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及你我他

2019-09-10 21:25王伟丽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策略

王伟丽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而一直以来,多声部合唱课堂教学是当今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难题。如果在小学阶段将多声部教学普及在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将来的音乐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多声部;合唱;教学策略

一、小学多声部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教材的实践与推广,多声部歌曲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一线教师们在一边埋怨教材太难的同事只好经常把多声部歌曲当做单声部教学一带而过;或是让个别班级的学生勉为其难基本学会两个声部,至于歌声的美感、音准、声部的均衡融合等实在力不从心,所以不得不置于一旁,这些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是明显。这样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就没有很好完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所在:

(一)一线教师“畏难”情绪。多声部教学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但是学生从低段开始在听觉上对多声部就缺乏一个熟悉和认识的过程;到了中段对于多声部歌唱教学又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引导和训练。再加上老师要在短短40分钟内完成诸多教学任务,就只好对多声部歌曲“走走过场”或干脆“过场”都不走。

(二)多声部教学没有从“娃娃”抓起。教师在实施低段音乐教学中,渗透多声部教学的意识不够,没有充分运用好低段教材中多声部节奏声势与打击乐器演奏等资源,而错过了给低段学生建立多声部概念及相关音乐素养的最佳培养时期,致使低段与中高段多声部教学的衔接缺乏轻松、有效、平稳的过渡。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在传统的多声部歌唱教学的方法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和尝试,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多声部歌唱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合唱能力。

二、识谱教学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谱兴趣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学生才能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做到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模仿入手

低年级段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我们可以从模仿开始,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模仿旋律,模仿节奏。从而让学生形成音高的概念和节奏的概念,为以后的声部教学打好基础。比如,在教学歌曲时,因为低年级的学生不认识乐谱,我们可以自己用“啦”先唱一句旋律,然后学生模仿唱,用这种方法唱一两遍歌曲的旋律,再让学生演唱歌词。这样坚持训练,会让学生逐步形成音有高低的概念。

2、游戏激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的最爱,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边玩边学,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在学生认知唱名的时,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音程感,那么将会导致学生在音准这方面能力的缺失,会出现“5”唱得比“1”低,“2”唱得比“7”高等令人啼笑皆非的唱法。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多声部歌唱教学

1、先学唱词,再学唱谱

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音高或节奏难点,在学生识谱时便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增加对歌曲演唱的喜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准确、生动。

2、先学节奏,再学识谱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会了节奏再唱谱,要感觉简单的多。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重视学生节奏感知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法宝。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识谱就容易多了。

3、先唱音阶,再唱音程

在一首歌曲中,有些旋律音程度数较大一些,学生不易唱准,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待突破难点后再视唱全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中,采用“順藤摸瓜”的办法,即先唱音阶再跳过中间的音唱音程。如:“1——6”是大六度音程,练习时,可以从“1”开始按上行音阶顺序一直唱到“6”,反复多次直到记住这两音的高度后,再直接唱“1——6”。

(三)巧用图形谱,丰富识谱教学

识谱教学中,图形谱作为学习正规乐谱的奠基石,以其独特的直观性(既有意境又有音高和节奏)赢得了学生们的青睐。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视觉高低的图形谱的理解力远远高出无视觉高低的简谱。图形谱能让儿童在浓厚的兴趣、愉悦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驱使下主动地学习和掌握识谱技能,并能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

1、借助形象图形谱,展示旋律走向

小学生识谱,注意力易分散,因此直观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用简洁明了、结构清晰的图形谱,展示旋律的高低和线条的走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音高感和节奏感,减轻学习负担,诱发学习兴趣。如第一册教材中《我有一只小羊羔》,图谱依据歌词的内容,采用小羊羔的图形,展示音的高低和时值长短,使歌曲的旋律线条走向一目了然。

2、运用意境图形谱,暗示演唱方法

以图形谱符号表示音乐结构变化,暗示不同的演唱方法。在第一册第八课的歌曲《法国号》中,用连、断对比的图形符号表现歌曲内容,使学生较好地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如“嗡巴巴”用三把号表示,提示学生“嗡”似号声要唱得强,“巴”要唱得轻巧,而“谁在唱歌”则用“~”表示,提示学生应唱得连贯抒情。

3、借助生活图形谱,表现歌曲情绪

图形谱不仅形象地展现了歌词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意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告诉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歌曲形象和情感。如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可启发学生观察所提供的生活图谱,想象小宝宝睡在摇篮里“安详、静谧、温馨”的意境,配上童声合唱曲,内心自然对歌曲的意境及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有所感受。这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于情境之中,“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4、妙用分解图形谱,示意歌曲节奏

新教材通过图谱的形式,从简短、浅易的素材入手,将较难掌握的节奏根据不同歌曲内容或意境,设计成一种“框架型”的音乐,使学生在能力所及的条件下运用自如,大大降低了演唱的难度。如第二册教材中的《布谷鸟》,图谱的设计很有创意,用小方格的浓淡表示歌曲节奏的强弱规律,用小方格的多少表示时值的长短,用空格表示休止,有助于学生把握歌曲节奏。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把理性的识谱教学从感性入手来教,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并注意难点分散,注重形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识谱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进而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感受、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喆妍.“悦”歌唱,“巧”识谱——音乐课堂有效识谱教学策略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6):118-119.

[2]陈艳.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教师,2018(S2):78.

[3]罗杰林.浅谈小学歌唱教学中识谱能力的培养[J].儿童音乐,2018(10):64-66.

[4]王玉娟.浅谈低段趣味音乐课堂教学[J].北方音乐,2018,38(13):110+114.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合唱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感受魅力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