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探究

2019-09-10 18:34罗慧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罗慧

摘要:初中是学生思想和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中学生的个人素养和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了青少年实现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青少年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初中阶段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养成,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思维品质,从而实现当代中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1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教学现状

1.1 应试教育思想严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老师以升学率为目标一味的要求学生的笔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大多采用倒灌式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讲解知识内容,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的听和机械的进行记忆,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变成一门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课程,完全达不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提高道德品质的课程预期目标,使德育教育变成了流于表面的一纸空谈。

1.2 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活泼躁动,情感意识和思维意识的逐渐形成,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发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收录了很多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优秀的德道知识,但是由于许多学校未能有专门讲授德道与法治知识的老师,导致学生和老师对这门课程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校园内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气氛不浓厚再加上教學方法的落后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现了脱节,严重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效果。

1.3 培养方法过于单调

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停留在口头教学上,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无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无法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意识,树立正确三观的效果。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只有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更加专注和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来引领学生在情境中燃起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积极的发散思维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学情境中学生逐渐建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意识到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面对问题时学会坚定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不盲从不退缩,不论从道德层面还是礼仪角度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素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比如针对时下 “老人摔倒了,究竟该不该扶” 这个热点时事问题,老师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既要肯定尊老扶幼、乐于助人的高尚道德品质,同时也要使学生清晰认识到复杂社会问题面前需要具备的基本法律常识,积极的去帮助别人的同时懂的遇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

2.2 注重情感引导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中,老师要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更加注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引导,增强师生间的信任,从而建立起亲密的互动关系,当学生发现问题、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减少学习阻力,提高德育知识的学习效率。

比如学习《守望精神家园》这节课时,老师可以采用情感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老师可以拿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当你遇到困难孤立无援时,是想有个人能够助人为乐,还是希望人人都冷漠的走过?在情感意识范畴唤醒学生对优秀传统美德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了德育思想的渗透,提高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3 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教学中,老师可以打破课堂局限,结合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和生活经验来组织一系列的系统活动,来拉近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生活中在学德育中更加积极乐观的进行生活,实现德育思想和知识的内化。在实践中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实现了中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

比如九年级学习《互助生命家园》时组织学生针对现在的空气污染现象进行资料收集活动,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究解决办法,并找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习惯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环境,环境保护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公共卫生,积极响应绿色出行号召,贯彻执行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从而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总结

初中是青少年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完善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实现了知识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惠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信息周刊,2019(10).

[2] 赵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初探[J].高考,2017(21).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