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升级与创新

2019-09-10 07:22陈曦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8期

陈曦

摘要:随着高校升级的不断调整以及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高校的后勤保障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校园安保工作的升级也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就自身安保队伍的专业素质予以提升,通过安保工作范围的拓展与延伸,提升高校校园学习力。

关键词:高校安全;校园安保;升级对策

时代的变革在高校的发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在信息的传播与文化的融合方面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影响力。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如何在新时期背景下抵制来自于网络层面的不良影响,这显然是所有高校管理者值得关注的问题。传统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所专注的内容多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抵制来自于不同层面的不良影响,成为了高校安保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

主要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带来的影响 我国高校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逐步的走向社会,面向市场。这一巨大的变化使得原本单一的校园建设徒增了几分社会化的色彩。特别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深入落实,一些原本属于高校内部管辖的服务性单位正在逐步的面向社会。就当下而言,高校绝非想象中的一方净土,客观而言,其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小社会。这最为直观的体现在与人员结构的变化,社会人口的比重增多,这首先便会增加学校的安全隐患。其次学生在参与到校园生活时,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而造成的心理层面的浮动与躁动,也会为校园的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高效扩招为高校安保所带来的影响 自20世纪末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接受教育的人数增多无疑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有利于早日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多,也为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很多院校由于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尽管在招生上有所增加,但是高校的校园面积及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升。校园资源的分配问题及学生群体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都将是新时期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方向。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安保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网络科技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网络科技在不同领域额的渗透,其在一定層面上也为不法分子和别有用心之辈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本身就是网络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其在参与到网络活动时也极其容易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所以,对于新时期的高校安保工作而言,加强网络层面保卫工作的开展也是刻不容缓。

升级与创新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必须随之升级与创新。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高校的有效发展、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此在今后校园安保工作的开展中,应从以下角度进行安保工作的升级与创新。

加强安保队伍建设,提高安保队伍专业素质 作为一支高校的安全保卫队伍,其自身的政治素质与专业素质便必须能够得到保证。为此,应首先就校园安保队伍加强思想建设,通过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武装安保人员的头脑。其次便是结合校园安保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岗位指导与培训。高校的安保队伍只有具备了思想上的政治觉悟,才能引导师生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与馋惑。

业务培训是提高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参观学习、在岗培训以及离岗培训等方式作为当下较为主流的培训手段,其在选择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予以斟酌。在具体的培训内容方面,主要涉及业务技术学习、特种业务学习以及文化知识学习等。通过高效的业务培训,保证每一位参与到高校安保工作的安保人员都能在危险降临的时刻发挥出高超的职业素质,继而全方位的保障高校安全。

加强资金投入,强化高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传统意义上高校的安全基础设施包含有一些重点部位的防护网、消防设施等。而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除了这些传统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外,还需就网络层面的安全防护设置予以升级与完善。这里指的网络层面保护,主要是避免来自于网络上不良信息对高校学子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技术层面的升级,加强高校安全网络的升级与净化。同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网络监管工作的升级与落实。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全方位有效地捍卫高校的安全与和谐。

时代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不同领域的创新与奋斗。对于高校的发展而言,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自身工作的升级与优化也尤为关键。高校的安保工作作为保卫高校安全的重要措施与屏障,其在新形势下也同样面临着升级与创新的必要。本文所述内容皆立足实践,就新时期高校安保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探析,旨在通过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助力于今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升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凯,钟为民.“枫桥经验”在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0(5).

[2]丛鹏.新时期高校安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6(6).

(作者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