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关于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考

2019-09-10 05:16杨嘉红
成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民族音乐思考

杨嘉红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犹如音乐艺术史上灿烂的明珠,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传递着民族的精神追求。本文从民族音乐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其教学要点,分析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研究的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理论教学;研究;思考

1 引言

民族音乐是我国先辈几千年不断创作与累积形成的艺术,流传至今,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的多样化特征。民族音乐的种类较多,如常见的民谣、情歌、山歌、舞曲、戏曲等,不同的民族音乐与其民族的文化、地域特色存在明显的关联,属于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民族音乐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受教育的传统弊端影响,阻碍着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影响教学质量,通过民族音乐理论知识教学,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完善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具体来说,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灵活应用民族音乐理论教学,可以促使现阶段的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探索文化的背景,扩展自身的学习思路,以学生自身为基础,探索民族音乐理论蕴含的文化形态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水平。以现阶段的民歌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其理论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习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并探索民族的生活习惯与习俗,实现全面的发展。通过民族音乐理论教学,学生逐渐对其文化背景进行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1]。

第二,通过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促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基本要领,实际上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是属于基础实践,但理论如果未能掌握其内涵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出现盲目模仿、探索情况,增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影响学生的发展。例如,以现阶段的民歌为例,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发音、情感、气息以及吐词等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系统严谨的学习,如果未能建立完整的教学框架,将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水平不足,学生即使学会民歌的演唱,也无法感受民歌蕴含的韵味。进行合理的理论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支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提高音乐理论[2]。

3 民族音乐理论与研究分析

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在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温故而知新,善于对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关的理论,提高自身的音乐知识水平。学生在学习音民族音乐理论中,应主动探索音乐中存在的问题与内涵,善于发现问题,为自身对民族音乐的弘扬与理论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3]。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民族音乐理论与研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较为明显,发现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积极促使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更完善,同时对于理论研究来说,通过理论研究可以促使其實现教学成果的完善,根据现阶段的教育情况建立完善的民族艺术风格,为音乐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民族音乐可以说是中国音乐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民族音乐理论教学,可以促使现阶段的传统音乐发展,改变传统的音乐发展理念,并促使我国文化发展那。对于社会而言,民族音乐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主要的原因在于音乐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媒介,提升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力,改善当前的教育理论与模式,促使我国民族音乐教学实现良性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教育界不断对现阶段的民族音乐理论进行分析,其在发展中深入研究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融合,通过二者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以促使其整体发展。理论可以说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又是理论的发展,也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主要思想。纵观我国音乐的发展史,民族音乐理论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但其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导致其在发展中逐渐失去活力与生命力,影响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现阶段的不断发展,应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力度,优化现阶段的社会活动,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不足,以提升教学质量。在理论研究中发现,合理进行理论的渗透有助于突破现阶段教学存在的局限性,提升民族音乐教学的影响力,实现知识的扩展延伸,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4 民族音乐理论教学的要点分析

4.1 合理为学生介绍民族音乐作品中背景文化

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进行声乐教学还是器乐教学,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教学,优化现阶段的教学理念,完善现有的教学思想,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教学要点,注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差异,了解音乐文化产生的背景,在发展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感受音乐的内涵,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水平[5]。例如,教师在讲解民族山歌时,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明确当时社会的背景文化,构建优质的学习环境,分析山歌的创作风格,探索其创作的意图,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实现全面发展[6]。

4.2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技能理论

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应明确现阶段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基础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以自身为基础进行音乐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完善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将具体的音乐实践作为音乐教学的重点,合理进行理论验证,并不是单纯的进行模仿学习,以自身为基础进行音乐实践,掌握系统的知识内容[7]。例如,在进行戏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发声、吐词、气息,掌握基础的技能要点,并进行后续的教学,促使学生进行理论验证,实现全面发展[8]。

4.3 注重学生的反馈考核与评价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如果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完善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反馈,优化其考核,通过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探索理论知识内容,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9]。

5 现阶段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存在的不足

5.1 未能实现教学理论与研究的同步

受民族音乐知识自身的性质影响,其音乐涵盖的种类繁多,类型较为复杂,导致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现阶段的理论与研究之间未能形成统一,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步情况,降低教学质量。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进行合理的创新,依旧选择传统的理念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忽视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提升,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长时间进行被动学习,学习效率较低,并缺乏理论实践能力与行动研究能力,影响学生的发展。受此影响,导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完善的民族音乐理论能力不足,综合素养水平较低,影响学生的发展[10]。

5.2 现阶段的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与我国的文化融于一体,展现出独特的特色,成为音乐艺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民族音乐包含了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特色,构建出多元化的音乐体系,丰富了音乐艺术性,但在发展过程中,教师开展民族音乐理论教学时未能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现有的学校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注重西方音乐教育,忽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的价值,导致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求,阻碍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现有的教学系统存在明显的科学性、系统性,直接影响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发展[11]。

5.3 教师专业水平能力不高实践能力不足

受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影响,现阶段的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导致自身的教学质量不高,整体上呈现出传统的特征,教学效果不明显。由于教师专业水平能力不足,在实践过程中忽视了民族音乐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性,未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实践,教学质量较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由于自身实践能力限制,导致教师经常片面的模仿西方国家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对传统的音乐文化理解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思想受到限制,甚至造成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艺术的断层,影响艺术的传承发展。

