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5+X”全课程体系实现“新学校教育”办学理念

2019-09-10 07:22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评价

多年来,东胜小学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确立“新学校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学校围绕“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这两个问题,深层次剖析得出结论:人是生活的人,教育应该是生活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生命状态,那么课程改革注定难以高效。把握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可以做好“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实现“让每一个学生行走在不同的路上”的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保证基础”指全面实施国家课程,“发展个性”是根据学校实际与国际课程接轨,构建“5+X”全课程体系。“5”指的是五个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一手钢笔好字,培养学生一口流利的外语,培养学习一些文雅气质,培养学生一种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一项健身技能;“X”则包含了支撑五个培养目标达成的各项课程。通过课程形态的创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根基的现代公民,把学校建设成值得师生依赖和回味的生活家园,将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学校发展成为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社会满意的“新学校”。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改革最终应发生在课堂上。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进行了课程体系重构,完善课程形态,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重构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以更加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学校秉承“注重母语、强化外语、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办学思想,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别在母语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国际化课程体系、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体艺课程体系等做出尝试和创新。

(一)母语课程体系

学校关注学生母语学习全过程,母语课程体系(如图1)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四个维度延伸开去,以绘本阅读及识字实践活动(如班级识字歌等)突破识字关,尽早扫除学生阅读障碍,力争及早进行阅读。

按照教育部书法教育进课堂要求,我们使用部编教材,规定3~5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软笔书法课。除此之外,学校增加晨练、午写15分钟的软笔书法、硬笔书法,让学生进行书写姿势正确、书写速度与准确美观的练习,还增加活字印刷等活动课程,学校对优秀书法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

学校开展“一主两翼”主题阅读实验研究,借助国家部编语文教材,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开展批注式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学校以戏剧课程、绘本课程、群文阅读等形式解决学生阅读深度体验的问题,并将思维导图引入写作,探索“六段三线”的写作方式,提倡学生博客写作,改变作文评改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质量。

(二)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注重开发红色课程,注重仪式教育,建设包括国际节日、民族节日、校园节日在内的节日课程,形成内涵丰富的德育课程体系(如图2)。同时,学校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与博物馆、消防队、气象局等社会实践基地体验,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全方位地体现“文化多元化”目标。

(三)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合理利用教师资源,建设多间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教室,精心打造魔幻厨房、好莱坞影院、雷雨剧社、红舞鞋街舞团、乐创机器人、弯弯乐、时尚羊角球等近30项特色学科综合实践课教室,以“走班换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一次次新鲜的体验中开阔视野,触摸生活,寻求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学校将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游学、地方课程有机结合,综合化实施课程,构建了东胜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四)体艺课程体系

体艺课程体系(如图3)包括了国家课程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同时,学校整合地方课程“人与自我”的内容,每周开展学生健康心理团队活动;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神奇的纸雕”,引领孩子感受古老的纸艺文明;学校还要求用每天的大课间时间完成校本课程“太极功夫扇”。除此之外,“面塑课”“电钢琴”“非洲鼓”“瑜伽”等校本课程均以每周走班换课的形式来实施,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结识新的学习伙伴,见识新鲜的学习内容,收获全新学习体验,其想象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五)国际文化课程体系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民族的精神、世界的眼光,就要有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因此,我校在课程构建上努力与国际课程接轨。第一,学校开发“双语生活”校本课程,由外籍教师的外语活动课完成,让学生感受国际文化;引进“双语阅读”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学生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二,学校将“软式棒垒球”校本课与体育课互相融合,重點培养学生运动礼仪、团结合作的精神;“乐创机器人编程课”“创客空间主题教室”顺应创新2.0时代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趋势,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增加学生思维敏捷性和动手能力方面取得突出效果。我们也应用PYP课程思维方式,即以探究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倡导跨学科主题探究,突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线,为学生提供探索未知世界的框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了积极的态度。

学校以“把我们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我们研究的成果指导行动”作为工作思路,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的原则,在课程建设实施中,我们开齐开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创新校本课程形式,尝试走班换课,即每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五下午依次设定1~6年级学生走班换课时间。学校设定“课程超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项课程,班主任组织协调,学生每星期进行重新选课。

课程实施中,受益最大的是学生,他们通过学习新事物、新技能,并在新的集体中交流合作,学生眼界更加开阔,学习更加富有激情,学校成为他们喜欢的地方。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如何进行这一课程体系的科学评价。我们在做好学生基础学业档案的留存基础上,以校史馆记录学校发展;以手册评价兼顾学校评价、家庭评价、学友互评和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以“乐考”阶段性评价与“护照式”发展评价相结合,让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给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的空间,激励学生自省、自律。学校做到全面、真实、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总之,学校坚持走课改兴教之路,以“品质教育,学在东胜”为战略目标,理性规划办学方向,大力构建探索“5+X”全课程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学生培养目标,并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区域内公平、优质、多元、特色、个性化的教育品牌校。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评价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