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代教育者的师道

2019-09-10 07:22郭润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0期
关键词:教育者笔者家长

郭润霞

从教二十余年,笔者由当初步入工作岗位时的懵懂无知、踌躇满志到今天成熟安详又饱含沧桑。面对工作,也从刚入行时的热情高涨到今天的思考和沉淀。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必须先问道、悟道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只有摆正教育者的身份、位置,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

笔者报考了师范,成了一名教师。刚出来工作,淳朴的农村家长,不管在菜市场还是在马路边,不管在书店还是走过偶尔碰头,只要知道笔者是老师的都无不尊敬热情地叫声“老师好”。“老师”这一称呼一度让笔者感到骄傲,随着时代的进步,独生子女的涌现,人们对孩子的宠爱,生活条件富裕,观念的转变等,年轻一代对“尊师”观念越来越淡薄,别说孩子,不少家长见了老师头都不抬,有的更是视而不见。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笔者意识到了教育是一种长久性工作,它需要教育者的恒心、决心、爱心,需要你不断地接受新事物,需要你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家庭、学校、社会,老师、学生、家长等各种关系,需要你承担各种各样的压力。时代在进步,当年师范学的教学理念显得如此苍白。二十余年来,笔者不断进修,提升学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积累经验。虽然要照顾家庭,但依然不断充实自己,调整心态,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提升人格魅力,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家长、教育学生,时时警醒自己:师者,人之表率也,育人者,必先育己。

俗话说:“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明白为人师表的重要性,重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对怎样的学生,笔者都会冷静处理学生的事情,学生的大摩擦、小矛盾,对他们而言都是大事,处理他们的“大事”笔者尽量做到公正、公平,遵循集体利益为先的原则,从他们的心理健康出发,对他们谆谆诱导。近六年,笔者带的都是同一个班,从一年级跟到六年级,笔者和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甚至比家人还要亲。长时间来,笔者班形成了积极向上、凝聚力强、勤学互助的优良班风。

记得在笔者班有个女生,由于遗传因素和家庭原因等,有自闭的倾向,几乎一天都不见她讲一句话,一、二年级每天都要妈妈送到学校门口,与学生有一点点的接触,都说别人欺负她,整天不是丢失东西就是弄湿衣裤,不是跌伤就是偷别人东西。家长一心护着孩子,不管什么事总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其他孩子“兴师问罪”,大声吆喝。久而久之,人人都远离她。再加上她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和上、下、人等几个简单的独体字,其他什么都不懂,于是,班里调皮的男生背后取笑她。由于有妈妈做依靠,该女生还如初进幼儿园的娃娃一样,每天要么不许妈妈走,要么要妈妈坐在她旁边陪读。妈妈走了就站在楼梯口哭,死活不肯进教室,校长找笔者问话,指责笔者为什么不管她?面对“无理”的家长,“多事”的学生,长时间的麻烦,使笔者一肚子怨气,还有口难言。很多时候,她的琐事让笔者累得喘不过气来。然而,职业操守告诉笔者,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她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作为班主任,笔者有责任教好她。几年以来,笔者坚持做到在她躲在校门口或楼梯底不回班的时候,在她弄脏衣服躲在厕所不肯出来的时候,在她几天不肯上学的日子里……都会亲自去找她,耐心问她原因,教她做人的道理。除此以外,笔者时刻教育班里的学生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更不能欺负弱小,还专门成立了关爱小组,帮助她,教她如何与同学们相处。身为老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既然她对学习有困难是事实,笔者就要让她成为一个自立的人才是关键。要想培养她独立的生活能力,必须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放手,不包办孩子的一切,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于是,笔者三番五次找家长谈话,跟他们分析孩子的情况,并尽可能让她参加班级各种活动。开始家长怕我们歧视孩子,不肯接受意见,硬说孩子在家如何聪明、如何能干。经过月复一月的沟通,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终于肯接受事实,承认孩子有智障。

二年级分班的时候,她被分到了一班,谁知道调班时她无论如何不肯走,每天就站在笔者班门口对着笔者哭。看着她可怜的样子,笔者心里不禁涌上了一股母性的热流。虽然笔者知道带上她会有诸多麻烦,但,笔者还是向校长申请,让她留在笔者的班。

“亲其师,信其道。”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依赖上笔者了,不肯和别人说话,却有事无事都找笔者,用她那细得要贴着耳朵才能听得见的声音告诉笔者她的一切,还学会了打电话给我。渐渐地,她开始变了,变得爱上学了,课堂上会动嘴巴读书了(尽管不知道发出什么声音)下课时会走到走廊、操场看着同学们玩游戏,早操也会自觉地跟在对外后面做了。家长跑来感觉地对笔者说:“谢谢您,老师,是您让我们接受事实,我们家孩子虽然學不了什么知识,但回到家会帮奶奶扫地做饭,会跟别人沟通,人也开朗了。”在笔者的影响下,班里的学生也将她看成了自己的姐妹、亲人。有吃的第一时间给她,有玩的第一时间带上她,帮她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慢慢地,男孩子也不会欺负她了。

小学毕业典礼上,笔者看着这个背了六年的“包袱”,心中竟然有些不舍,教育她成为笔者教师生涯中学习时间最成,收获最大的一堂课。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事情,也成了笔者班上的学生学会做人的例子。

曾经有同事问笔者:“你不担心自己的努力付出得不到回报吗?”笔者当时并不以为然,确实,当自己苦口婆心被当做耳边风时,当自己加班加点被无视时,是恼火的、委屈的。可面对学生的整体改变,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愉悦的。笔者可以很自信地说:“如果回报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肯定,那么比回报更有价值的是工作过程中孩子们的点点进步所带给我的成功体验。”

教书育人,教育者先育己再育人。从教者德育为先,育人先育心。心有所向,心怀大志,教书便事半功倍。教育首先要塑造人格,培养能力,否则,空有一副好皮囊又怎能称得上是健全的人?

守着学校这个“家”二十余载,笔者还会坚守一生,这是笔者的人生目标。笔者坚信:没有鲜花不开放,只是花期不同;没有孩子不可爱,只是你的眼光不同。只要你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一切都是美好的。

猜你喜欢
教育者笔者家长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老师,别走……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