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空间治理的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2019-09-10 07:22王磊董丹丹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磊 董丹丹

摘 要:网络空间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社会舆论舞台的安全治理活动,需要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主导网络舆论的话语权,依靠法治手段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而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通过优化校园网络平台,打造校园精品文化工程,发挥先进模范效应,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方可有效遏制各类网络文化垃圾与西化意识形态的渗透与传播,抵制多元价值取向的诱惑与冲击,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文化的政治认同感与实践参与度。

关键词:网络空间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类日常交往、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如今网络空间作为人类共同活动的虚拟场所,其信息资源和文化传播的广泛性,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是互联网空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塑造提供更加有效的新载体和新平台,另一方面是复杂网络空间中良莠不齐的文化信息资源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净化和整治,轻则腐蚀网络文化参与者的思想灵魂与价值观念,重则危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引发社会的动荡和不安[1]。国家作为网络空间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应该积极探索促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健康发展的管控模式,将网络发展的积极成果惠及人民大众。而从国家、社会、个人三大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广大人民思想价值共识的中国时代精神,以塑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社会意识的规范引导和有机整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网络空间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社会舆论舞台的安全治理活动,需要各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主导引领网络舆论的话语权,遏制各类文化垃圾与西化意识形态的渗透与现实传播,抵制多元价值取向的诱惑与冲击,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文化的政治认同感与实践参与度。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的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工作都是高校一项触及师生思想灵魂的重要工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就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根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石恰恰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是对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集中理论诠释和行动展示。而做好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网络空间治理具有同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维护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的现实需要[2]。

如今,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里,多样的信息资源传播途径突破了传统时空的局限性,使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能依据自身的爱好兴趣与价值理念对相关的时政热点新闻加以评论,而这些带有个人独特见解的言论,如果夹杂大量非法目的和错误价值取向就会对社会舆论起到误导效应,给社会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威胁[3]。而更值得重视的是网络空间中的某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境外服务器开设新闻网站公开诋毁党的领袖人物与社会主义制度,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和错误的人生价值观,质疑时代楷模的真实性,以在互联网中散步政治谣言、煽动社会敌视情绪等方式恶意攻击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的网络空间治理和主流意识形态宣教任务显得愈发紧迫。

(二)提升网络空间参与者素质的必经环节

要创建系统完备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塑造正确的网络价值观需要以提升网络空间参与者的网络素质为依托。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重视大学生互联网参与素养的培育,广大高校学子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网络空间言行活动的标准,并严格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来分辨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真正做到在网络空间中自觉抵制带有政治企图和非法目的的错误意识形态言论,不参与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发布和传播各类未经证实的敏感信息,在网络社交活动做到诚信文明守法[4]。

(三)打造民族网络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时下,互联网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运行发展规律。社会生活领域中民众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这意味着核心价值观的打造与培育能够对社会文化自身性质和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从文化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资源和价值元素,以此为指导来带动网络文化建设,必将促进各种优秀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创新,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将互联网文化传播纳入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渠道,并用多种途径渗透传播于网络空间,能够净化和引导网络文化环境[5]。而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又可以对广大网民的网络言行、价值评判准则产生积极的导向效应,进而帮助网民在现实生活中以主流价值观及其规范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可以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文化建设,对于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扩大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四)构筑起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思想灵魂

网络空间作为一个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虚拟场所,其安全治理需要以正确的价值理念作为思想引导,这样才能有效抵御网络空间中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广大网民尤其是大学生在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环境中生存交往。当前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倡导的是民族富强民主和社会公正,它能很好地体现和覆盖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群体的基本价值诉求,也能整合和矯正现实与网络社会中的非主流价值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公民的利益需求和价值愿望,确保网络空间公共秩序的良好运行,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网络文化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困境与原因

复杂的网络文化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与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严峻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和复杂多变的网络文化形态,高等院校已经充分意识到主流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治理中遭遇的现实困境以及给大学生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带来的严重挑战,为此,深入剖析现实及成因是后续采取积极有力应对措施的重要前提。