6 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意义

6.1 深化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由此可知学习态度对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性,在民族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质量。例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构建多元化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在学习与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产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掌握知识内容。在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过程中,通过二者的相互促进有助于学生深化自身的情感,在学习中重视对知识的体验,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深入探索民族的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民族音乐情感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12]。

6.2 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主体思想

民族音乐自身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其色彩的创新发展有助于當代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在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传统民族精神与意识的渗透,合理进行教学,深化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促使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提升。民族音乐可以说是本土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直接传递出民族的精神与思想,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蕴含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渗透,注重学生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教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学习民族音乐过程中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深化民族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如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等,作为华夏民族的音乐教育的重点内容,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始终坚持中华传统文化本土意识的发展,为当代的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3]。

6.3 促使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统一

对于当代的高校民族音乐来说,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研究可以促使其实现理论与教学相融合,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完善现阶段的发展理念,为学生激发出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起主动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民族音乐的内涵,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素养。提升民族音乐的影响力,以学生为基础,选择灵活先进的教学模式,扩展理论知识内容,以提升其预期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升其教学目标。实现全面发展。合理进行理论研究有助于促使当前民族音乐的特征得到表达,向学生展示多元的民族音乐,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民族内涵,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构建全新的理念,营造出优质的教学环境,在理论教学中向学生灌输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合理进行理论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视觉与感知力,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对作品的认知,为以后的音乐素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7 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策略

7.1 合理进行理论知识渗透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知识渗透,完善现阶段的教学理念,逐渐渗透民族精神,促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民族音乐,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实现全面发展,掌握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内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生引导,设计完善的教学计划,明确民族音乐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关联,构建核心教学体系,为中华民族的民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合理进行教学计划策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促使学生合理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民族音乐的情感渗透,保证其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渗透思想,将故事性较强的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从视觉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渗透民族情感优势,将当代的音乐精神进行渗透,优化现阶段的理念,促使学生逐渐认知现代的民族精神,注重自身素养水平的提升。教师应合理进行课程完善,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构建优质的学习环境,完善现阶段的发展理念,如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探索现阶段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实现全面发展。在进行课程划分过程中,将不同的类型课程进行划分,注重领域之间的艺术分离,明确文化领域与技术领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为学生营造优质的环境,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内容蕴含规律,实现民族音乐理论教学,培养音乐人才。

7.2 进行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技能水平

教师应明确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性,以自身的体悟为基础,感受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实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完善现阶段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实践教育,促使学生在发展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实现全面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创新现阶段的学习理念,明确高校音乐体系教学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注重学生的情感理念渗透,完善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优化现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为基础,引导学生激发出自身的学习兴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音乐理念,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合理进行教学实践还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扩宽学生的眼界,優化学生的思想,避免中华传统文化边缘化,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应积极进行理念创新,并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以此来提升教育水平。

7.3 深化落实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主体优势发挥

根据现阶段的教学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教学实践,注重教学内容的落实,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课程,明确教学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以提升其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完善现阶段的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材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感受民族音乐知识蕴含的思想内容,实现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教师是民族音乐理论教学的主体,直接影响其理论教学效果,应充分发挥出教学优势,完善现阶段的教学队伍,积极引进高素质教师人才,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优势,构建高质量课堂环境,实现民族音乐的代代传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实践,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落实,例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民族歌舞比赛、民族音乐大赛等,从整体上进行理论知识实践,加强民族传统音乐知识的普及,构建高质量教育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深入探索民族音乐知识内容蕴含的民族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音乐想要实现全面发展,单一凭借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学校的支持,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教学,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进入民族音乐理论教学环境中,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还应为学生选择合理的教材,将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进行统一,尽可能促使中国民族音乐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展现出中华音乐的多彩,提升我国音乐的影响力,实现民族音乐的创新。

8 结论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是我国特色音乐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精神。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不断冲击我国本土文化,造成传统文化的流失,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带来限制,因此应加强对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重视力度,从多方面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民族音乐素养,实现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子栋.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基础》的特色[J].大众文艺,2019,17(18):161-162.

[2] 徐攀,戴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模式——评《音乐理论基础》[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09):116.

[3] 骆天天.我国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251-252.

[4] 韩啸,徐萌.浅谈中国民族和声在和声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9,10(13):82.

[5] 许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19,39(15):124-125.

[6] 张洪波,王玥,李玥.民族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赤峰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7):154-156.

[7] 孙淮.弘扬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3):37-38.

[8] 张军.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开发应用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6):227-230.

[9] 李洋.论新时期我国高校作曲专业教育教学的民族性问题[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9,37(02):103-108.

[10] 刘晓强.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探讨[J].戏剧之家,2019,13(19):173.

[11] 谢闻吉.民族音乐概论在普通高校课程设置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9,11(08):65-66.

[12] 罗慧敏.土家族音乐在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9,12(08):79.

[13] 吴玉辉.简析关于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8,38(01):200.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民族音乐思考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