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2019-09-10 07:22李翔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

李翔

摘 要: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产生语言理解能力,文章的分析思考能力,衍生精神上的高尚追求,体现出小学生的纯真无邪。阅读可启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获得多层次的精神感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习惯、态度,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阅读的信息产生无尽的联想,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语文的美妙,形成独立的阅读意识,能够在课内课外积极地展开阅读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好阅读基础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应在阅读环节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和技巧,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下,能够展开独立的阅读思考,将阅读的知识与听说写几个环节的任务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消除阅读的障碍,养成阅读的习惯,将阅读当做是家常便饭,不再视阅读为学习任务,而是一种消遣与自我放松的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阅读观点,获得深刻的阅读体会。

一、深入解读文本,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阅读中学生不容易感知深刻的语文内涵,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让学生了悟文章的深层次寓意。教师可解读文本,并引导学生提纲挈领的分析文章线路,能够将问题抽丝剥茧,化解为较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在美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明确的定位,避免学生偏移阅读思考的轨道。教师应让其尽可能地挖掘出阅读的素材信息,一直有较为明确的阅读目的,从而结合课堂有限的时间去分析知识点,获得深刻的情感联想。如《一株紫丁香》的教学目标如果确定为“懂得尊敬老师”这样的目标就比较模糊,不如改为“知道老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疼爱,并能说说自己要怎样尊敬老师”这样的目标就更为具体,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巧妙引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的篇幅有的较长,教师应提取出其中较为有趣的元素,让学生对阅读先产生兴趣,对于整篇的阅读主题有一定的思路,进而在原文寻找答案。在具备较大好奇心的状态下,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索欲望也逐渐膨胀,这时候学生表现的通常较为主动,课堂的气氛也较为轻松。教师应该搭建起学生和阅读作品之间的阶梯,转变以往教学的单一结构。教师不仅需要深化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性的探究,而且要添加新的教学形式。对于小学生,教师应以培养兴趣和学习意识为先,势必需要让孩子带着兴趣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其学进去,利于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阅读教学也能督促教师,实时更新知识库,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双赢。比如我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三、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过程应该是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认真地读,理解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書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四、引导自主合作,提高阅读质量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积极性。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征、心里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后进生的“达标”学习,有利于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分工合理、内容恰当。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每个成员在小组里都要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有的负责学习记录,有的负责朗读,有的负责质疑,有的负责解惑等等。各种角色还要定期轮换,这样每个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各种锻炼。而选取合作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合作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评估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不可过于泛滥,防止学生流于形式。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其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阅读方面的教学,它作为小学语文的核心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分析以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爱民.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3):72.  [2]窦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14):127.

[3]刘凤玲.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2016(19):127-127.

[4]张悦.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名师在线,2017.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