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意”给美术课堂注入营养

2019-09-10 07:22吴雪莲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讲台美术

吴雪莲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和既定的场所内发生的互动、交流、探讨等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实施者虽已制定相应的目标、构成和过程,却依旧会遇见较多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需要教师根据当时具体的情况,临时巧妙、悄无声息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特别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这些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时常会触发笔者一些临时生成的教学灵感——“微创意”,犹如给美术课堂注入丰富的营养品,使得美术课堂益发具有灵动性。

画面表现形式的“微创意”

如何使学生能大胆、自信、富有激情的来表现画面,激发对美术课堂持续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呢?

一次在执教六年级《蔬菜》时,我根据已定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流程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最后完成作业部分,我根据教材要求,让学生在作业本上采用疏密、浓淡、粗细、虚实的线条表现形式,画出具有写实性的蔬菜,并要求学生通过色彩涂抹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见到的蔬菜。在学生们开始作业时,我进行巡视辅导,突然发现有位学生在作业上采用了黑白的效果表现了蔬菜,整幅作品看上去既具有着写实性的同时,又兼具装饰性的效果,整体画面看上去更多了一份灵动和画面的美感。而且这样的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在抓形上比较欠缺的同学遮掩一些在形状上薄弱的地方,因为种画面讲究的是整体效果。我突发奇想:小学阶段的绘画为何一定要追求写实?在写实的基础上何不加入一些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于是,我拿起这位同学的作业,对他画面的这种黑白表现的特殊效果进行了表扬。接着,我又在黑板上重新写下了今天呈现作业的三种表现形式:线描写实性的;黑白装饰效果的;色彩涂抹贴近生活的。指导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今天的作业。此刻,我看到了同学们脸上兴奋的表情,或许在他们看来虽然只是多了一种表现形式,可对他们来说似乎就是多了一种选择的机会,更多了一份自由驰骋的想象空间。

临时生性资源“微创意”

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时处处培养自己对美的生成的教育细节的敏感性,使之成为对学生每一次美育的最好契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美的存在,体验自然生成的美所带来的和谐之处及情感升华。

一次,在执教一堂中年级国画课时,上课预备铃响起,我如往常一样站在教室门口耐心地等待着学生安静地回到座位,此刻,小缪同学冒冒失失的冲进教室,手里正拎着一大桶水,正好和我撞了个满怀,水洒落了一地,而我的衣服也被淋湿了一大片。这时的小缪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惊吓住了,呆若木鸡地站在我面前,而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看着淋湿的衣服心里自然是懊恼,真是想好好批评几句,可当我抬头看见他那惊恐万分的神情,看见座位上屏着呼吸注视着我的一双双小眼睛,我决定打破这个僵局,我眼睛瞟向了那一摊水迹说“看,地上的水迹多漂亮啊,大家一起来看看,说说看像什么?”我让站在我面前的小缪同学先说,告诉大家他看见的水迹像什么?再请了坐在前排的同学上来看,接着后面的同学也似乎卸去了紧张情绪争着上来看。有的歪着脑袋琢磨着,有的用大拇指和食指托着下巴嘀咕着,还有的互相探讨着。“像张牙舞爪的小猫,你看这就是它的胡须”“像盛开的向日葵,你看一摊是花心,外面散落的是花瓣”“明明像只小老虎吧?你看这多像它摇摆的尾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争论着,想象也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独特,此刻就是我所要的目的。于是,我乘势利导,走到讲台前大大的写下了今天的课题:水的想象。整节国画课中,今天的课是最为安静的,但同学们思维却是最为活跃、情绪最高涨、画面效果最理想的一节课。

拓展延伸的“微创意”

拓展延伸部分如若演绎的好,能对学生的思维领域、审美素养、精神培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次,在校外听了一节题为《亮眼睛》的展示课。在最后的教学拓展环节中,教师突发其想地增添了一项“保护视力”的内容,而教师并不是采用了简单说教的方式,而是创设了情景体验:先请一位同学站在门口给他蒙上眼睛,接着教师发出邀请,让他从门口走到讲台上。这位同学小心谨慎、步履蹒跚、一步一移的摸索着前行,此时,老师在另一个同学耳边轻轻低语了几句,那位同学快速走上前,伸出双手搀扶着那位蒙着双眼的同学走到讲台边,当茫然中摸索的小手被等待在讲台那一双温暖的大手握住时,这位学生开心的笑了,此刻,同学们的掌声也响起来。教师引导这位同学向教师及刚才帮助他的同学表示了谢意后,动情地说:“同学们,艺术大师达芬奇称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拥有一双美丽健康的眼睛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所以希望同學们都能珍惜爱护自己的眼睛,同时也要愿意舍得伸出自己友爱的双手去帮助身边失去光明的人,帮他们迈过台阶与障碍,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世界的光明与美好。”此刻,教室里再次响起了掌声,而这次的掌声来自听课教师。这节课在最后的总结部分教师没有采用简单的说教,而是运用了拓展延伸的“微创意”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种体验后的感受我想应该也是最为深刻,最不容易忘记的,而这也成为了这节美术课精彩的收尾之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讲台美术
"安身之所"
美术篇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讲台
DV校园小讲台
休闲一刻
透射光之炫丽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