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9-09-10 07:22苟文强
天津教育·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导学数学教师

苟文强

本文简要阐述了“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剖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强调了“问题导学”模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对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这一门学科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小学阶段是每个人人生中重要的启蒙阶段,如何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问题导学”模式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有效思路。

一、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是一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归纳出重点、难点与疑点,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具体学习情况,在进行教学时,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模式,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问题导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进行逻辑思维的锻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充分掌握课堂知识,巩固知识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因此,“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二、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重要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学好小学课程,有利于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互联网时代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要求人们要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一定的数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精神,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水平,促进自身未来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奉献。数学这一门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成为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与艰巨任务。在小学学习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这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优良素质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因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前期,充分地研究教材,然后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學手段,让学小学数学的教学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活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弊端。

(一)教学方法过时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采用板书展示、知识灌输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这不仅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师也不了解小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不知道小学生具体掌握了哪些知识,欠缺哪些知识。除此之外,单向的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也难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小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分散注意力,从而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呈现单向无反馈的教学模式,枯燥的学习课堂很难让学生全程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尽可能选择多种途径方式、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效率,比如教育游戏,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兴趣,感受到学习中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模式落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理念的影响,仍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在完成了课堂教学后,小学教师就直接给小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或者直接让小学生进行下一轮的预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单向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反馈较少,学生不能够有效的参与到课堂之中,这种枯燥的学习氛围,并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要注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在多彩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学。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较为分散,所以教师要能够通过加强对于课堂的控制促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往往会生搬硬套所学的案例知识,套例子来完成课后作业,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而在考试和实际生活中,小学生难以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制约了小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小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与增强。

而小学数学教师直接给小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小学生并不清楚下一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往往陷入盲目预习的状态,只会把教学内容简单过一遍,不仅降低了预习效果,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继而,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投入内容学习上,通过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开动脑筋,促进问题思考,这将能够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做好自主预习工作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具体学习情况,结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好课堂提问的教案。并且小学数学教师要准备与设计好问题,让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预习。并且搜集好小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产生疑惑与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惑与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加减方程的教学时,先让小学生对课本里的加减方程案例进行自主预习,并提出与案例相关的问题,让小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如课本案例中,在跳高比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小刚说道:“我的跳高成绩是1.39米,比第一名小军少0.06米。”求解小军的跳高成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如何设置方程的未知数?未知数用什么字母表示?如何用含有未知数的方程表示小军的跳高成绩?如何求解案例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预习,让小学生对即将要进行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更好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打下基础,让“问题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课前起到前瞻性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会独立地思考、解决问题。

(二)“问题导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基于“问题导学”模式,利用问题帮助小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与信息》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问小学生一些生活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急救、火警、消费者投诉的电话号码分别是多少吗?”小学教师通过对生活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提问,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向,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基于“问题导学”模式,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与学习。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圆台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可以先问学生一个关于圆的问题:“圆跟三角形、正方形相比,有什么特征呢?画一个圆需要知道圆的什么数据呢?”并且利用教学工具,用粉笔在黑板上点出一个点,围绕着这个点均匀旋转一圈,画出一个圆,从而引导小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在小学生回答出“圆的特点是没有边,要知道圆的半径和圆心才能画出一个圆”的答案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台,继续向小学生提问:“我们可以把这个圆台看成是几个圆相叠加呢?圆台的上圆和下圆的半径和圆心有什么关系?我们怎么用圆画出一个圆台呢?”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圆的知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顾与温习,并且顺着学生的思路,向小学生讲授圆台的几何特征与相关的数学知识,不仅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总结数学知识规律,在考试中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

(三)鼓励学生提问,能够对知识产生质疑精神

我们都知道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質疑,是一种新的问题学习的开端。俗话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提问,通过引导他们提出各种问题进而激发他焖鸡一步的探索思考,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使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这将会促使更多的学生提问产生,“为什么规定四年一闰?”“为什么2月只有二十八天?”“为什么有的一年366天?”这些问题在教学中都有可能被问到,教师要能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问题导向”尽可能帮助学生解答,但是出现的一些扰乱课堂秩序或者影响课堂进度的提问,教师可以和学生商定在课下处理。由此,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够让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这将会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积极进行问题思考

在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上看待数学问题,并且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思考。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师在讲授“方向与位置”一节内容中,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这一章节中典型的特点就是文字表达过于繁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字换成图像,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对位置和方向能更好地辨别理解,这种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在数学的问题应用题解题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应用题的题干问题,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题目已知条件进行梳理,对提干中的条件通过用已知求未知的方式或者通过反向推导的方式得到想要得到的结果。也可以使用从整体看部分的方式,在整体中将各个要素进行割裂和对比,也可以用这种思路来解决数学中的应用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方式在帮助我们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基于“问题导学”模式进行课后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一节课堂教学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这节课中,你们学到了什么?”鼓励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节课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这不仅能让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到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在下次教学中帮助小学生掌握所欠缺的知识,解决小学生知识短板问题,从而帮助小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巩固数学知识基础,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增强逻辑思考能力。

五、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要对“问题导学”模式的基本概念与内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做好自主预习工作,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在课后基于“问题导学”模式进行课后总结,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小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促进小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导学数学教师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我是小导游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