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型的有效组织策略

2019-09-10 20:25胡祖芳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策略

胡祖芳

摘 要:现阶段,思政课受到空前重视。习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出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施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活动课型的有效组织策略,希望能够发挥出这一课型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科素养,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型;策略

前言:对于当前初中校园的孩子们来说,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所涉及到的部分内容和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同时由于很多老师固守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科教学枯燥无趣,不仅不利于最低层次的知识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对“立德”“育人”没有实质的价值。针对这种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的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意图,明确教学改革所提出的内涵,以此更好地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发挥本学科立德树人“主阵地”的作用。所以,本文再次提出活动课型的有效组织方式,希望能够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提高学科教学育人实效。

一、选择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实践主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最为重要的途径。但是活动课程的开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需要花费人力和物力,在整个组织的过程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复杂和繁琐。这也就意味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果教师想要每一个单元的学习都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则会影响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现状,在每一个单元都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不够现实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真正的读懂教材,了解教材教育的意图,选择与学生成长紧密联系的知识内容,开展主题性的活动,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实施,真正地解决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发挥启示和警示性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亲情之爱”这一课的时候,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突显亲情的可贵,让孩子充分理解家长对自己的爱以及奉献,激发学生能够感恩父母、回馈父母,共建和谐幸福家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实施活动课程,开展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报答父母恩情。如,开展演讲活动、辩论赛,或者是把学生的父母请到校园中、进入到课堂里,和孩子们共同听课,让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对父母的爱等,以此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确保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化活动体验

当前,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存在浅表化问题,与倡导的深度学习不符。同时,如果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内容过满,活动节奏过快,那么学生将很难真正的感受到这一活动所具有的乐趣,更无法真正的在活动中思考和追问,只能够为了完成实践和体验的任务,匆匆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思考和操作的权力,活动课程流于形式。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所组织的活动课程开展,还需要把学生作为中心,深化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设置有价值冲突的两难甚至多难情境,设置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多方面的思考、提出质疑、表达想法,这样才能够展现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人生智慧,使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真正的体验德育教育内容,实现自主价值判断与选择。

例如:在开展“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引导实现深度探究和思考: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天,你会做什么?三天的时间够吗?如果不给生命设定时限,你希望是多久?有实现生命无限的途径吗?如果没有,理由是什么?如果有,请你具体谈谈如何实现生命无限(或者,你打算实现生命的永恒)?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交流、碰撞中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并逐步确立向死而生的生命态度。这样的深度教学,让孩子看待问题的视野、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开阔、更加全面、更加立体,对发展孩子们的思辨能力、科学精神能发挥积极作用。

三、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

实践活动的开展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的一种理论性课堂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活动,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落脚点是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不能把活动的形式进行固定化,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认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采用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尽可能多地进行资料查阅,实地走访等。例如:在“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自己班级的学生,深入到当地的福利院、医院直观的了解人们的生活现实情况,通过感官和思想上对学生的刺激,使其能够意识到在看似平凡的家庭中,我们所拥有的温暖和幸福,还有身体健康是多么的幸运,珍惜当下的一切,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所以,这样的实际参与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适时走出教室优化教学效果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业繁盛”的阶段,学习任务比较紧,孩子们的生活场域主要是家和学校,很少有能够接触到广阔社会的机会。而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人,我们必须把学生带进社会场域。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選择恰当的时间和机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进入到百姓生活之中,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关心国家发展,这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例如,进行“推动和平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逆向教学”,让学生了解和反思战争,从而与今天的和平形成强烈对比。在这样的教学思路下,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类似的地区进行参观,进而引发学生对于战争的思考,让学生能够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珍惜和平的世界,感受我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巨大贡献,立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努力。诸如此类活动课程的实施,把道德与法治课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生动,不仅能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更实现了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让学生在学理的指引下、实践的铸就下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的最大功效。

结论:综上所述,要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仅仅停留在以教材为基础的范围之内的顽疾,必须清晰的认识到本课程是综合性、活动性的学科课程,并努力让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本文也就选取该学科教学活动课型的有效组织进行分析,致力找到正确的组织策略,希望能够发挥出德育活动的实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杨战平.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67.

[2]卢昌龙.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复习课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56.

[3]顾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界定与误区分析——基于课程内容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8(02):23-25+22.

基金项目:

该论文由重庆市铜梁区教育规划课题tlzdkt-2019-007“活动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支持发表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