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

2019-09-10 07:22巴合提古丽·科来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

巴合提古丽·科来

摘  要:初中语文将读写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写作信息,在写作中抒发阅读感想,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读写意识,可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应了解当代初中生在阅读、写作上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丰富阅读的累积,促使学生找到写作的灵感,在创作环节感知语文的奇妙。融合情感体验阅读美妙,运用语言智慧创建情境空间,通过学生阅读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方式分析

引言:

讀写结合是语文常见的教学形式,通过阅读储备写作的基础素材,通过写作的形式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文学智慧与缺陷,在读写结合中同步化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应预留出学生独立阅读和写作的空间,鼓励学生拓展阅读的视野,积极地进行阅读联想,累积不同阅读题材下的写作技巧。在个性化的创作中,能够结合阅读中感悟的思想进行阐述,改变学生厌烦阅读、排斥写作的心理,让学生形成阅读和写作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独立思维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调

初中语文的阅读与写作任务安排较为机械化,相对的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枯燥,一般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去阅读思考,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或者学生表述的阅读意见也只能是教师满意的结果,而不允许学生提出其他的异议,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丝毫感受不到乐趣。部分语文课程安排很多的阅读练习题,让学生一板一眼地去寻求正确答案、标准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上很少能够获得阅读的帮助,他们缺乏灵感,或者说写作思路千篇一律,阅读中模板式的解答,写作中模板式的构建文章结构,很少有学生能够在读写环节出彩。

(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对任何学科进行学习时都会受到学习积极性的主观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为促使学生实现对理想成绩的获取,必须实现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手段的利用,促使学生带着主动性进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从总体上来说,学生较为认真学习的阶段往往处于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但是遭遇瓶颈后不会有动力对其继续支撑。

二、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一)情感教学

语文主要是情感的表达与流露,它不仅需要学生记忆,更需要学生对它深层情感的挖掘,并赋予语文更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名篇名作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在情感上与名家产生共鸣。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抓住了春的特点,描绘出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再提出大家对春天的感受这个问题。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再通过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和老师的讲解,学生就会对《春》这篇散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时,老师就要抓住时机,布置课下作业,要求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写作形式和情感表达。

(二)引导教学

初中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这个特质,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一些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留白,让学生在上课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进行填空。以《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可事先将原文中的形容词空出来,把句子抄到黑板上,让学生填空,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与原文的形容词进行对比。教师对学生填写的内容和原文进行讲解,分析原文的形容词好在哪里,并指出学生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借鉴和改进。

(三)延伸拓展

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既要注重课堂教学,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延伸拓展,通过课外的一些活动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延伸拓展的主要形式就是课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名著介绍、推荐等,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内容,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有限,而且学生学到的内容相同,在写作时也会雷同。因此,课外阅读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这方面应当发挥指导和推荐作用,为学生提供可读性高、内容丰富的杂志、名著、诗词、小说等,一些语言类的电视节目也可以作为推荐的内容,在提高学生修养的同时,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结合。

(四)深度剖析

对于好的文章、素材等,学生不但应进行积累和模仿,还应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在名篇佳作中,初中生容易发现和掌握的有衬托、比喻等,这些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具体而言,仍以朱自清的文章《春》为例,可以让学生先阅读,然后为学生剖析朱自清的写作方法。“花儿开了,叶子绿了”等,运用排比的手法;“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等,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阅读教学进行完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写作教学,如让学生对“秋”进行描写,结合在《春》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后,对这种手法就会不断熟练,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结束语:

当前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语文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核心课程,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也将更加全面深刻,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能力将得到提高,并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重视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祁明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104-105.  [2]李宏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尝试[J].语文学刊,2014(17):160-161.  [3]穆绮.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5(01):29.

[4]周春迎.分析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J].教育文摘版,2016(8):199-199.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