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通”落网第一人戴学民:“出逃让我妻离子散”

2019-09-10 07:22王晓易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通天网消息

王晓易

外逃历尽心酸,想回国过完下半生

“我们正在吃饭,腾讯网弹了一条新消息出来,有一个同学看了,发现‘百名紅通’名单里有我。当时我还在跟人家喝酒划拳。”饭局在尴尬中散去

2015年4月25日,“百名红通人员”名单公布仅3天,就传来了首名嫌犯落网的消息,速度之快出人意料,也让落网的第一人戴学民备受舆论关注。

戴学民,“百名红通人员”第90号;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营业部原总经理,涉嫌挪用公款3300余万元,2001年8月出逃。调查发现,他经中国香港,到韩国,再前往中美洲东海岸的一个国家:伯利兹。1994年,他就通过投资移民获得了伯利兹国籍。然而,这还不是戴学民真正的目的地,他最终落脚是在英国。

在英国,戴学民起初希望在金融业谋职,但由于种种原因,谋职并不顺利。“英语不行,去了做内部分析研究的话,累得吭吭哧哧的。搞研究的都是年轻人,再一个眼睛也不大好,老眼昏花的,爬格子也受不了。我那点儿收入,那就是穷人。”戴学民回忆。

戴学民在伦敦市郊租房居住,他出逃时只带了少量的钱,一度交付房租困难,后向朋友借钱周转。拮据的生活背后是家庭矛盾的爆发:“妻子只要一进家门,就不停地抱怨、吵闹,我几乎晚上都不能入睡,最终她提出离婚要求,我只能同意,儿子也判给了她。外逃出国导致妻离子散,这是我人生的又一大悲剧。”

在生活中,他也觉得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在国外,不管你走到哪里,总会时不时地想念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朋故旧,没有亲情联系,就像断线的风筝四处飘荡,没有归根之感,孤独无助的感觉常常产生。”

戴学民在英国生活得并不如意,但此时对他的追逃也并不顺利。这也是十多年前许多外逃案件面临的普遍情况,一旦人逃出了国门,往往办法有限。

时任南京市检察院工作人员潘淑平说:“戴学民本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工作经历丰富,有较强的海外生存能力。而且追逃追赃工作中往往是那些外逃时间短、在国外立根未稳的比较容易追。随着时间推移,追逃的难度随之增加,所以长期以来追逃工作进展缓慢。因为当时的条件限制,我们不知道他到了英国,只大概知道他到了伯利兹,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通过公安部办理了一个红色通缉令,但是始终没有消息。”

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追逃追赃工作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2015年,“天网行动”启动,追逃追赃工作开始重拳出击。中央追逃办从此前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过“红色通缉令”的人员中,重点挑出100名,以“百名红通”的醒目形式,于2015年4月22日向全球集中公开曝光,戴学民就是其中之一。

潘淑平说:“22号公布的,23号晚上有紧急情况,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了消息。”

更让人吃惊的是,戴学民此时就在国内,这个消息是从上海传来的。原来,在上海边检总站,“百名红通”公布的当晚,一场排查就已经展开。上海机场是出入境的一大口岸,工作人员连夜将这100人的照片,运用刚研发出来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出入境人员数据库里进行比对。他们的通宵努力没有白费,果真发现了不止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其中之一,就是在2014年10月,有一个持英国护照名叫“乔弗瑞·戴”的人入境,和戴学民高度相似。而且,没有查到再出境的记录,他很可能还在国内。上海市追逃办将线索紧急上报中央追逃办。

这个发现完全准确,“乔弗瑞·戴”正是戴学民。本应在英国的戴学民为什么会出现在国内呢?原来,他躲藏多年后,渐渐产生了悄悄回国生活的想法。“国内毕竟发展得好。我去英国的时候,可以说一个星期看不到一则中国消息。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消息慢慢就多了,中国出口的东西多了。再过两年,超市里买吃的东西,像水果、蔬菜都有中国的了。老了,还是想回来。”

2009年,戴学民试着用英国身份第一次回到中国,似乎没觉得有什么风险。此后他多次往返,感觉越来越安心。2014年10月他再次入境后,在老家安徽住了下来。直到2015年4月“百名红通”的发布,打破了他看似平静的生活。

戴学民说:“当时我们正在吃饭,腾讯网弹了一条新消息出来,有一个同学看了,发现‘百名红通’名单里有我。当时我还在跟人家喝酒划拳。”和他吃饭的人此前并不知道他被通缉,最终饭局在尴尬中散去。戴学民心神不宁地回到了合肥的海顿公馆小区,这是他在安徽的落脚地。他既觉得不能久留,又不敢贸然出境,举棋不定。

而另一边,抓捕行动正争分夺秒地展开。中央追逃办接到上海市的报告后,立即召集外交部条法司、公安部经侦局进行研究,作出部署,通知江苏省追逃办立即组织检察、公安部门力量,赶往上海协同作战。两方追逃人员联手分析、共同调查,很快判断出戴学民可能潜回了老家安徽。中央追逃办立即协调安徽省也加入行动。

安徽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总队长薛跃回忆:“4月24日下午1时左右,接到这个指令以后,我们迅速地组织力量,对这个人实施抓捕。”接到指令后,安徽省和合肥市两级追逃办迅速组织人员,采用多种手段展开摸排,查找戴学民的行踪。4月22日名单公布,4月23日发现线索,4月24日晚就锁定了戴学民所在的小区,4月25日进一步确定具体房间,下午实施抓捕。追逃人员到来的速度,显然超出了戴学民的想象。当天晚上,戴学民被押解回南京市。戴学民也成为被收入“天网”的“百名红通”第一人。

落入“天网”后,戴学民的情绪显得格外平静,他说,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早已心中有数。在忏悔录里,他这样写道:“我也有回国过完下半生的梦想,所以决心回来,不管结果怎样,我也必须回来。”的确,对于每一个仍在外逃的嫌疑人而言,他们终难逃脱法律的制裁。

2016年7月12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依法判处戴学民有期徒刑6年。一审后,戴学民不服判决,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16年12月30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维持原判。

猜你喜欢
红通天网消息
网 购
一张图看5G消息
厉害了!中国“天网”
起念
晚步见道旁花开
“百名红通”归案40人25人自首
百名红通人员
DNA编织人体“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