(一)网络文化环境中主流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困境

1. 低俗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大肆传播

网络空间中的某些非正规传播媒介和信息发布者,为了增加网站论坛的点击访问量,获取巨额的经济利益,往往通过夹杂散布包含低级趣味的色情、赌博、虚假信息来吸引部分受众群体的眼球[6]。例如,智能手机中的微信中存在着较多以发布低俗小道信息为主的订阅公众号,有的涉及诸如地震、疫情的假新闻甚至一度引发短暂的社会性恐慌;而很多知名网站的链接广告中都夹杂着大量色情和暴力网游信息,一些所谓的名人微博还在大肆地传播非主流的虚假低俗信息和奇谈怪论,此类低俗文化利用了网络空间道德法律规范的监管漏洞,打起了擦边球的游戏,给广大网民,尤其是未成年人和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2. 网络空间中网民盲从现象较为突出

微时代网络社交软件的频出,成为汇聚网络文化信息传播和生成的重要载体,这一方面使得网络空间交往变得更为频繁、自由、开放,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非正规化[7]。很多网络亚文化群体是因为众多拥有相同志趣爱好的网民聚集而成,每个亚文化群体在网络空间对其群内成员的影响力不可低估,而广大网民可能在网络社交生活中受到多个亚文化群体的所谓“潮流”时尚信息的影响,成为亚文化影响的盲目随从者和信息传播者。如果网民的道德底线一旦没有坚守,成为非法利益集团进行信息炒作、造谣、传播负面信息的工具,会对主流社会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冲击,从而干扰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危害。

3. 网络文化產品缺乏规范的价值标准

在传统文化传媒时代,社会的文化传播是受到权力系统宣传主管部门的审核和监管的。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会在不同程度上映射到大众文化产品中,如电视广播、文学艺术、报刊杂志等。而在网络空间中,由于虚拟性、自由性等因素使网络文化产品异常丰富,如网络游戏、各类网站、网络影视等涉及的文化生产与传播的主体非常宽泛,里面既有社会权力组织,也有企业私人机构等,这让网络文化产品本身呈现良莠不齐的发展态势,里面所夹杂的碎片化、娱乐化、感官化的信息资源已经不同于传统文化传媒时代生产和传播的文化产品。当下,盛行于网络空间的文化产品由于缺乏规范性价值评判标准而产生的乱象非常多,借助各类娱乐感官刺激和刁侃方式来吸引网民眼球[8]。例如,近年来大量网络女主播利用色相和所谓的才艺争当网红谋取经济利益,一些网络游戏充斥大量血性暴力画面,让很多大学生网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这些缺乏正确价值观引导与规范的快餐式垃圾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博取的点击率和危害程度不容低估,由此对主流价值观念形成的消解和挤压效应较为明显。

4. 网络空间中网民存在严重价值困惑

网络文化中的多元价值观通过种类繁多的网络文化产品表现出来,而多元的网络价值观又造成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持续性增多,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络文化环境,致使广大网民对主流价值观产生质疑和困惑。调查显示,网民在复杂网络空间中的价值迷失与大量滋生的文化盲从现象是同步的,文化价值取向上的盲从所引发的价值困惑将加剧现实中更多的网民从事文化盲从活动,消解主流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力与公信力,影响网络空间治理以及文化自身的发展,如若不及时果断采取应对策略,将为网络低俗乱象和文化盲从者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

(二)网络文化中主流核心价值观塑造困境的原因

网民在多元混乱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出现大量文化盲从现象是有其现实原因的,主要还是在于外来文化产品的侵蚀和自身网络监管和空间治理不够。

首先,监管法治不健全与网络空间治理不力。网络空间治理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它是相关监管部门的专业人员对虚拟空间中从事相关活动的全方位审核和管控。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网络空间媒介传播的信息涉及面非常地广泛,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网络文化系统[9]。所以,健全相关的网络空间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当下,我国网络空间治理尚处于摸索阶段,各地区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了治理细则,但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标准,治理能力经验上的不足和现实存在监漏洞,又导致网络文化中的乱象和盲从事件层出不穷。同时,相关的网络文化监管立法并不健全,这就难以彻底禁止和扼杀网络空间的违规活动。

