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悦”文化为引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2019-09-10 07:22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作业

盘锦市大洼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48年,现有教学班70个,在校学生3217名,教职工234人。多年来,学校本着“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全面加特长人才”的办学理念,以“悦”文化为引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为关键,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率为灵魂,通过“理念创新引领—校本教研带动—规范常规管理—教学策略联动”的课改思路,焕发“实小”人的生命活力。

(一)备课管理供保障

我校在备课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建立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复备、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坚持“四定”“四备”“四统一”。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四统一: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进度,统一单元练习。

(二)立足课堂增实效

教师遵守“十字”方针,即“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方法‘活’,手段‘新’,活动‘勤’,考核‘严’,辅导‘细’,负担‘轻’,质量‘高’”。

学生遵循“四三”原则。学校倡导“三自”、鼓励“三动”、实现“三会”、发展“三维”。“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三动”即动脑、动口、动手;“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

课堂推行“四六”模式。我校积极探究“四段六步分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前预习是基础,点拨释疑为主导,自主学习是主体,分组合作是关键,展示交流是平台,能力提升是根本”的理念。

“四段”即预习、自学、展示、检测。“六步”即复习铺垫,预习交流;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自学汇报,互相交流;精讲点拨,释疑探究;自测互评,课堂总结。

(三)有效作业轻负担

1. 改变作业形式,富有多样性

我校根据学科特点和年龄特征,布置一些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作业,如结合所学内容建议学生完成课本剧表演、写观察日记、和家长一起读、寻找身边的数学等作业。

2. 创新作业内容,体现开放性

首先,在教学目标引领下,教师精心设计布置常规性作业;其次,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如我们在开展“爱家乡”主题教育周活动时,学生通过绘画、创编手抄报、诵读歌谣、唱家乡歌曲等多种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改进作业要求,突出分层性

我们从改革作业的形式、内容、要求和设计等方面入手,倡导设计多梯级的“超市型”分层作业。如基础训练类:必做题(所有学生完成);综合运用类:选做题(中等层次以上的学生选择完成);拓展探究类:提高题(优等生选择完成)。以此增强作业有效性,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够得着”,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实践中,我校不断拓宽特色教育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自己的品牌。

(一)创新国家课程形式,满足学生兴趣需求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课程。在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我们在二、三、四年组对体音美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我们将体音美三个学科建立菜单式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如:体育学科设置乒乓球课、羽毛球课、篮球课、跆拳道课等14门专业课;音乐学科设置舞蹈课、声乐课、表演课、管乐课等13门专业课;美术学科设置国画课、手工课、服装设计课、泥塑课等12门专业课;二至四年级打破班级界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程,发展专长,张扬个性。

(二)建立校本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自身特长

我校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落实校本课程,既有全面铺开的剪纸课和国学课,又有各具特色的活动课。

1. 校级社团活动课

我校的校本课程经历了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做到定人、定时、定地点、定内容,长期坚持训练,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规模上,由原来的田径、乒乓球、器乐、合唱、书画等十几个小组发展为囊括音乐类、体育类、实践类的51个校级社团。

2. 班级特色活动课

根据学生的自身特长和兴趣,各班成立了班级特色小组,无论是泥塑、贴画还是书法、绢花都展现出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真正实现“人人都参与,个个有特长,班班创特色”的目标。

(一)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活动,每周四下午为“集体教研日”,放学后,各学科组和年级组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校本研训活动。领导做到以身作则,带头听课、评课,组织教师研讨,教师通过开展说课、备课、讲课、反思、评课等活动,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我校还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研究课”“成长教师观摩课”“新教师汇报课”等活动。

(二)承担科研课题,提升科研能力

我校遵循现实性、科学性、新颖性的选题原则,从小题目入手,做大文章,以小见大,以小见深,发现规律。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培训会,定期聘请专家来校做报告或座谈,指导学校的科研工作。目前,我校有区级以上立项课题6个,校级课题11个。

我们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采取综合性、鼓励性评价的办法,积极倡导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家长参与的合作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我们综合考察教师师德表现、专业发展、工作实绩等方面,体现轻负担、高效益、强能力的素质教育的导向性,把日常备课、上课、作业及参加各类活动等过程性工作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中,不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从学生身上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提高了自身素质,能够勇于展现自我;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即日益壮大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初见成效的分组教学模式。

课改的路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期待师生在课改中快乐发展,学校在课改中蓬勃向前。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作业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快来写作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