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9-09-10 07:22唐碧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

唐碧玉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老师也要改变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得到培养、锻炼和提升。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新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为重点,为的是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所谓创造性人才就是能创造、发明的人。而这样的人才的出现必须是在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之下的,因此,创造性思維在人的成长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期。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发表几点建议。

一、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精神动力。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对促使他们主动学、勤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被数学问题难住,如果此时不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方法,有方向的指点激励,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有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更谈不上主动创造。

所谓情感激励就是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激励学生,真心帮助学生成材。老师要走进学生生活,加强心灵沟通,同时自己还要爱岗敬业,以赢得学生和尊敬和爱戴。良好的师生情谊是激励学生的有利因素,老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和奇思异想要充分尊重,耐心引导,多给予鼓励。

二、利用数学美对学生进行熏陶

数的本质是美的,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数学教学中的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的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热情。数学发明创造的实质也就是对这种数学内在美的深刻认识。数学美包括对称美、曲异美、统一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数字审美原则作为一项重要原则,以数学美的思想方法为指导,挖掘数学美、利用数学美、开发学生智力,是最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在数学当中要让学生感觉数学美无处不在:秒趣横生的数学问题,丰富多彩的数学方式,精美绝伦的数学线性,巧夺天工的数学模型。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内容时,学生初次接触,抽象性很强,如果单一从概念上讲解,学生肯定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媒体辅助,展示一些精美的图片。如:飞机、蝴蝶、窗花等,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课后要求每人完成一份关于“轴对称”方面的小制作。从课内到课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美的享受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发挥想象、探究数学的奥妙,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创新,不是重复,这就是要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现在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善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老师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勇敢地进行思考、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尊重个性、积极评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一环,它是以扎实而丰富的基础知识为依据,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朝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寻求结果的思维方法。

(一)从一题多解中促进思维的发散性

数学关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从一题多变中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一题多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改变静止孤立地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让思维推向广阔的方向,训练思维的深刻性,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目的,这样更容易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一题目入手,通过不断变换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层层深化的做法,在学生开拓和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也要求老师必须根据大纲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重视学生逆向数学思维的培养

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创造中前进的。数学中的间接法 与归纳法都是发明创造的有效工具。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大多数的中学生,往往不习惯于或者不善于逆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数学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从正向思维过渡到正、逆双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连贯性、完整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数学中的定理有些是不可逆的,如“对顶角相等”,其逆命题“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就是假命题。但许多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例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平方差公式等。在教学中,对某些重要定理的可逆性进行探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关系着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系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着社会前进的速度、民族的强盛。作为初中数学老师,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霍福斌.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学周刊,2017(5):174-175.

[2]. 袁道强.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4):5-5.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