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2019-09-10 07:22张雅梅朱玉芳
高教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有机融合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张雅梅 朱玉芳

摘  要:当前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要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基于专业视角,分析了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鲜明特征,提出了以课程教学为主要途径、课外教师引导为重要途径、机制改革为质量保障的“课上+课外”两手抓的有机融合途径,体现了教育内容从“理论到实践”、教育时间从“课上到课外”、教育质量从“机制到工作”的全方位有机融合途径。

关键词: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8-0157-03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rganic unity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we must insist 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an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nclass + outofclass" which takes curriculum teaching as the main approach, extra-curricular teacher guidance as the important approach and mechanism reform as the quality guarante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pproach shows educational cont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educational time from course to extracurricular,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from "mechanism to work".

Keyword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ganic integration

當今社会已进入高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专业教育日新月异。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跟上专业教育的步伐,改变工作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的拓展教育空间,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高度重视专业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国家也一直重视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文)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论文,从专业视角出发,以专业教育中无缝衔接、有机一体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分析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鲜明特征,以此来探索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大学生就读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侧重于人才专业方面的科学知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同。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指出了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人才必须德才兼备。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教书、育人”两个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设计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摒弃“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错误观念的迫切需要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了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从当今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实施方案称为大学生培养方案,既包括专业教育也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并存,但是两者又相对独立、各自为阵。首先两者的课程在设置上是独立的,其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又各自为阵。从学生方面来看,无论学习什么专业,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育均远远多于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业教师方面来看,教育改革过程中,专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不断压缩,而知识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却不断的更新、增加,在教学中难以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且部分专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太宏观太空洞,对大学生只是简单的引导作用,没有太大的教育意义,故而不需要有机融合到专业教育中来。由此,在教育工作中即部分专业课教师和接受教育者中即部分学生,形成了“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观念。再者,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必定带来思想政治课程大班制,几个班级、甚至不同专业一起上课。师资不足,教师忙于应对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进修、进行科学研究,导致师资质量和教学质量均无法保证。这进一步加剧了错误观念的形成和深入影响。

这种错误观念,违背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具有思想意识问题,轻则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重则影响甚至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必将要求我们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都要抓,且二者要共同协作、有机融合。

(三)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2018年大学校园迎来“00”年的大一新生,他们是21世纪的第一支新生力量,他们是伴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而成长的一代,他们见证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从数字时代到智慧时代,他们接触了不断涌现于各个方面的各种新名词,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生态文明”、“自媒体”等等。

在这种科技快速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知识快速更新、生产形态多元化的时代,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使得他们形成了新一代的大学生时代特征,他们思想活跃、个性突出,勇于接受且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挑战则来源于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以及诸多消极、落后的负能量。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要保持正确选择,要健康成长,大学生必将积极的、主动的依据“专业知识和思想意识”两个方面,即以思想意识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分析、判断、选择。专业知识来源于专业教育,思想意识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这必然要求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征

(一)中国特色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将近200个国家,不同的独立国家,无论其国家的政治体制、阶级利益如何,都代表着自己国家的利益,其教育都是为自己国家服务的,由此不同国家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目的、内容等都不相同。美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首席代表,代表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教育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是为美国服务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代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人民行使掌握学校教育的权利,是为中国服务的。科学无国界,为人类服务,但国家存在。所以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同的国家要依据自己国家的实际国情来实施。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习近平于2018年9月10日进一步强调,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让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

(二)素质教育信息化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内容、手段、结构以及发展速度等。我国现行的是素质教育,强调核心素养,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素养,树立人本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并强化国际意识、和平意识、民主意识、人权意识的教育[6]。我国的教育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新知识、新技能,教育手段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课堂教学加入了视频、图片、三维、虚拟现实等。作为接受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学习和成长的一代,他们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到智慧教育发展演变的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新时代,尝试了信息技术提供的崭新学习手段和学习方法。

(三)专业特征

我国高等教育分为文、理、工、农、医、管理等不同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门类里面又分为多种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知识内容、课程性质、学习特征等,即使相同的专业,也有各自的侧重、优势和专业特色。如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于商学院、经济学院的,专业特色侧重于旅游产业经济方面;设置于地理学院、林學院的,专业特色侧重于生态旅游或规划设计等。

不同的专业差别较大,相同的专业也各具特色。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必须依据专业特征和特色,找出蕴含其中的特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出不同专业中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衔接点、切入面。既然是有机融合,二者融为一体,那么融合的途径、方法和内容,必定受专业限制,具有专业特征。

三、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课程教学是有机融合的主要途径

专业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课程教学。课程教学分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2个方面的教学。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是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存在衔接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但仅仅是提及、涉及到。实践课程教学,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过程,在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属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首先实践课程本身就是利用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出发去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肯定涉及到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以及锐意创新、奋发向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等。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实践教学,学生是主体,是学生较独立完成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参与度特别高,且实践教学在整个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的时间优势,为有机融合提供了全面渗透、相互促进的有利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提及、涉及与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发扬光大、全面渗透、相辅相成,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融合、有机一体。

(二)课外教师引导是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

大学里学生最多的时间是课外,课外时间包含平时无课、周末、假期等,所以课外的时间理应成为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外单纯依靠大学生,独立实现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因受自身限制,有一定的困难,理应需要教师的引导。

从课上到课外,教育时间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拓展,有机融合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主要有以下几种。1. 特殊的培养计划。如林学专业中的《卓越林业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行“导师制”,优秀的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因材施教或者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2. 专业教师引导下的科学研究活动。如,目前几乎每年都举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进行专业实践调研、项目选题、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3. 大型主题活动。如社会服务,每年暑假都有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在带队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自身专业来服务于地方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

(三)机制改革是有机融合的保障

目前,国内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以科研和教学为内容,以论文、项目、奖项、著作、评教等为指标,没有重视到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量。若教师真正厉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评教能够体现出来,但是仅仅用这一个笼统的指标来说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量还远远不够。

由于存在“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观念,再加上考核评价机制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专业教师只想忙于自己的科研和专业技术知识的教授工作,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即教书和育人的脱节,这种社会现象迫切需要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机制改革,应从有机融合的内容、深度等工作量为内容,以制订衡量的量化指标为目标,把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机制上得以证明,是有机融合质量的有力保障。只有机制上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引起教师对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发现并深入挖掘专业教育中隐含着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催化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保证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创人人育人、处处育人的全面育人新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要把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有机融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必须遵循时代新要求,瞄准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中国国情,紧紧围绕当代大学生的特征,调动全员育人的积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會服务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柳逸青,王鑫,刘晓,等.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8(6):141-143.

[2]王宇凡,孙轶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融合模式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7,47(6):25-28.

[3]田忠利.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研究,2017(6):47-48.

[4]张守连.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专业教育问题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242(11):77-80.

[5]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336(1):77-84.

[6]杜森,魏建培,刘兴顺.时代特征对当代教育理念的影响及其表现[J].泰山学院学报,2003,25(2):104-107.

猜你喜欢
有机融合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论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中信息页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