其次,网络空间内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当前,国内网络涉及主流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活动相对匮乏,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大量逐利者忽视了文化产品的生产质量,而部分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中寻求低俗需求,助长了文化垃圾的泛滥。例如,一些大学生网民在网络空间中散布“求包养”、“屌丝”、“高富帅、白富美”等低俗网络言行。因此要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强化思政教育,用主流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引导广大网民远离错误价值观的低俗网络文化,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让他们选择包含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产品,如若忽视此项宣传教育活动,势必助长网络空间多元价值观的滋生和混乱。

最后,西方资产阶级网络文化产品的侵蚀。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价值观涌入了国内文化市场,尤其是在缺乏监管的网络文化中充斥着大量包含利己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念,比如,在一些盛行于网络空间的好莱坞电影和日韩动漫音乐文化中就赤裸裸地含有类似的利己价值观,不断侵蚀大学生的思想灵魂,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发展,破坏了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的民族文化传承,扰乱了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格局。

三、网络空间治理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策略

(一)依靠法治手段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

网络空间中低俗文化之所以能够滋生繁衍传播,主要是因为网络监管立法存在制度性的缺失,由于没有相关的法条禁止规范,一些垃圾文化参与者误认为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什么文化都可以生产,什么文化都可以传播。首先,必须从源头上立法整治网络文化空间,从网络安全到网络文化的各方面都要健全相关法律规范,让网络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遵守明确的法律底线,对网络空间治理有所畏惧,使其在网络空间的所有活动受到法律的规制。其次,高校应强化网络法治管控,必须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网络空间法律意识,让大学生自觉抵御低俗垃圾文化的侵蚀,让更多的网络受众意识到虚拟的网络社会也是要受到国家法律监管的,并非可以为所欲为[10]。最后,加强网络法治管控必须要加大网络违规的惩戒力度,让违规违法的网络文化垃圾生产和传播者都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二)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媒介素养是网民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时,主动参与信息辨识、剖析、遴选、质疑以及判定的能力。高等院校要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纳入高校通识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内容,开设专门的讲座课程,向在校大学生讲授网络空间伦理道德,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虚拟网络空间的善恶美丑,增强对网络海量资讯的识别解读力和鉴别遴选力,提高对负面信息和不良诱惑的自觉抵制力与自控力,以主流价值理念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确保高校大学生不再轻信网络谣言和小道消息,不参与发布传播涉及错误虚假信息的言论,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总之,高校应全面认识网络信息空间社会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努力化解负面效应,改进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提升校园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三)优化校园网络平台,打造校园精品文化

近年来,众多高校兴起的以弘扬正能量为主题的网站和微信群空间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载体。很多学校已经创建出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广泛号召感染力的思政教育“两微一端”网络平台。这些以正确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为根本、将传统思政教育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素材,形成富有特色和趣味价值的网络思政教育课堂,无疑增强了主流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网络空间的影响力。一些校园精品文化内容不但将社会时政热点问题的理论诠释与核心价值观的精彩解读放入网络空间,及时推送给学生传阅,而且着眼于大学生日常关注的校园生活和网络传播方式,以动漫设计、影音视频、微小说、流行歌曲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宣传核心价值观,在寓教于乐中让高校大学生潜移默化地认同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

(四)发挥先进模范效应,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

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学生生活,重点挖掘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事迹。要借助校园网络媒体的宣传力量,弘扬先进道德模范人物,如爱国报国的时代楷模黄大年、敬业奉献的劳动模范郭明义、诚实守信的时代模范黄大发等等。他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都是诠释和践行主流价值观的经典人物。要通过榜样的力量弘扬时代的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求真向善寻美。同时,校园舆论宣传要以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校园生活为原则,挖掘高校学习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与凡人善举,使学生更易受到感染和信服,引导广大学子学先进、扬正气,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要求嵌入自身生活学习过程之中,拉近主流价值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參考文献:

[1] 李爽,周玲微,刘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长效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7):80-81.

[2] 曹卢,赵凯琦.微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现实检视与创新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88-92.

[3] 胡雪文.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提升研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8,20(4):63-67.

[4] 方娟.基于意识形态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7):38-39.

[5] 牟文谦.微文化对大学生自主发展的消极影响及引导策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4):110-116,129.

[6] 刘素贞.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特点与教育路径[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25(4):81-87.

[7] 葛大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结构和治理逻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4):86-93.

[8] 宋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的现实路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

[9] 冷文勇.网络“微”时代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10] 李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析[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8.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