总之,当前的数学教学需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在开放式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詹翠娟.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探析[J].文理导航,2017(18).

[2] 刘志红.关于小学数学中开放式教学的有效运用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02).

[3] 许瑜.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红卫街办叶湾小学)

猜你喜欢
开放式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